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1-12-06 16:06:02陈阳
江西农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剪枝林间林场

陈阳

(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河北 承德 068450)

随着我国人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林业工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其中养护管理技术因为关乎到了树木成活率、森林生态水平,所以近年来研究程度日益提高。但和学术研究相比,实际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却相对落后,没有体现出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导致养护管理效率低下。在新时代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实现绿色管理,才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环境效益。

1 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主要组成

具体来说主要有:土壤肥力和水分监测技术、土壤施肥技术、剪枝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管理技术、林间生态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存在于树木成长期间,需要有规律地进行,每一环精准对接,这样才会提升养护管理质量,提高经济林经济效益和防护林的质量。

1.1 土壤肥力和水分监测技术

在林业工程当中对区域土地的水分、肥力进行检测是确保种植规划得以实施的关键。一般会采用土壤肥料检测仪来进行检测。若是大型林场也会有专业的土壤肥力检测机构,会用化学成分分析法来进行精准测量。而水分检测主要是利用土壤烘干前后的重量比来体现。结合肥力情况、水分情况可以选择抗旱、抗涝树木品种[1]。

1.2 土壤施肥技术

该技术关键点是凭借土壤肥力检测数据来有机地形成组合施肥方案,有效地保证土壤肥力能够满足树木生长所需。另外还需要考虑植株特点来针对性施肥。灌木类或者小树苗根系浅,所以施肥时要集中于根部,然后灌足水分,让水分携带肥料作用于根系。大树因为根系深的缘故,在施肥上需要结合灌溉施肥、叶面施肥,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保证营养直接被大树吸收。

1.3 剪枝技术

剪枝的根本目的是保持树木向上的生长态势,增加经济林坐果率。同时对病患枝丫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剪枝时需要注意的是整形、剪枝结合,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林会有较高的产量,也会保证木材通直利用率得以提升。春季和冬季是最好的整形剪枝季节,不过冬季剪枝不可过重,剪枝最好选择晴好天气,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伤口浸水霉烂。剪枝后若是伤口过大需要涂抹油漆。一般而言观赏林剪枝并非是为了坐果,而是控制树木竞争枝,保持树木的整体均衡,同时在剪枝过程里积极地处理病枝枯叶,消除病虫害潜在威胁。

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需要积极地摆脱传统的农药杀灭方式,而是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天敌法、诱杀法、害虫节育(一种生物防治方法)等,这些方法综合采用,避免了传统农药对森林生态的负面影响,保证了森林物产的多样性[2]。

1.5 土壤管理技术

即在树木生长阶段能够动态地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分等情况,做到动态施肥、补水,保证树木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这期间也包括对土壤中病菌、真菌、虫卵的监测,故而是形成生物治理病虫害方案的关键。

1.6 林间生态管理技术

即需要对森林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虫类、蛙类、蛇类、植被、树木等展开观察,能够从细微处入手去打造良好森林生态系统。这样的管理技术可以确保森林、森林之间都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发挥出森林对自然的调节作用。

2 目前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现状

虽然树木养护管理包含了多方面内容,但目前大部分林场沿袭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这是典型的缺乏养护管理意识的体现。基层林场也有信息化水平低、养护队伍素质差、病虫害防治缺乏绿色方案的问题,导致树木养护管理比较被动,容易受气候、病虫害等影响,导致经济林效益下降、风景林生态薄弱、环保林与防沙林功能减弱。

2.1 不重视养护管理

即树苗栽种以及成长期间并不重视林间管理,导致林间荒芜,给害虫提供了良好的过冬媒介,导致来年春天病虫害群发。这是导致我国林业工程产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缺少信息化管理

例如对土壤肥料组成以及水分多寡缺乏检测,导致后续施肥灌水不充足或者过量。再有对病虫害的发生机制缺乏统计分析,不能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来展开防控,导致病虫害防治被动。最为主要的是,林场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形成联防联控[3]。

2.3 养护管理队伍水平低

大部分林场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养护管理工作环节尤其如此,导致管理粗放,形成了严重的物资浪费。而且因为人员分配不足,有的林场或者林区缺乏及时的林间管理,林木被盗砍盗伐,林间生态完全失衡。

2.4 病虫害防治缺乏绿色防治方案,整形剪枝环节缺失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要么没有集中防范任由病虫害发展,要么采用广谱抗虫抗病药进行大范围杀灭,导致过量的农药将植被破坏掉,甚至于让土壤当中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4]。

3 提高树木养护管理水平的方案

在区域之内实现树木养护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养护队伍,让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法落地,让微观生态监控技术得到应用,让整形剪枝得到执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将成为一条主线,将所有环节串联起来,提高树木养护管理水平,这也对养护管理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以及新的养护管理技术等。

3.1 提高管理当局树木养护管理意识

主管部门必须要拥有树木养护管理意识,并且能够针对本地情况对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建立考核方案,能够保证养护管理队伍积极地落实工作,能够定期下到基层了解情况,发挥督促作用。

3.2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从微观角度对土地肥力、水分展开检测,为后续施肥灌水提供数据指导,同时能够实现区域内不同部门的彼此联合,能够在病虫害防控上形成联控联防。目前在森林防火方面,部分大型林场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防控,有统一的总调度平台和瞭望台,彼此间利用现代通信系统同化,也可以定位巡林员的位置,做到了很全面的安全防护。下一步需要深入地开展微观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森林内部各部共享数据,为全面的养护管理提供支撑。

3.3 积极培训养护管理队伍

首先需要让养护管理人员熟练使用各类智能设备、现代器械,才能够提高养护效率,能够保证土壤肥力以及水分充足。其次积极培训他们掌握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法,力求林间生态的完整性、健康性。再次,能够保证整形剪枝工作得到落实,确保树木的树形得到管理。集中在春冬两季进行病害枝丫的剪除,要保证树木整体的均衡性,让每一株树木得到充足的光照。最主要的是实现良好通风能够有效遏制病虫害。当然,因为一线职工比较繁忙,可以利用林业系统平台对接职工智能终端实现碎片化培训和学习,有效地解决养护管理当中的细节问题,最终培养一支高效养护管理队伍。

3.4 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防护

用森林中的数据采集端来将病害虫害数量、种类、范围等展开动态监督,可以根据病菌、害虫的情况形成科学的防治对策,既能降低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能够有效地遏制病虫害,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

4 总结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树木养护管理技术需要充分融合信息技术,能够从微观管理入手提高管理质量,避免过去土壤、水分、林间管理等粗放化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告别了病虫害防治的被动性,能够做到主动防控。而且因为管理的精细度提升,会明显地降低管理成本。目前除了需要加深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培养专业性较高的养护管理队伍,从根本上实现树木养护管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剪枝林间林场
《林间风景之一》油画
艺术大观(2023年17期)2023-07-10 06:23:41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22
林间游戏场
哈哈画报(2022年6期)2022-07-09 09:46:08
人到晚年宜“剪枝”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22
基于YOLOv4-Tiny模型剪枝算法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绿色中国(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38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09
林场住宅
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 02:41:54
剪枝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03-16 03: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