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霞,张朝红
(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运城 044000)
生态黄河运城段全长345 km,约占山西段的1/3,从河津市下化乡寺塔村到垣曲县碾盘沟,涉及夏县、永济、河津、芮城、临猗、万荣、垣曲、平陆等8个县(市)。黄河运城段一直是山西防汛、治黄的重点区域;全长206 km,包括潼关至垣曲县碾盘沟河段,覆盖小浪底库区和三门峡库区,是运城市重要的生态湿地保护区之一。因此,了解黄河运城段的独特优势,探究其不足,从而提出发展建议十分必要。
1.1.1 生态资源丰富
生态黄河运城段流经里程长、流域面积大,是运城最大的客水资源。黄河东、北岸峻山奇壑、滩区广阔、湿地丰富、林草葳茂、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发展空间优秀。黄河与汾河万荣段交叠形成了1.07×104hm2的广阔滩涂是一处未被开发的旅游宝地;万荣黄河西滩集阳光、沙滩、河岸、芦苇荡于一体,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环境良好。
1.1.2 现代农林业基础良好
运城是农林果业大市,沿黄山地丘陵、平原滩区栽种林果、药材;万荣、临猗黄河滩区山药、水稻种植兴起;黄河湿地周边渔业繁荣,鱼类、虾类、大闸蟹等水产品丰富;沿黄畜牧业也有规模发展。运城市已形成粮、果、菜、畜等主导产业和花椒、山楂、核桃、红枣、柿子、中药材、芦笋、槐米等特色产业,拥有5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山西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运城市农林果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不断提高产品标准,打造众多知名品牌,目前已经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形成发展新态势,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1.1.3 新兴工业潜力大
运城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镁盐、铜矿、英砂岩、金、铝、锌、镁等;运城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打造了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包括亚宝、南风、丰喜、大运等,涉及医药、新科技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煤电铝材、煤焦化、金属镁、运输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多个行业。运城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和太阳光伏发电产业成为运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1.1.4 文化旅游资源厚重
河津的龙门景区,万荣的西滩景区,临猗的吴王古渡景区、傅作义将军故里,芮城的圣天湖、大禹渡、印象风陵景区,永济的鹳雀楼、普救寺、黄河大铁牛,平陆的三湾黄河湿地、老龙潭景区,垣曲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浪底水库等文化旅游资源厚重。
1.1.5 区位交通优越
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城区,区位交通优越。处在新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境内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交通密集,普铁、高铁纵横交错,3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连通海内外。
1.2.1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黄河的干流流经晋陕峡谷的时候,与黄河的支流和很多小河汇合。黄河运城段水蚀加上剧烈的风蚀,水土流失面积加剧,年输沙量增多。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流入黄河泥沙的淤地坝已经失去了继续蓄水和防洪的能力,危险大坝数量增加,难以满足防洪和水土保持的要求。汛期河流水量明显减少,支流断流现象频发,河岸生态系统退化,天然湿地正在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2.2 巩固成果压力大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如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等,对于治理水土流失、植被恢复、减少泥沙沉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从2015年起,退耕还林农民享受的第二轮补贴相继到期,大部分退耕还林农户在补贴期满后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后续政策支持,加之一些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弱,那么农民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积极性将减少,受生活和利益的驱使,有可能毁林复耕,从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2.3 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突出
首先,运城是农业大市,过多的农业用水,加上人类对黄河干流的过度开发,使得生态用水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运城市用水结构和方式存在不合理,严重威胁着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其次,很多能源基地集中在黄河沿岸,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加上企业用水量多、污染严重、排放无度,对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资源环境容量严重超载。
巩固前期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展生态黄河运城段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首先,加快山地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建设,对汾渭丘陵台塬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在黄河二、三级台地边缘陡坡地种植生态林、经果林和水保林,起到拦蓄泥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进而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等多沙粗沙区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开展机修梯田、林草工程建设、坝滩地整治、封禁保护、保土耕作、引水工程等,实施黄河高阶台地边缘坡面及边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其次,争取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向运城市黄河生态治理倾斜,落实国家储备林项目,从而提高林草的植被覆盖率,进而减少入黄泥沙和水土流失面积。最后,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在黄河运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动植物资源保护、水质监测、森林防火、水情与水土流失监控、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等方面形成强大的网络合力。
首先,确保已经建成的淤地坝正常运行,起到保持水土、拦减泥沙的作用。对年久失修和危险的淤地坝进行修复,尤其是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应该除险加固,保障坝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对淤地坝的工程设计、招标、施工、资金、质量等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新的淤地坝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应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多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资建设淤地坝,在黄河运城段选择合适地段开始规划设计施工,分期实施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建设工程。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保护治理的责任,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污染治理整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开发的矛盾,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节约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治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修复受损生态。创新现代林业发展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建林、营林、兴林,形成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共营。今后要在运城市最佳适生的皂角、杜仲、连翘、油用牡丹、优质米槐、香椿、文冠果等特色经济林全产业链上精准发力,要在传统的红枣、核桃、山楂、优质柿子、花椒等经济林上实施提质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坚持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形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