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兵,徐刘琴
太湖县茶产业发展调研
张新兵1,徐刘琴2
(1.太湖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安徽太湖 246440;2.太湖县小池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太湖 246440)
茶产业历来是太湖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新时代条件下,如何“以茶兴农、以茶富民、以茶强县”,助推乡村振兴。我们为此对全县茶叶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到岳西县、宣城泾县等地茶叶品牌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交流,综合就太湖茶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对做大做强太湖茶叶产业,在品牌创建,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兴茶,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茶产业;太湖县;乡村振兴;调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纵观太湖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茶产业历来是太湖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新时代条件下,如何“以茶兴农、以茶富民、以茶强县”,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2019年10月,笔者与太湖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一道前往寺前镇调研,并向北中镇等几个产茶大镇下发了调查问卷,同时结合岳西县、宣城泾县等地茶叶品牌发展情况,综合就太湖茶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开展了认真调研,以此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太湖县地处大别山以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茶叶生产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太湖农业资源优势产业,是山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太湖县已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省名优绿茶产区。
由于近年来,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多数为新建茶园,山区乡镇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项目也是首选发展茶园或兴办茶厂,极大地推动了太湖县茶产业规模扩大。据统计: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约8000.4hm2,可采茶园总面积6803.4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268.3 hm2,占茶园总面积40.8%,全年茶叶总产量3740t,其中春茶产量1530t、夏秋茶产量2209t。茶叶总产值达4.03亿元。全县有茶叶经营主体460余家,其中茶业专业合作社310家,茶企150余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茶叶示范联合体3家)。全县有茶叶加工厂98座,年加工能力4000t。清洁化茶叶加工厂20座,获SC认证8家。全县涉茶乡镇11个,茶农达12万人。茶叶面积主要分布在北中、寺前、天华、刘畈等4个重点产茶大镇。其中北中镇茶园面积2001 hm2,寺前镇1400.7 hm2,天华镇800.4 hm2,刘畈乡733.7 hm2,其余超过2668 hm2分布在其他产茶乡镇。太湖县茶园总面积规模在安庆市位于第二,仅次于岳西县,与潜山市(县级市)持平。
茶产业是太湖县农村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振兴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寺前镇年产干茶750 t,茶叶产值1.2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北中镇年产干茶2205 t,其中夏秋干茶1550t,茶叶产值0.45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寺前镇已被评为全国一镇一品茶叶专业示范镇,北中镇被评为安徽省第五批茶产业集群镇,北中镇望天村获全国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三是在品牌建设上,自80年代中期以来,太湖县初步形成了“天华谷尖”“二祖禅茶” “花冲谷尖”“南阳河谷尖”等数十个地方茶叶品牌。其中,“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品牌的发展成熟度和知名度最高。“天华谷尖”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部优名茶、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世界绿茶协会评比最高金奖,纳入部级名特优新目录;“二祖禅茶”也通过了无公害和有机产品认证。2013年,太湖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商企业绿之洲公司扛牌,重点主打“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两个品牌。
太湖县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调研,主要存在七个方面问题:
由于浙商扛牌企业经营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品牌影响力仍然较弱。迄今为止,全县没有形成统一的县域公共品牌,茶叶市场品牌林立,难以形成合力局面。比如,寺前镇有老园清香、寺前河,北中有鑫林源、花冲谷尖,天华有画里天华,刘畈乡有乌啼山等品牌。
全县6.7 hm2以下茶园占茶叶总面积35%;2 hm2以下零星分散茶园占比21%。“十一五”以前所建茶园大部分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差,良种覆盖率低,存在茶树老化等问题。“十一五”以后新建茶园仍有在超25度山坡上、风口等一些不宜种茶地方栽植。比如,寺前镇有一部分的老茶园树龄长、品种老化,造成单产偏低,严重制约了茶农的产出和经济收益。
全县茶叶经济组织规模小,经营分散,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足。比如,全县150余家茶企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仅1家,尚无省级农头企业。
大部分茶企制茶机械更新慢,缺乏规模化、清洁化生产线。全县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端品质茶叶加工能力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北中镇30家加工厂,仅有3家清洁化化加工厂,又比如,寺前镇本地加工企业联合打出了“老园清香”等品牌,但实施过程中,均反映各个加工厂采摘标准不统一、加工技术参差不齐,不少老客户购买同品质茶叶数量大的情况下,有时难以满足需要。
全县尚没有成熟的茶叶交易平台,缺乏专业的线上、线下茶叶交易市场和鲜叶交易市场,与邻近的岳西县等地专业化市场差距较大;大部分茶叶经营主体都是依靠个人社会关系自产自销,导致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茶叶滞销现象。不少大户都出现了“好茶叶生产能力不足,普通茶叶滞销又卖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调研中发现不少茶农都没有茶叶枝条修剪习惯,农业部门虽然多次倡导茶农及时修剪,并整理茶园道路、行道树,不断优化、美化茶园环境,但不少茶农仍然难以改变固有观念,不注重日常茶园生产管护。
全县茶叶面积较大,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没有规划1条茶叶旅游线路,茶旅融合速度缓慢;自古太湖县春茶生产历史悠久,但夏秋茶开发力度小,目前仅北中镇夏秋茶发展较好,采摘面积达1067.2 hm2,加工企业30家。据统计,太湖县每年有4000t以上夏秋茶生产能力有待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茶农增收和茶产业效益发挥。
