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硕
1938年3月,抗日战场烽火连天,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3月30日,汉口黎黄陂路上涌动着中国青年记者沸腾的热血,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全国新闻界团结抗战的新闻集结号……
在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吉庆街的拐角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陈列馆静静地坐落在这里。展馆里的235张珍贵照片和近百份书刊、报纸等物件再现了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点滴故事,传递着百年党史中新闻记者“爱国、进步、责任、担当”的精神。
整个展馆分为序厅、前言、群贤毕至、战地记者、记者之家、一刊一社、薪火相传、党的领导等八个部分。整体内容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以人物为切入点,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全景式重现“青记”诞生、成长、壮大、涅槃历程。
漫步其中,无论是“青记”诞生历程,还是他们用手中的笔为“枪”书写爱国篇章,抑或是全国各地记者团结一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无不深深地感染和打动我。
走进“群贤毕至”展览区,我详细了解了“青记”诞生的历史。“青记”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1938年3月30日,“青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召开,当天《大公报》的张季鸾,《观察周刊》的邹韬奋,郭沫若、沈钧儒等文人及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记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无疑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影响,对于抗战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新闻舆论可以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可以鼓舞抗战的勇气,可以打击败北主义的倾向,可以激励英勇的士气。”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宣言明确地表明了这个组织是为抗战而生,将为了抗战而努力,同时也表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团结的信念。“青记一大”吹响了新闻抗战的集结号,从此,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笔为枪、以文征战,满腔热血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中,在我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子弹与铅字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作为一个全国性青年记者社团组织,“青记”一成立就组织成员奔赴抗日的烽火前线。在滚滚硝烟之中,青年战地记者用手中的笔与纸交织成一道道火网,为抗日战场谱写了一曲曲浴血奋战的英雄凯歌。
陈列馆里“战地记者”部分的一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头戴铁盔的帅气青年身着戎装,腰间别着一把手枪。原来,照片的主人公是“青记”最早的会员之一——石宝瑚。当年,27岁的石宝瑚以重庆《新蜀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前线采访,发表了许多战地通讯。在前线采访时,他要求配枪,除了能够御敌,他还想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随时准备牺牲。
徐州会战期间,河南《大刚报》特派记者赵悔深与《河南民国日报》记者乔秋远在徐州的八天八夜里,他们渴了喝地沟里的水,饿了挖地下的红薯。一个雨夜,两人睡在一辆农民的牛车上,合盖着一件雨衣,冻得瑟瑟发抖,不得不抱在一起取暖。
“青记”的会员们始终紧握自己锋利的武器——笔,战斗在推动抗战、捍卫国土的新闻岗位上。在战区,英勇无畏的“青记”会员冒着枪林弹雨,不畏艰险在前线采访,更有无数记者随军深入敌后,或只身化装深入敌占城市,编辑出版报纸,宣传抗日,坚定了敌占区广大群众胜利的信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展览馆中的悼念墙上镌刻着156位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新闻烈士名单。九江战役中,菲律宾《华侨商报》记者张幼庭被炸死在江中。《新华日报》记者李密林、潘美年、陆从道在撤退中被敌机炸沉乘船,以身殉职。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华北新华日报社何云等4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他们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走到“记者之家”展区,我了解到,在“青记”成立之前,媒体记者之间来往不多,有的甚至尖锐对立。但“青记”成立后,团结广大新闻记者成为其努力目标之一。他们在武汉、长沙、桂林等地建立了“记者之家”,举办各种活动,把爱国进步记者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民族的解放和抗战的胜利发挥力量。“青记”的成立凝聚了新闻界的力量,鼓舞军民抗日士气,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武汉“青记”开创了诸多“第一”:促成全国记者第一次大聚会,建立了第一个“记者之家”,组成第一个“战地记者采访团”,出版了第一本新闻专刊《新闻记者》,组建了第一个战地书报供应队……这些“第一”亮出了“青记”旗帜,发出了时代强音。
记者高天曾在《记者之家》中写道:“千万颗心结成一颗心,这颗雄心爆发着反抗的火花,千百万句话汇成一句话,为了事业、祖国的自由,工作直到最后一刹!匆匆会面,又匆匆分手,到处听到热情地招呼,到处建立起‘记者之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带领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团结广大新闻记者,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激扬文字,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鼓足干劲,在波澜壮阔的浪潮团结奋战。
80多年来的风雨岁月,“青记”鲜明深厚的红色基因成为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80多年来,中国的新闻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发展壮大。80多年前创办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用健笔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用青春书写辉煌历史,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留存了一段刻骨铭心、永不锈蚀的鎏金光影。
今天,我在参观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和陈年史料时,不仅了解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辉煌过往,更从中感受到了“青记”精神:坚定浓烈的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作为新一代检察新闻人,我们成长生活在和平美好的新时代,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始终要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将“青记”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