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国懿松
甘蔗双高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技术优化对策
龚国懿松
(象州县象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545800)
甘蔗是生产糖料的主要作物。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双高栽培技术,努力提高甘蔗种植产量和含糖量。文章对甘蔗双高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术优化对策。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问题;优化
甘蔗的种植对于生长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当前我国多地都种植了甘蔗。甘蔗不仅是主要糖料作物之一,还是生产乙醇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种植甘蔗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传统的栽培技术存在较大不足,因此,为了提高甘蔗产量与含糖量,需采用双高栽培技术,有效弥补传统栽培技术的不足[1]。文章着重就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探究,以此为促进甘蔗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在甘蔗种植与栽培中,双高栽培技术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技术,能实现甘蔗种植的“高产量、高含糖量”,为能有效提高甘蔗栽培经济效益,对双高栽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双高栽培技术时,包含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手段,其能使甘蔗种植工作的开展得以推进,使种植的整体产量得到提高。
在甘蔗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使用无机化肥,使得土壤存在土壤板结的问题,这直接降低土壤肥力。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种植地域距离公路较远,这给有机肥的运送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而使得土壤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养分,使种植工作成本得以增加。另外,在种植过程中,甘蔗本身连片种植面积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效果,使得甘蔗的整体种植水平很难得到提升[2]。
在种植甘蔗过程中存在仍采用粗放种植的生产方式,未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得甘蔗种植的科学化水平较低。加上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重视甘蔗种植,在种植技术的研发方面未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设备,故难以推动甘蔗种植工作的开展。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多数甘蔗种植户只追求短期利益,在甘蔗产量、含糖量方面没有加强重视,由此使甘蔗种植效益离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很多农区实际位置比较偏远,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不完善,在种植甘蔗过程中,无法有效满足多项种植需求。甘蔗种植区域间实际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使得规范化的种植规模难以形成。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发展空间较大,但是未普及到农村地区,受外部与内部影响因素的限制,将会不断增加甘蔗种植成本。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将会影响甘蔗生产效率,且会提高种植成本。
为了使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效果得到提升,在应用技术时应与甘蔗种植期间的特征、环境特征、相关问题结合起来,将双高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科学使用,使“双高”标准得以实现,同时,使甘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得到推动。
为了提高甘蔗双高栽培技术的整体水平,需选择合适的品种并进行优化性处理。在选择甘蔗品种的时,应选择抗病毒、抗逆性强的品种,还需要结合种植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科学选择品种,以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的目标如可选桂糖29、桂糖32等品种。以柳城05/136为例,在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排第三,出苗整齐、苗势好、有效茎多是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在前期种植阶段,存在生长缓慢的现象,在中后期阶段,逐步呈现稳健的生长情况,易剥叶,有着较好的宿根性[3]。
在选择品种后,为保证梢头苗健壮,可以采用全茎苗进行播种,砍苗期间应横切处理甘蔗茎,切勿斜着切。与此同时,还需要取出感染病虫害的芽节,选取健康的种苗。在砍种过程中动作要干脆,以免发生种苗损裂的问题。在催芽工作中,农户需要充分考虑到甘蔗的品种、种植时间、发芽情况,还需要做好浸种处理工作,提升苗木自身的吸水能力,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芽,为了避免出现病虫害,应采取有效方法防治病虫害。在种植甘蔗过程中,应选择甘蔗茎、芽饱满,没有空心问题的甘蔗,采用50%多菌灵、800倍甲基布津对其进行浸泡处理,时间为5 min。