第一,高位推动。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县品牌整合等各项工作。比如,岳西县和泾县县政府均成立了茶产业指挥部,统筹指导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
第二,选定公共品牌。根据太湖县茶叶品牌发展现状和各个品牌知名度、成熟度,以及调研过程中茶企的建议和县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意见,建议选定“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做为太湖县主打公共品牌。
第三,实行品牌许可认定。县茶业协会,负责公共品牌管理、宣传和维护,并制订公共品牌管理办法。并与信誉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协会成员签订品牌使用协议书,授权品牌使用许可证。
第四,树立品牌整体形象。实行茶企协会内企业三“统一”原则,即包装设计统一,加工工艺流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公共品牌使用者实行双标面市,如**牌天华谷尖,**公司出品。同时统一加工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第五,建立品牌使用退出机制。委托第三方对品牌使用者的产品质量随机抽检,每年一次,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取消其使用资格;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评比,对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品牌使用者采取淘汰制。
第一,在政策资金上扶持。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对茶产业扶持。对参与品牌整合,使用公共品牌包装的茶企予以补助;鼓励协会开展质量管理、品牌包装设计、技术培训、产品质量检测及组织茶企开展茶叶评比、参评活动;组织茶企在省级以上茶博会、农展会上举办公共品牌推介及在省级以上杂志、媒体上进行宣传。近年来,岳西县和泾县都加大茶产业投入。比如,岳西县政府在2017年以前,每年投入700万元以上,支持茶产业发展和公共品牌宣传推介;泾县2013~2017年期间每年支持茶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以上,后期每年也不少于500万元,其中公共品牌建设拨付专款,由公共品牌管理单位(茶业协会)牵头组织举办县级茶叶节和在大中城市及展会、媒体、杂志开展公共品牌的推介宣传。
第二,在营销体系上支持。根据茶产业发展情况,适时在县城建设茶叶专卖市场,鼓励各乡镇建立茶叶鲜叶市场,给广大茶叶经营主体一扇展示太湖茶叶品牌的销售窗口,更好的方便买卖双方商贸交易。比如,岳西县在县城内建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泾县在新城区和老城区都建有茶城,为本县茶叶经营户和外来客商提供干茶和鲜叶的交易平台等;积极引导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建立完善稳固的销售渠道,设立茶叶专卖店及营销网点;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推广茶叶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支持各类茶叶市场主体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对接,培育壮大茶叶电商队伍。
第三,在培育壮大茶业市场主体上扶持。积极招商引资大型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积极扶持茶叶企业争创国家级、省市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作用;鼓励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积极培育茶叶经纪人等茶叶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与专业营销组织;积极提高茶叶生产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多种规模化经营,实现共同发展。
第一,积极加强茶园基地建设。着力创建茶叶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区。积极改造老茶园,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加强对地方茶树良种资源的选育和利用,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改造低产低效茶园。采取改园、改土、改树和换种补密等措施,对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缺株的茶园进行改造;积极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加快推广茶园耕作、除草、修剪、采摘、化防等农业机械化应用,降低茶园管理和采摘成本,有效解决劳动力瓶颈问题,提高茶园效益。
第二,不断提升精加工水平。加快茶企加工机械更新换代,加大茶叶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加工设备的推广力度,支持开展标准化厂房和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建设;对精制茶厂进行改扩建,更新换代机械设备。
第三,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品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进 “三品”认证和SC认证等。四是加大茶叶科技服务力度。加强与中国茶科所、安徽省茶科所、安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邀请专家指导太湖县茶产业发展;支持新型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茶叶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合作等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茶农专业技术培训和外出技术学习,着力提升茶农自身技术水平。
第一,积极推进茶产品开发生产。不断调整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发展不同消费层次的名优绿茶。支持企业生产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黄金芽、安吉白茶等特色茶类,充分利用山地茶区春茶、夏秋茶丰富的鲜叶原料,开展乌龙茶、红茶等多茶类产品开发创新;积极支持夏秋茶开发,扩大夏秋茶生产规模。加大对夏秋茶精制茶厂改造升级,支持更多茶叶企业开展夏秋茶精深加工出口、边销,获得自主出口权。
第二,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在重点产茶乡镇打造茶旅精品线路2~3条,大力研发茶旅农产品,增加茶农收益。
第三,认真挖掘地方茶文化。积极开展本地茶文化的搜集、整理、宣传和推介,讲好太湖茶与禅宗渊源故事,利用好朴老名片,宣传好太湖茶。比如,寺前镇成功获批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可以把茶叶作为其禅农产业、禅文生态游产业等领域开发的有力抓手;有效结合节庆活动,深入挖掘茶俗、茶歌、茶戏、祭祀等传统茶文化资源;积极支持企业建设茶乡风情摄影基地,组建茶艺表演队,建设名茶文化园,拍摄茶叶影视作品,出版茶文化书籍等,不断提升茶旅融合水平,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S571.1
A
1006-5768(2021)01-009-004
2021-01-07
张新兵(1975.12-),男,安徽太湖县人,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茶树栽培与茶叶制作,农 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Email:13955611418@163.com。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责任编辑:蒋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