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冯 霞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佛山 528216)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 号)文件指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
园艺赛项技能竞赛是依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接园艺师职业标准,通过设置竞赛考核内容对竞赛选手的知识、技能、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评,通过赛项检验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瞄准世界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
我国自2011 年首次加入以来,已经实现了奖牌数量遥遥领先。国内园艺赛项在不断改革中逐渐向世界园艺大赛的赛项内容与标准靠近,目的就是为了使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园艺赛项中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高职技能赛项紧贴产业人才发展需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使参赛选手更好地掌握当代信息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提高了参赛选手现场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1]。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园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园艺赛项为校内实训课程提供更为清晰的开展思路与标准,园艺赛项比赛内容包括木作、砌筑、铺装、水景营造、灯光照明、植物造景等,基本涵盖了园林工程中的常见内容。园艺赛项中的评分标准来自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赛项的模块验收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引,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操掌握相关技能与验收标准,能够与实际工作很好地进行接轨。
实践课程上成了理论课程主要原因有:①配备的相关老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开展实践教学感觉力不从心;②经费不足,相关实训耗材缺失,无法正常开展实践教学;③教师个人认为实践教学较为辛苦,学生积极性不够。
市场上关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师未能及时更新实践课程内容,出现了实训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方向,对于开展的内容未能很好地采取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验收,不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尽管技能竞赛每年时间都会有相应的调整,但大体时间安排都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若将相关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因备赛时间仓促,不利于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竞赛,进而影响赛项取得的成绩,加之实践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考核内容脱钩,教师在后续的技能竞赛培训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重新培养人才。
对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开展的现状,可以下几点进行解决: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从高校过渡到高校,自身缺乏行业经验,因此,可利用业务实践多深入企业项目,转变为“双师型”教师,从中获取实践经验,再反馈至校内实践教学当中,改变实践课程上成了理论课程这一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行业所运用的技术也处于不断革新中,教师应及时吸纳新技术,摒弃陈旧的知识,将先进的技能知识运用在实践教学中。
实践课程是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有力抓手,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操作技能,同时还是接受专业教育的好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就业和提升专业对口率。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实训耗材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所需耗材,进而带动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以扩大专业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局面。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能竞赛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职业技能竞赛成为考核学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课程的设置应当根据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去做优化调整。每一项技能竞赛相关技能的提升都需要学生一次次的赛前练习与打磨,如果准备时间不充分,会直接影响技能竞赛的成绩。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能竞赛无论是设计方案、软件制图,还是施工操作都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加大实训学时的比重,强化实训环节的教学[2]。
教师应当具有综合把控整个课程的能力,以选用教材、实训指导书、标准规范、验收文件等为基石,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及早地从中发掘优秀的学生,强化技能训练。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组建教师团队,团队授课,能够更为标准化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凝聚教师团队力量,更能专注于技能竞赛人才的培养。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探索中国悠久的园林史,从历史长河中发掘工匠精神,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新一代的大学生,提升学生对技能知识的锤炼,使其专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