甘蔗种植过程中需重视选地工作,为提高甘蔗整体产量、含糖量,应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使甘蔗全年生长期间的养分充足。在选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后续灌溉、运输等方面,选择交通便利且要拥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的区域,达到较好的排灌效果,提高甘蔗种植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质量[4]。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丑样子,在脸上,也正同样有一派老去民族特有的憔悴颜色。
选好种植区域之后,需展开整地、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机械展开深耕操作,深度需控制在50 cm左右。做好深耕后,再进行施肥工作,为甘蔗生长奠定良好基础。通常情况下,667 m2地需施加1 000 kg~1 500 kg的农家肥,并配施化肥,在种植之前,应充分搅拌肥料、土壤,防止蔗种直接接触肥料。
在浸种催芽工序中,主要采用无空心、蔗茎、无虫害的蔗茎,蔗种对象一般采用茎部生长点下部50 cm~67 cm的蔗梢段区域,之后使用利刀将其分解为单芽段、多芽段。分切时需保证切口的平整性,以免出现蔗种破裂的现象。同时,由于浸种可增强种苗的吸水能力,以促进蔗苗发芽,消灭种苗中的部分虫害,保证蔗苗的良好发育。另外,可以采用50%的多菌灵溶液或者8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浸种5 min~6 min。具体可采用堆肥酿热和蔗种堆积两种催芽方法,对蔗种进行7 d催芽,如果种苗出现蔗芽胀气、根点突出,可以展开下种作业。
目前甘蔗下种包括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需根据下种时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包括春植、秋植、冬植。其中春植的下种时机需选取在立春、清明之间的时间段,并采用适当早植的方式,增加甘蔗产量;秋植的种植时机宜为立秋、霜降期间;冬植种植时间可以选择在立冬、立春温度较高的时候,如果温度比较低,可采用地膜覆盖法使蔗苗安全过冬。
开沟距离保持在30 cm为宜,深度控制在35 cm左右,行距控制在110 cm内,以更好地进行机械性收割工作。同时,还需严格控制播种技巧,甘蔗种植沟侧为所有甘蔗芽的朝向,覆土厚度保持3 cm左右。
甘蔗的适宜种植期为上年9月至次年3月,收获期为12月前后,双高栽培提倡以秋植、地膜覆盖的冬植及早春植蔗为主,这能够充分延长甘蔗生长期,提高产量。
在栽培甘蔗过程中,地膜覆盖不仅能实现保温,还能满足蓄水要求。在实际覆膜中,应有效控制膜的厚度、宽度,一般地膜的厚度和宽度分别为0.005 mm和50 cm。地膜需紧密贴合地面,先撑展地膜,并铺平地膜,用土壤将其压实,以免地膜两侧透风,需要保证地膜光面在20 cm以上,结束地膜覆盖工作后,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在栽培甘蔗过程中,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调动各级村寨,在种植区域加强水利工作的建设。同时,如果种植区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还需做好社会资源的吸纳工作,及时补充空缺问题,使种植地有充足的水源,进而解决灌溉困难的问题。
在甘蔗种植过程中,需及时补植蔗苗,在对沟断垄位置进行补苗时,保持最佳的蔗苗数量,每667 m2地要有5 000株左右的蔗苗,还需要做好追肥、培土工作。甘蔗的高度要达到70 cm,施肥时应注意与甘蔗根部保持10 cm的距离,培土的高度为15 cm。另外,还需要做好灌水与施肥工作,当甘蔗长出两三片真叶时,采用配方肥对其施肥,保证甘蔗双高性生长。
甘蔗种植地的除草管理工作也需要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好除草剂的剂量与浓度。一般情况下,在甘蔗种植后的2 d展开第一次除草管理,用浓度为50%的莠去津悬浮药剂150 g,将浓度为50%的乙草胺乳油48 g兑水60 kg,在种植耕地的表面进行喷洒。在进行第二次除草管理工作前,需做好追肥与培土工作,在蔗沟内喷洒除草药,然后展开封闭式除草,之后的方法与药剂与第一次除草管理相同。当甘蔗生长到6个月的时候,如果存在较多的杂草,可以喷洒浓度为50%的二甲秀灭净可湿粉220 g兑水60 kg,需注意不能喷洒到甘蔗树叶上。
当前很多农村种植区域的水利灌溉设施基础条件比较差,很多部门需通过多方力量进行社会资金的融聚,通过技术扩大、资金投入,使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从而为甘蔗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农村地区要全面推广农机设备与技术,使种植户传统生产种植观念得以改善,用机械设备替代传统人工的操作方式,提高实际生产效率,使农户积极参与到生产中。
病虫害是种植甘蔗期间常见的问题,其对甘蔗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农户需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1)选择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2)甘蔗在种植过程中若出现病虫害,应将相应节段砍下,并做好销毁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扩散问题[5]。(3)可以采用药物方法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包括阿维菌素、氧乐果等药物。如可将1 000倍50%杀螟丹或500倍25%雅安硫磷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螟虫害的效果。可以将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杀虫剂结合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蚜虫的效果,阴天或清晨为最佳的喷洒时间,不能使药物直接浸透甘蔗枝叶[6]。
褐条病、虎斑病是最主要的甘蔗病害类型,农户需了解不同病害的特点,并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主要采用药物来浸泡种茎。如在预防赤腐病的过程中,可以在50%本莱特1 500倍的溶液中浸泡种茎20 min。若已经发生了褐条病,可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处理;若出现虎斑病,在防治时可采用5%井冈霉素水剂[7]。
