葛红永
(北京丹青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0)
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新成果。
乡村改造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乡村建筑改造、道路工程改造、公共空间改造、绿化种植和景观标志设计等。由于各村具体条件不同,改造的重点也不相同。
通过对以往项目的总结发现,在进行乡村景观改造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改造经费有限,改造任务量大;②村民需求难以满足;③乡村韵味难以保留。
针对这些困难,常见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①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充分挖掘场地可以利用的材料,摸清村民最迫切关心的改造内容;②重点改造与民生相关的内容,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景观需求;③鼓励村民自主绿化,尊重村民的个人喜好;④就地灵活取材,塑造景观特色,降低景观成本;⑤打造适合乡村的空间尺度,最大限度的保留乡村的空间肌理。
与城市景观设计相比,乡村景观改造设计面临的局面要更加复杂多变,需要设计师拥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才能将乡村改造的任务顺利完成。
乡村景观改造内容繁多,主要涉及建筑改造、道路工程改造、公共空间改造、绿化种植和景观标志设计等五大方面[1]。具体内容如下:
(1)居民建筑改造:主要包括村庄内需要改造修缮的破损严重的危房、旧房;村委办公楼、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建筑;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的重点民居等。
(2)公共空间改造:村庄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村委办公建筑、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周边,或其他较为空旷的空地为村民提供舒适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满足村民健身、交流和娱乐的需求。部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的村庄改造还需要打造符合规范要求的停车空间。
(3)道路工程改造:根据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用途,进行道路硬化、美化及亮化工程建设。同时,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使用情况设置必要的道路警示标志。
(4)绿化种植设计:在村庄的出入口,公共空间,道路两侧,住宅旁边等地方进行相应的景观绿化种植,美化乡村环境。
(5)景观标志设计:在村庄出入口处,通常会设置较为醒目的村庄标志,凸显村庄整体的文化特色。
由于村庄具体的现状条件、改造经费、改造目的、村民需求的不同,改造的重点内容也不尽相同。
经费不足是乡村改造常见的困难之一。在进行乡村改造时,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的中心城镇和重点乡村,以及部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目的的村庄改造会有相对充足的改造经费。其他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一般乡村,绝大多数情况下,改造的经费通常很少。改造经费的多少极大的限制了改造工艺和改造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改造的效果。例如,很多村庄民居在改造时为了节省经费,通常会采用墙面刷大白的做法,企图简单的用涂料来掩盖建筑缺陷,根本没有解决原本的建筑问题,对美丽乡村的建设造成极坏的影响。
乡村改造内容繁杂任务艰巨,其中以基础设施的改造最为迫切。不同于城市空间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大部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有的地方甚至完全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改造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至关重要,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地方较多。不同于城市紧凑的布局,乡村空间在布局上通常要更加松散,这无疑增加了基础设施的成本。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取舍,有重点的进行改造安排,最大程度提高村民的满意度。
在设计方面,政府通常会将需要改造的数十个村庄的改造设计任务交给同一家设计院完成。数十个村庄由一家设计院同时进行设计,在繁重的设计任务压力下,设计师很容易简单的复制粘贴,出现“千村一面”的雷同现象。
在村庄改造过程中,涉及道路整修、建筑修缮、绿化种植等内容都与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改造过程中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相矛盾时。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需要牺牲部分村民的利益。通常情况下,改造内容侵犯到村民的个人利益,通常会受到强烈的抵制。这导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遭到部分村民的阻拦,出现前天施工,后天破坏的局面。
在项目前期调研时,由于时间有限,往往很难将每个村子的村民意见都征集全面。例如,有的村民会强烈反对在自家房屋后面种植树木,有的村民不满自家门前的道路没有被整修等等。
部分设计师会将改造作为展现自己个性的作品而忽视村民需求。改造完毕后,部分村民发现改造内容与自己的需求相冲突,故意破坏改造成果;有些地方未被改造而被村民抱怨等。
