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南京六合推广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
陈小平
(南京市六合区龙池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505)
在我国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根据绿色发展理念,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不少地区开始探索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如南京市六合区就探索了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文章分析了南京六合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结合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的作用以及发展意义,探讨了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的具体规程,以期能够为该技术在南京市六合区乃至更多地区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南京六合;绿色;种植技术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现阶段农业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很多地区的重视。在我国食品商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南京市六合区广泛推广应用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真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为农业发展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和条件。
大部分食品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的再加工,农产品的质量能否进入市场直接关系到次级农产品的质量。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崇无农药栽培,尽可能地消除农药残留,在保证农产品食用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土壤造成污染。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生态、环保的种植模式,研究表明,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田土壤养分、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让种植物更健康、更环保地生长,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1]。
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所倡导的是绿色理念、生态理念和生态实践,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推广该技术降低了农产品种植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使农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应用科学的耕作方法及栽培技术需要正确认识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特点。通过绿色技术的集中应用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生产管理,有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
当前资源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必须重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而高效轮作栽培技术就是通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使得作物对土壤中水和养分的利用得到合理安排,也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增加了产出,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互补。
南京市六合区非常关注食品的质量,注重绿色食品的生产,广泛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尤其是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的污染物排放。这与六合区的自身优势也是密不可分的,不论是在生态环境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耕种方式与技术的选择上,其都为推广高效轮作栽培技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并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健康的生态环境和条件[2]。
六合区是南京的江北门户,西南与浦口区相连,东与扬州仪征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来安县、天长市接壤,滁河由西向东直达长江。全区总面积1 485.5 km2。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岗地区,中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六合水系分属长江和淮河水系,境内有大小河道62条,蓄水量13 611万m3。
六合区积极抢抓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六合加快高质量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产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科技创新实现更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六合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7.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82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69.6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41.87亿元,增长7.9%。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 243元。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稻米品质的提升,水稻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购买者开始增多,销售额得到稳步提升。
2020年,六合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68 400 kW,耕整机及种植机械、农用排灌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机械设备充实(如表1),过硬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实施、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全程机械化操作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使农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有利于增加销售量并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各农技站均安排相关人员定期检查生产所需农机设备情况,对出现生锈、老化、磨损等影响农机正常运作的部件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确保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表12020年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
项目单位数量 农业机械总动力kW568 400 1.柴油机发动机动力kW433 557 2.汽油机发动机动力kW14 878 3.电动机动力kW119 965 4.其他机械动力kW0 一、拖拉机 (一)大中型拖拉机台/kW1 933/98 799 (二)小型拖拉机台/kW9 508/98 650 二、种植业机械 (一)耕整机及种植机械机引犁台9 122 机引耙台7 623 旋耕机台14 158 播种机台2 730 插秧机台1 227 (二)农用排灌机械农用水泵台5 595 节水灌溉机械套115 (三)田间管理机械田间管理机台90 机动植保机台2 616 修剪机台385 收获机械联合收获机台/kW1 091/45 385 设施农业设备温室/塑料大棚m27 879 982/6 982 849 三、农产品加工机械 (一)粮食加工机械台 (二)棉花加工机械台 (三)油料加工机械台 四、渔业机械台/kW (一)增氧机台/kW (二)投饵机台/kW4 131/4 820 五、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台/kW336/21 725 六、农用航空器 (一)无人植保机架88 七、农村用电量万度61 106 八、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t22 203 九、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t668 十、农药使用量t262
在南京市六合区,根据种植人员的经验,不仅可以准确确定作业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播种时间,而且可以确定最为有效的施肥措施。高效轮作栽培技术是以绿色环保和科学种植为基础,贯彻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在原有的技术之上进行创新改进,突破原有的技术限制,优化耕种方案。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降渍。针对六合地区春季降雨量普遍偏大,土壤持水量饱和,造成田间排水不畅,影响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容易导致整体质量下降,后期易发生早衰、倒伏的情况,及时引导种植户们清沟保持畅通,以预防频繁降雨导致的渍害。
