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昊辰子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它位于亚洲东南部海域,并且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拥有100 多个民族,因此它的音乐形式十分多样复杂,同时音乐也是印度尼西亚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流传于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叫作“甘美兰”的音乐,甘美兰音乐是印度尼西亚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种类,其余的则为其他民俗音乐。孙波的《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印度尼西亚音乐》中曾这样评价印度尼西亚音乐:“提起印尼音乐,人们很快就会自然联想到优美动听的《梭罗河》歌曲,音乐中那抒情的旋律无不充满南洋风光情调,不禁使人置音乐声中碰触出许多美好的遐想,阳光、沙滩、帆船、椰林、梯田、庙宇、欢歌舞蹈的人群……”[1]由此可见,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拥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令大家不禁深入其中去探索印度尼西亚音乐其中蕴含的魅力和神秘之处。印度尼西亚音乐也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东南亚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甘美兰音乐是印度尼西亚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种类,“甘美兰”是印尼语中敲击敲打的意思,所用的乐器大多是青铜制乐器。甘美兰的乐器从功能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线的乐器群,主要为旋律的横向连贯和装饰,如竖笛、木琴、排琴、列巴布及歌声等,第二,点的乐器群,主要为强调旋律的主干音,如锣类乐器的吊锣、釜锣。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掌握速度和节奏的双面鼓。
甘美兰如果按地方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西爪哇、东爪哇、中爪哇、巴厘。下面将具体介绍这四种甘美兰的发源及表演特点,分析其特有的魅力及四者之间蕴含的联系。
1.中爪哇甘美兰
首先是中爪哇甘美兰,它发源于王宫所在地。中爪哇甘美兰之所以又被称为宫廷甘美兰,是因为古时的中爪哇地区是王家居住地。但现在已经广泛流传于平民百姓当中,作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爪哇甘美兰主要适用于皇室宫廷礼仪和上流社会的歌舞之中。同时它也作为以《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为主题的舞蹈剧中的伴奏音乐。
中爪哇甘美兰节奏缓慢,旋律悠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乐器大多以铜为材料,给人一种神秘、空灵的感觉。
2.西爪哇甘美兰
西爪哇地区居住的巽他人较多,因此甘美兰的音乐舞蹈特点都以巽他为中心。西爪哇甘美兰大多出现在乡村,声音粗犷、嘹亮。乐队编制方面,西爪哇甘美兰较为简单朴素,仅强调旋律性。巽他的古典歌曲《帕帕得特》,是一首带有乐器前奏曲的巽他古典乐曲,这种演奏形式称为“延潘”,就是在唱歌之前演奏的一种形式。所用到的乐器有:大型筝、竖笛、歌手、小型筝。
3.东爪哇甘美兰
东爪哇以泗水为中心,但受到中爪哇和巴厘两个方面的影响,东部的甘美兰主要为具有民间风格的甘美兰,这些民间甘美兰可进一步划分为更加细致的甘美兰,而其中最有名的是唢呐甘美兰,唢呐为它的主要旋律乐器。这种甘美兰因规模较小,最初是用作赛牛活动的伴奏,后来被用作舞剧和舞蹈中的伴奏。
4.巴厘甘美兰
巴厘甘美兰,旧称nekara、beri,主要是节奏性重叠的合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康克巴尔”,并配有新的舞蹈动作,成为当今巴厘岛音乐舞蹈的代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乐队是根德尔瓦杨和凯布亚尔,这两种乐队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根德尔瓦杨较为柔和,适合表现柔美自由与刚毅,突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主题,而凯布亚尔则适合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巴厘岛甘美兰的小型乐队适合在民间舞剧等场所使用。