乡村韵味的缺失是乡村改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同于城市空间,乡村有独特的空间肌理和场所特征。但是,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很多地方停留在房屋粉刷、路边种树、修建乡村大广场的阶段,很多设计师将城市的花岗岩铺装广场,防腐木景观亭,被修剪整齐的绿篱照搬到乡村中,将古朴的村庄改造的面目全非。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空间肌理和场所特征,也忽视了村民真正的景观需求。
乡村就像一个拙劣的模仿者,越来越像城镇,逐渐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特征。
在进行乡村景观改造时,要进行充分的场地调研,不能单纯依赖测绘图纸进行改造设计。在现场勘查时,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留心那些被闲置的,但是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可以被重新利用的乡土材料。这些乡村材料的使用既可以降低改造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营造属于乡村自己的韵味,获得村民的认同感。
除了观察记录场地条件,与村民的沟通交流同样重要。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访谈,摸清村民在改造中最关心的内容和一些信仰禁忌等事项,避免在后期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与村民发生冲突。例如,很多村民反对在自家住宅旁种植乔木,认为这些树木既妨碍了住宅的采光,又容易招虫,影响自己的生活。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不能面面俱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河北省衡水市孙家务村的美丽乡村改造过程中,通过实地勘察评估可知,该村的民居建筑状况尚可,村庄道路只有少数主路路面被硬化,其余道路均为泥泞的土路。村民对改善道路状况的呼声很高。因此,该村景观改造的重点就放在道路的硬化和美化上,放弃对民居建筑的修葺。而在乔庄村的改造过程中,村民对公共活动场地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该村的景观改造重点放在公共活动场所的营建。
绿化种植是乡村景观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很多乡村绿化种植普遍照搬城市绿化的基本模式,采用修剪成型的绿篱+小乔木的种植方式。这种做法导致乡村独有的韵味逐渐丧失,变得越来越像城市。并且,这种种植模式需要昂贵的后期维护和管理,这是乡村景观所难以负担的。于是,很多绿篱带和绿篱球在后期杂乱生长,几乎丧失了原有的美感,而逐渐被人们所嫌弃。
经过后期调研发现,很多乡村改造后种植的植物被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拔除,种上自己喜欢的花灌木或蔬菜。这些植物被村民悉心照顾,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村民自主种植的植物给村庄带来了更加贴近生活的美感。因此,在进行村庄绿化设计时,靠近住宅附近的绿化,应该鼓励村民自主绿化,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植物或者蔬菜等园艺作物自行绿化。这样做既有利于植物绿化的后期维护管理,又有利于尊重村民自身的植物喜好,节约改造成本,同时,还可以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的一大特征在于景观材料的不同。不同于来自工厂流水线上的城市景观材料,乡村景观材料往往就地取材,灵活运用。很多生活中的废弃物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成为良好的景观材料。例如,很多村庄弃用的石磨、屋顶上古朴的瓦片、喂猪的猪食槽等,经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成为独具乡村韵味的小景观。这样做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有利于塑造乡村景观特色。
在对乡村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控制好空间尺度。乡村生活大多以步行为主,交往人群多为熟悉的村民。以步行行为为参考,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要能在15min内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为900m[2]左右。合适的人际交往距离应该在以熟人尺度为主,因此,村落内靠近房屋的小型空地比大型广场更适合人际交往。部分房屋之间的羊肠小路比宽阔的大道更适合打造适合乡村的空间,塑造独特的乡村韵味。
在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改善民生是改造的首要目的。不同于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往往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如经费不足带来的改造取舍问题,与村民的沟通不足带来的施工阻力,乡村改造过程中对乡村特征的保护等。这些都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不会出现的难题,因此,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的照搬城市景观设计的经验。
与城市景观设计相比,乡村景观改造设计面临的局面要更加复杂多变,需要设计师拥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才能将乡村改造的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