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2021-12-06 13:27军,
农技服务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蚕蚕种桑蚕

郑 军, 谌 琼

(1.岑巩县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岑巩 557800; 2.岑巩县农业科技管理站, 贵州 岑巩 557800)

岑巩县古名思州,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东北角,为黔东南州东部门户,面积1 479 km2,与玉屏、镇远、石阡、江口、铜仁等县市接壤,辖9镇2乡129个行政村1 667个村民组,总人口23万,耕地面积2.426万hm2,其中田1.273万hm2、土1.159万hm2;属低中山丘陵地貌,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海拔352.8~512.5 m,年平均气温13.7~16.3℃,≥10℃的积温为4 098~5 071℃,年降雨量1 091~1 142 mm,无霜期268~300 d,年日照小时数1 320 h,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壤。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夜温差大,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该县已有种桑养蚕历史。蚕桑产业是一项惠农产业,投入成本小,效益可观,特别有利于农户在短期内脱贫致富。2017年随着国家提出大扶贫大协作战略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种植户积极参与,通过4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种桑养蚕,为该县桑蚕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现将近4年来岑巩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岑巩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岑巩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规模

根据2017年4月岑巩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以天星乡为核心,在天星乡、羊桥乡、水尾镇、凯本镇、客楼镇、龙田镇、平庄镇等7个乡镇4年共计发展788.93 hm2。其中,2018年发展171.33 hm2,2019年发展340.13 hm2,2020年发展277.47 hm2;主要桑品种为农桑14、强桑1号等,年发蚕种量1万张,蚕品种主要是秋丰×白玉、菁松×皓月、农科5号等。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体系,引导农户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种桑养蚕858户,覆盖贫困户3 064人;建立桑蚕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带动蚕桑产业稳步发展。通过3年的实施,技术覆盖率、产量和质量同比黔东南州其他蚕区明显提升,现代生态优质茧生产基地雏形基本形成,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均一亩桑,全家奔小康”。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步伐加快,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序推进,种桑养蚕在岑巩县得到较快发展,为全县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渠道。

1.2 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

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建德蚕桑收购服务企业,带动桑园基地发展,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一是建设优质桑品种繁育中心,种植强桑1号、农桑14号、果桑等,年繁育桑苗超过300万株以上。二是建设现代化蚕种催青服务中心,配备自动化温控设施设备,统一催青蚕种,一期可达1万张。三是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中心,组建小蚕共育饲养固定专业队伍,一期可共育1 500张蚕种以上,全年共育10批,共育蚕种1万张以上。四是建设蚕茧收烘服务中心,年烘干鲜茧能力达2 000 t,配套建设蚕桑技术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五是建设蚕丝被加工生产车间,提高蚕茧附加值。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岑巩县蚕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区内集成应用的蚕桑实用技术是近年全国主推的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是集成应用标准化桑树栽培技术、智能化催青技术、小蚕共育技术、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引进优质桑苗和蚕品种等措施,促进岑巩县蚕桑产业朝“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效益化”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3 产业效益

经过蚕桑产业专班的长期努力和蚕农的积极参与,促进了蚕农增收与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1.3.1 经济效益 投入资金4 316.9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蚕茧质量提高1~2个等级,桑产茧201.4 kg/667m2,收购价格40元/kg,蚕茧产值8 056元/667m2;同时桑园开发立体种养,套种辣椒,套养桑园鸡,增加收入2 120元/667m2,合计10 176元/667m2,与前3年种植其他作物收入1 200元/667m2相比,新增纯收益8 976元/667m2,2018年经济效益达2 306.8万元,2019年经济效益达10 622.2万元,总经济效益达12 929万元。

1.3.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实施,提高了蚕业生产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1.3.3 生态效益 蚕业生产属生态农业,桑树根系发达,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桑叶不仅可用作家蚕饲料,且作为一种发散风热药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广泛应用;蚕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调整蚕业结构,实行大田连片种桑,山坡地退桑还林,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 岑巩县桑蚕产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基础建设投入,促进深加工产业延伸

利用社会各界对岑巩蚕桑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东西部扶贫对口帮扶的蚕桑产业发展资金。同时,加大蚕桑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桑园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改造养蚕环境,提高种桑养蚕综合效益。以全县优质桑园基地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后续的蚕茧缫丝、织绸、绢纺、针织及服装生产等企业,开发桑果、桑叶、蚕虫、蚕蛹等新产品,真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稳定发展态势。建设仓储冷库设施,为存放蚕种和鲜茧提供有效保障。

2.2 完善服务体系,确立标准管理

积极引导企业在技术服务上坚持落实六统一:一是统一采购桑苗;二是统一订发蚕种并催青;三是统一技术指导,明确由企业专职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四是统一病虫测报,固定人员负责桑园和蚕病虫调查预测预报,发布防治技术措施;五是统一进行小蚕共育;六是统一收购农户鲜茧。

2.3 做好示范建设,发挥辐射效应

为达到发展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带动一片的效果,以打造蚕桑示范村和优质茧生产基地为突破口,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在“十四五”期末达0.13万hm2,落实100%实行小蚕共育、100%使用方格蔟营茧、100%实行订单收购,充分发挥杭州桑蚕综合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围绕全县2020-2025年目标任务,打造1个核心乡镇,1个综合服务中心,4~5个示范乡镇蚕桑基地。

2.4 抓好技术培训,落实指导服务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技术指导,督促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规范化种桑,科学管理,精细化养蚕,有序售茧,形成良好的种桑养蚕生产氛围,打造优质种桑养蚕生产基地和现代生态蚕业园区。同时,适时推广蚕桑综合利用发展种植模式,切实增加蚕农的附加收入,打造现代生态蚕业园区。

2.5 推广优质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优质茧基地

加大力度推广及普及大蚕省力化饲养和小蚕共育等优质茧生产技术,选育适宜的桑树品种,饲养优质蚕种,集成先进的科学技术示范推广,将岑巩县打造成为黔东南州优质茧生产基地,逐步提高其种桑养蚕效益。

猜你喜欢
小蚕蚕种桑蚕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可爱的小蚕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