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研

2021-12-06 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邵 卫 平

(淮南联合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一、引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命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

高校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课程思政’的职责,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的功能”,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职责,从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立足课程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思政教师的助手、做隐形的思政教育者、做思政教育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从而形成合力,形成协同效应。

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比较多的西方文化和东西方文化对比以及跨文化交际等知识和技能,直接关系到价值引领取向,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学会鉴别与反思,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师夷长技,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会向世界介绍中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并喜欢上来自于中国的好声音。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课程时间跨度长,教学效果影响面广,涉及到除英语类专业以外的其它所有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这些特点更加凸显了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英语教师要努力将课程思政之“盐”溶于英语课程教学之中,烹饪出有滋有味的课程思政“大餐”,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努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由传统的单纯语言教学过渡到了现在的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比较多的西方知识和文化。出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往往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和价值引领,学生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英语教学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学习输入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输出,即用英语介绍中国,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从而改变一些人一味向西方学习的错误思想。

英语既是一门工具,又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阵地,也使之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思政教育的沃土,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英语不再枯燥,思政不再严肃,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从而极大地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智育与德育的“互利双赢”,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收到“春风化雨”之功效,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公共英语教学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课时多、专业多、跨度长、层次复杂、影响广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极对外宣传介绍自己。

三、公共英语 “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利条件

公共英语教学往往是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可以合理分工协作,便于开展研究。作为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学生的规模比较大,课时充足,跨度较长。公共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一)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基数较大

公共英语教学往往是团队教学,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教学可以合理分工协作,便于开展研究。以笔者工作的单位为例,公共英语一学期有八个单元课程,有近二十多位教师讲授该课程,安排任务来开展课程设计,平均三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远比专业课程一位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更为便利。团队成员经常在一起集体研讨有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素养提升和课程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必须通过学生来检验。没有学生,教师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公共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学生规模比较大,课时量充足,时间跨度较长,这就为公共英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公共英语课程立德树人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也能够得到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升思政素养等多重功能”。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便于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教材中关于语言文化、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艰苦奋斗、创业创新、企业发展等题材与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既能助力学生专业上成才,又能促使其思想上成人。

四、提高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3]。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教师是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的编导、导演和演员,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四个引路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不仅要有育人能力,还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思政元素,才能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触景生情,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公共英语任课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协同育人意识,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创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广大教师在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之后不仅要有触动、感动,更要有行动。

(一)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

“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4],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教育的效果,做好教学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育人职责,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科学、合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以及课外作业等环节都要有“课程思政”的明确要求,教师合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在备课、课程导入、知识讲授、课程小结、课后练习、课外作业、课程考核等环节合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从而将相关思政元素隐性地融入到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个环节,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的时机和过程

只要心中有强烈的“课程思政”意识,牢记使命与担当,机会就会处处有。教师应当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把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课程教学的小课堂融入到新时代的大课堂之中,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融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性、时效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把我国的抗疫措施、抗疫成就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党的领导。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金句,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倍增,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学习了相关的政策和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相关的思政元素和要素就能够精准、无缝地融入到课前预习、课文讲解、生词例句、头脑风暴、课堂总结、课堂展示、课后反思、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以及课程考核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共赢。

六、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职业意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一)国家意识

公共英语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通过典型案例、具体事例、演讲辩论等途径融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这段时间里,通过融入介绍党和国家强有力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国家社会的高度评价、对比中外抗疫的效果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授课教师还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主动对外宣传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没有国家意识的国民,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国者。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方面,公共英语课教师责无旁贷。

(二) 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学生需要学会用国际眼光或国际视角审视本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状况,而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对各种信息的良好分析和辨别能力,批判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善于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做到为我所用、以人为鉴、以史为鉴,通过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自己的国际眼界,树立全局观和国际化视野。

(三)职业意识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5]。公共英语课教师通常会接触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例如:笔者在给医学类专业学生授课时,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学生懂得医者仁心、责任担当;在给制造类专业学生授课时,融入“中国智造”的理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本领,研发、制造高端优质产品;在给建筑类专业学生授课时,融入中国在桥梁、隧道、铁路建设方面的国际一流的工程项目,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勇攀高峰。公共英语课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方面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可为。教师深入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又强化职业意识,教书育人相得益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七、结语

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课程思政”的职责。公共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等多重属性,公共英语教学并非单纯的语言教学。英语既是一门工具,更是一个强有力的载体、一个广阔的平台。公共英语课教师要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利用公共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利条件,树立“新文科、大英语”的新理念,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传统格局,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科学、合理地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有效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打造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期收到 “教书育人”之功效,实现 “立德树人”之目的,自觉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践行者、先行者和示范者,为落实“三全育人”目标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