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菲亚·吾甫尔
(新疆乌苏市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工作站,新疆 乌苏 833000)
随着新疆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畜牧业的大力发展使得新疆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不采取治理措施则会加重毁坏的程度。草原生态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草原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新疆地区的草原由于畜牧业的影响以及治理的不够及时和技术落后等原因,使该地区的草原生态出现了严重问题,首先是新疆地区的草场功能退化的问题。草场作为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部分,它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由于畜牧业的大力进展,使得草场无法恢复至正常的营养水平,并被杂草慢慢代替。优质草场的牧草根系十分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内部结构,并以此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一旦草场遭到破坏,那么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也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无法促进草原生态物种多样化。由于新疆区域的降水量不够充足,并且温度较高,造成水的进一步蒸发,这对于牧草的成活率有关键的决定性作用,也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因新疆水资源的稀缺导致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力度加大,直接造成相关地域的植物无法正常成活,引发了生态结构紊乱的危机。资源开采的过程中难免有大型机械作业会参与其中,这时若不加之对草场的保护和重视,此类工程作业行为都会对当地草场造成不可逆的打击。再加上新疆对草原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开发资源来说很少,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也没有足够的科学认知,导致在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进行了不必要的取舍[1]。
在开展任何草原治理措施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作用以及它对于新疆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足够的了解,在认识到其真正作用之后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有关草原生态治理的工作部门应协调当地政府,大力展开对草原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全民宣传和讲座,使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重视,进而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开采资源的技术水平提高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只有强化人们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使草原上的放牧者及各种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到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不乐观的草原生态现状,以及感受到草原保护对于新疆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需加大对草原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入,进而促使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在开展草原保护和治理措施的进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应完善新疆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畜牧业的培育、生产等流程就应严格符合其规范。以及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草原的监管力度,尤其针对非法开荒以及资源违法开采等恶劣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破坏草原资源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格的法律惩治,这样才能使草原环境得到基础法律保护。
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离不开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疆地区由于对草原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过少,导致无法引进专业的器械设备进行高效治理。基于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力度,比如对水利设备的完善,使缺水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使该地域的草原质量恢复、维持至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人工草场,在草场内大规模种植符合该地土壤条件的无公害牧草,用于畜牧业牲畜食用,最大限度地为促进天然草原的恢复与保护承担压力。
针对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方案的制定原则,首先要满足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并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位置放在最前面,在当地草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并提高的时候,再以科学手段发展新疆的畜牧业经济,防止因盲目开采资源以及畜牧业的过度发展造成草原生态结构的不稳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要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治理与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进而使草原的生态功能最大化,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扩大。
由于保护草原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缺失,造成人力、资金在这方面有很大缺口,新疆当地部门应向政府按流程申请使用草原保护和治理的专项资金,并为其提供对于草原资源保护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包括对草原功能退化而导致的荒漠化治理方案,以及人工草场的建造方案、人工草场内牧草质量的改良和优化方案等。
为了加大对草原保护的力度,传统畜牧养殖方法应予以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良,将舍饲和放牧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畜牧业对于草场的压力。对于需放牧的家畜数量也要进行科学控制,合理利用人工草场的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而对于放牧量过大的区域,需结合相应的草场保护制度,将放牧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及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牧草面积进行扩大,进而促进畜牧业的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共同进行[2]。
总的来看,新疆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对该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也为该地区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与生态物种的多样性提供稳固的基础和条件。基于此,在注重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的绿色理念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