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感知的交互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1-12-06 11:21赵兰勇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场所园林景观营造

吕 红,赵兰勇

(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的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交互性景观设计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交互设计概念于1984年由IDEO 的比尔·莫格里奇首次提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参与者的体验和需求为设计重点,并通过反馈进一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使用。交互性景观设计即在景观空间中的营造具有交互属性的景观空间,使人与各景观要素之间构成信息双向交流,并相互作用影响,从而达到人们感官、行为和情感对景观的的沉浸式体验参与。本文基于对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借鉴中国古典园景观设计提出交互性设计策略,旨在引起专家学者们对交互性景观的思考和关注。

1 交互性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现状及发展

交互设计最早产生于工业设计领域,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景观的交互性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人为核心,注重塑造满足人们多元化行为模式和心理感知需求的户外环境,已成为景观学术领域的共识。在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将“物境”、“情境”、“意境”融入园景空间,使游赏者在步步推进的时空转换中,实现与景物的情感互动,此外赏花、钓鱼、下棋等休闲活动构成了典型的人景互动景观。西方国家对环境行为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研究人们在使用环境空间时的行为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城市空间品质与利用效率的提升。1997年,交互设计作为新兴设计理念引入环境空间设计领域,为城市景观、风景园林在内的空间环境设计注入活力和生机,并出现了一批极具新意的风景园林实践作品,为景观发展开拓了新的创作视角。

我国园林景观领域的交互性设计理论及设计实践起步较晚,已有文献多数仅从环境的人性化层面阐述,对城市景观建设中交互性设计的探索和重视不足,使当前不少景观设计项目偏重设计的图案化和形式感,存在明显的视觉化、同质化和形式化等误区。此外,与国外互动景观设计经验相比,我国在创意性景观装置的运用方面偏少,多强调与自然景观的情感交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和艺术装置实现人景互动,将成为今后园林景观交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互设计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因此园林景观环境的使用功能与使用者的场景体验必将构成其环境品质的评价标准。首先,园林空间的游憩价值是环境使用者产生交互的核心,所属环境应具备充分的功能性;第二,通过场所营造使游客在游憩过程中产生愉悦、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并获得独特身心体验。这种人与景观产生共情的过程是交互式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

2 基于多元感知的交互性景观设计策略

2.1 利用人的感知体验营造交互性景观环境

人对环境的认识来自人的生理系统,即眼、耳、鼻、舌、身等人体感觉器官。知觉则是将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对该事物的完整映象。知觉具有对感觉信息整合、组织和解释的过程。视觉是人们观察和体验自然环境和景观空间的主要方式,也是现在进行园林设计最易于被关注和使用的手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单纯的视觉观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结合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元化感知设计可以产生更好的环境体验,这与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营造异曲同工。运用感知体验营造的环境空间旨在创造轻松愉悦、美观怡人和引人入胜的互动效果。如传统园林中的景窗既可分隔空间,又似隔非隔,若隐若现,引发人们对墙外景色的遐想。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之声、人声、音乐声等是环境意境营造的重要手段,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此外,利用人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感知加强对环境的联想、记忆,亦成为景观交互设计的重要途径。利用人的多元感知进行交互设计,需要研究环境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通过景观的形态、色彩、肌理及气味等感官刺激引导互动行为,使参与者获得新鲜的感知认识。

2.2 通过行为引导营造交互性景观场所

交互性空间环境能够为行为的发生提供条件,并创造机会促进人与人、人与景的交往活动。交互性景观空间由场所和人的活动共同构成,犹如舞台和演员的关系,通过特定的舞台空间设计,可以引导演员持续的活动参与,舞台为人的行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的空间场所。拓展行为与景观的互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迎合使用者的兴趣爱好是调动活动参与的重点。可构建多组合、多功能的弹性空间,引导人的活动参与,如广场的波浪水景设计,通过水的动静变化制造可吸引不同人群参与戏水、踩踏、观赏等交互性活动。此外,由各种现代材料、形态色彩,多元组合的景观装置艺术成为突破传统园林表现形式,融合城市文化的新的三维交互空间载体。设计师通过对人的五感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利用独具特色的构成艺术形式,并结合现代声、光、电、水等新型的虚拟数字化技术手段,将传统上单纯的景观视觉刺激转化为人与环境、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从而构成更为完整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架构。

2.3 运用人景情感共鸣构建场所精神

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琴·诺博格·舒尔茨提出了“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概念,指出场所物质空间经由抽象表达后,具备抽象的内在精神意义。即景观空间的价值是由其自身精神内涵决定,而非单纯的空间及其物质存在。一个好的现代园林景观环境不取决于其规模尺度和外在形态创意,而在于人们乐于参与其中所形成的生活化场景,中国传统造园将“意境”作为园林艺术的灵魂,在造园中常常通过景观物象与情感互动移情的手法,达到情境交融、借景抒情,提升景观艺术境界的目的。交互性景观设计将情感共鸣作为环境与行为的深层次互动,其发生建立在感知交互与行为交互之上。根据交互发生的时空变化,情感交互又可以分为预期情感交互、即时情感交互和反思情感交互3 类。预期情感交互是基于在景观历史、文化及经验等方面与参与者的知识认同,运用符号、色彩、时空等隐喻设计方式使参与者对空间产生的情感期待;即时情感交互是参与者在受到景观刺激时产生的瞬间心理感知,对场所的体验设计提出较高要求;反思情感交互发生在景观时空经历之后,体现参与者在意识和情感层面发生的多元交互,这种深层情感交互由短暂感觉变成深刻经历,并形成今后易于唤起的场所记忆点。因此,设计师深入挖掘场所主题,考量参与者的审美和情感需求,营造具有地域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空间,激发景观参与者的情感共鸣,是创造具场所有活力的现代景观空间的关键点。

3 结语

交互式景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启未来景观设计创新性构想的钥匙。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以往的景观设计多以景观的视觉美感和形式美感为追求目标,这种思维方式必然忽略了环境的体验感、差异性和人性化,成为“装饰性景观”。人类天性具有与人,与物交流的原始欲望,回望我国优秀的传统古典园林营造,其园林空间中精心构建的物境,无不在层层推进中激发内心的交流和共鸣,并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产生出无限的想象。

交互性景观属于交互性设计和现代景观设计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运用交互性思维方法拓展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及方法。基于多元感知的交互性思维是从人的感知层面、行为层面和情感层面探索适应于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的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并在实践中注重营造与人产生交流互动的环境空间,它将在设计理念上改变以往重形式、重规模的景观建设模式,为今后为民服务的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猜你喜欢
场所园林景观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