巴厘甘美兰当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叫《色卡尔·纠朋》,这首乐曲的音色强劲、速度变化较快,表现出巴厘甘美兰的独特魅力和优美。主要用到的乐器有列央、干萨、肯坦、衬衬,这些乐器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也在这首乐曲中负责不同的音响效果和作用,这些乐器相互配合、互相衬托,更好地诠释了巴厘甘美兰音乐。
5.总结其异同之处
爪哇的甘美兰中,东部和中部的音乐特点较为相似,而西部的巽他又是另一种风格。从乐队的编制上看,巽他甘美兰的乐队编制较为简单朴素,并更加强调旋律,因此在巽他的乐队中,歌手更受到欢迎。而中爪哇甘美兰的乐队编制比巽他的要大。
在织体构成方面,巽他所采用的是旋律主导型,就是以一件或多件乐器演奏的旋律为主,其他都为附属。
西方优雅的甘美兰虽然受到中爪哇典型甘美兰的影响,但其音乐风格却明显不同于中爪哇。例如,西爪哇甘美兰更为生动,在节奏和强度上有着显著的对比和变化。而爪哇岛地区的甘美兰更为典雅,速度和力度也都是较为规整有规律地变化,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旋律和线条,具有层次感。
从音组织上看,中爪哇有两种,巽他有三种,但都为五声音阶。Slendro 包括三种Patet,除了规定调式中心音和骨干音以外,还规定了旋律、音域、终止式。Slendro 的三种Patet分别称为nem、sanga、manyura。
在音乐种类十分丰富的印度尼西亚,除了甘美兰以外,还有其他几种音乐种类。下面介绍其中几种最能体现印度尼西亚风格的民俗音乐,并分析其特点及常用乐器。
1.安格隆音乐
安格隆音乐就是印度尼西亚传统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受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影响,该音乐种类的乐器材料主要为竹子,演奏时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安格隆乐器的演奏方法较为灵活多变,可以满足人们所需的不同表演需求。而清脆的竹子声音可以很好地反映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风格文化。
2.苏门答腊的民俗音乐
在苏门答腊岛上,居住着莓拉幼族、巴塔克族、亚齐族等民族。
巴塔克族是居住于苏门答腊的北部和中部东海岸山地上的民族,其乐队有两种形式,一是贡当,一是哥尔当,还有一种叫作乌宁乌宁甘的合奏形式,这种合奏形式在民俗礼仪中表演才艺,主要用弦乐器、击打乐器、双簧气鸣乐器。
亚齐族的《萨满姆塞卡特》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这是把东南亚齐的萨满舞蹈与西亚齐、南亚齐的拉提普姆塞卡特舞蹈相结合的一种舞蹈。
3.莓拉幼族传统音乐舞蹈
莓拉幼族有一种传统舞蹈叫朗肯,代表作品有《克阿拉底里》,它节奏缓慢,属于塞南东节奏当中的一种;《玛克依南普罗堪拜》是中等节奏玛起南,轻快节奏拉古打《斯兰旁多亚普拉斯》等,并配有女声合唱和器乐演奏等。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舞蹈主要有列同格拉东舞、蝴蝶舞、巴厘女舞等。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人们,无论村庄大小都会有自己的舞蹈队,在庆祝重大宴会时进行舞蹈表演,这种形式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下来并成为他们的风俗习惯。巴厘古典舞蹈在起源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印度舞蹈风格,但由于巴厘岛人民的世代传承和艺术家们将巴厘岛文化元素融入舞蹈中进行创新,最终形成了巴厘岛别具一格的舞蹈元素和表演风格。
由于巴厘古典舞蹈受到印度文化影响的原因,所以许多传统节目的素材大多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珂婆罗多》的典故。在带有舞剧性质的作品中,为了描述剧情和推动情节,会在幕前介绍剧情或者在舞蹈表演时穿插对话;为了渲染氛围、烘托气氛,有的在对话时还会配有音乐。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传统的古典舞蹈,一般流传在中爪哇和西爪哇地区,它对印度尼西亚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爪哇古典舞也分为日惹和梭罗地区,拥有其不同的发展史。以异他族为中心发展而成的西爪哇古典舞产生于万隆地区,并在不断演变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
爪哇古典舞的取材大多来源于《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舞蹈的造型与表演风格与皮影戏相似。爪哇古典舞的动作大多与模仿动物形态有关,流传至今的有《乌格尔·卡迦·珴林》《安路达》中模仿大象、鹫鹰等动物形态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