另外,在田间病虫害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机械,如无人机,将其飞行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发挥出来,对甘蔗种植地块进行统防统治,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先进机械的防治成本更低,能使甘蔗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8]。
为了提高甘蔗的总体生产效益,当地政府及制糖企业应当重视甘蔗规模化生产经营,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四化”(即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标准的双高示范基地,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及集约化经营意识[9]。同时,持续研发甘蔗生产方面的技术,有效提高甘蔗生产水平,为实现甘蔗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10]。
农户在收获甘蔗时,应采用锋利的锄头将甘蔗头锄断,锄头的入土深度,一般5 cm~7 cm为最佳,不仅能使产蔗量得以增加,还能对越冬虫源予以消灭,这对宿根蔗低位芽萌发有利[11]。
当前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甘蔗作为我国糖类作物,其占据的比例较大,甘蔗双高栽培技术的实践性价值较高,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甘蔗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甘蔗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今后该技术的应用中,要实施甘蔗规模化种植,使甘蔗种植由以往的小规模朝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实现双高基地建设,还要采用新的发展模式,加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合作力度。同时,甘蔗双高栽培还要采取机械的方法,因为双高栽培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各个环节都需要采用大、小型的机械,包括整地、种植、施肥、除草等,以机械替代人工,这样才能保证甘蔗双高栽培技术的顺利开展,从而增加甘蔗双高栽培效益。
[1]覃良生.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3):9-10.
[2]罗倩华.甘蔗双高栽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乡村科技,2020(17):91-92.
[3]杨天强.甘蔗种植问题与双高栽培技术改进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05):99-100.
[4]杨清华.试谈广西甘蔗种植问题与双高栽培技术改进应用[J].农家参谋,2019(23):65.
[5]何英红.龙州县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家参谋,2018(11):58.
[6]宁德准.灵山县甘蔗种植现状与“双高”栽培技术改进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0):34-35.
[7]覃良生.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3):9-10.
[8]卢琳.环江县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22):49-51.
[9]黄雪娟.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应用[J].农家参谋,2021(21):38-39.
[10]计正佳,覃磊,韦里军.双高甘蔗基地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11):59-60.
[11]冯爱玲.“双高”糖料蔗高产种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6):101-102.
Problems and Technical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Double High Cultivation of Sugarcane
Gong Guoyiso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in Xiangzhou Town in Xiangzhou County, Laibin, Guangxi, 545800)
Sugarcane is the main crop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gar. In the process of sugarcane plant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vigorously promote double-high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trive to increase sugarcane planting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sugarcane double-high cultivation, and proposes technical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Sugarcane; Double-High Cultivation Technique; Problem; Optimization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2.34
S566.1
A
2095-1205(2021)12-93-03
龚国懿松(1972- ),男,壮族,广西象州县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栽培新技术、植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