(2)实行因苗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对于油菜长势旺盛、叶片偏多的田块,严格控制肥料施用种类和数量,减少无效生长;对于长势偏弱的油菜田块,早施苗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3)开展绿肥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由研究所优选苕子、紫云英等绿肥品种,采用根瘤菌拌种技术及绿肥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轮作,比对各绿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本地区适应性,筛选出适宜六合地区稻肥轮作的冬季绿肥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绿肥轮作期间,由研究所指导基地进行田间管理,同时根据反馈定期前来基地现场查看绿肥生长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3]。
合理选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核心技术为“水旱轮作+应用抗性良种+种子处理+送嫁药+种植香根草+人工释放未眼蜂+性诱+合理水肥管理+生物农药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技术”模式。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安全药剂和环保剂型的化学农药,优化科学用药技术,推进精准测报和防控,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控害效果。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和剂量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并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4]。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芪属作物,是我国南方稻田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期长,比较耐寒,米质黏性强,米粒短圆,蛋白质含量较高,口味好。粳稻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粳稻、中粳稻和晚粳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 d~120 d,中稻为120 d~150 d,晚稻为150 d~170 d。
六合地区的农户在种植前会先与农技部门联系,购买适合在本地种植的良种,防止误购劣籽、杂籽和陈籽。江苏晚粳稻区宜选择邻近省份的品种,如弋江种、皖紫早花、宁波大桥、紫地丰等。
需要注意的是,紫云英种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绿肥种子》(GB 8080—1987)中规定的三级良种,即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3%、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量不高于10%。种子经营单位提供的紫云英种子,应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995)检验,并附有合格证[5]。
先把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24 h,取2份,每份100粒。准备2条毛巾,用开水打湿后放凉,毛巾湿度以轻拧不滴水为宜。将2份种子分别摆放在毛巾上,边摆放边将毛巾卷起,把种子卷在毛巾里,放入干净塑料袋,系上袋口,放在室内较温暖处。之后第5 d和第7 d分2次统计发芽数量,计算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达到80%左右时,可以认为种子质量符合要求。
播种前晒种半天,然后加入等量的河沙,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搓,磨伤种皮以破开蜡质。
新种植紫云英应接种紫云英根瘤菌,根瘤菌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按紫云英根瘤菌供应商的使用说明操作。可结合使用5 kg/亩过磷酸钙进行拌种,随拌随播。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不接种根瘤菌、不拌磷肥。但在多年没有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尽可能进行根瘤菌拌种。
3.5.1 播种量
紫云英的播种量为2.5 kg/亩~3.5 kg/亩。对于立地条件差、灌排没保障的稻田,需适当增加种子用量以保证基本苗。
3.5.2 播种期
具体播期应根据水稻收获期剩余状况及天气情况决定,一般以10月中旬稻穗勾头时播种为宜。紫云英与水稻共生天数不宜超过30 d。
3.5.3 播种准备
播种前应排水晒田3 d~5 d,晒田到人立有脚印但不陷足为宜。晒田后再灌浅水,第二天再排水播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不能过干或积水。
3.5.4 稻底套播
稻底套播以人工撒播为主,人工撒播要均匀,采取“分畦定量,握籽少,看得准,抛得高,跨步均,来回纵横交错”的播种原则。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落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
3.5.5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时宜保留稻茬高度为30 cm~40 cm。机械收割有全喂入式收割和半喂入式收割,半喂入式收割应将稻草切碎,收割切碎稻草应撒入收割机履带压痕上,避免堆积覆盖紫云英幼苗。
3.6.1 施肥
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基肥在水稻收割之后及时补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kg~20 kg,钾肥每亩施4 kg~6 kg。春暖后,视田块地力状况,对紫云英追施尿素每亩3 kg,并适量追施钼、硼等微肥。紫云英始花时,喷施0.2%~0.3%硼砂溶液或0.05%钼酸铵溶液。
3.6.2 水分管理
水稻收获后,应及时开好“三沟”,一般田块四周开围沟,每隔10 m~15 m开一条直沟,中间开一条横沟,做到沟沟相通,达到雨停田干。水稻收获后,遇干旱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以保持田面不晒白为度。
3.6.3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紫云英的田块,水稻收割后要防止人、畜、禽危害,确保成苗。紫云英生长后期要防蓟马、蚜虫和菌核病等病虫危害,确保紫云英茎叶生长旺盛。对于蓟马和蚜虫,每亩用25%的抗蚜威15 g~25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对于菌核病,每亩用0.1%多菌灵或托布津药液50 kg喷雾防治。紫云英生长早期杂草以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看麦娘为主,在杂草3叶~5叶期每亩用10%骠灵乳油(50 mL~60 mL稀释1 000倍)喷施灭杀。
3.7.1 翻压时间
一般在紫云英盛花期翻压。翻压后到水稻插秧不宜少于20 d。
3.7.2 翻压量
紫云英翻压量以1 500 kg/亩为宜,具体数量根据田土肥瘦、水稻品种耐肥力和种植方式增减。紫云英鲜草高产的田块,可以把多余部分移入不种绿肥的水稻田,或者作为青饲料等。
3.7.3 翻压方法
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采用干耕的方式,利用圆盘犁或反转旋耕机进行翻压。土壤质地较板结黏重的田块选择圆盘犁,壤质土壤选择反转旋耕机。耕深15 cm左右,3 d~5 d后待犁伐晒白即灌浅水耙田。
3.8.1 施肥总量
紫云英还田后建议水稻总施肥量减少30%~40%,一般为氮(N)6 kg~7 kg、磷(P2O5)2.5 kg~4.5 kg、钾(K2O)3 kg~4.5 kg。
3.8.2 化肥施用方法
化肥中50%~60%的氮、钾肥和全部磷肥作基肥施用,紫云英翻压后的稻田一般在耙田前均匀撒施。剩余40%~50%的氮、钾肥作为追肥施用,在分蘖期均匀撒施。
南京六合区一直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并实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高效轮作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应用与推广。当然在当前阶段,该项技术的使用还仅限于小范围内,大规模的生产体系还未形成,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仍旧十分重要,以保证在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协调地区农业生产,进一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绿色环保发展与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1]袁艳红.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以及推广策略探讨[J].中国地名,2020(2):65.
[2]祁立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12,114.
[3]葛常青,郑涛,王俊敏.晚粳稻新品种“浙粳41”主要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1(5):42,29.
[4]邢红飞,邢后银,王明海,等.南京地区粳稻套播紫云英轻简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5):33-34.
[5]周影,魏启舜,管永祥,等.播种量对晚播紫云英生长及养分积累的效应[J].土壤,2020,52(3):482-486.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2.27
S511
A
2095-1205(2021)12-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