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思
(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14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是一种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1-2]。2018年8月,我国出现首起非洲猪瘟疫情后[3],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疫情,对基层生猪养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Geering WA等[4]人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生存能力十分强大,能够长时间生存在蛋白质含量高的环境中,且病毒活性不太受酸碱度影响。因此,ASFV可以存活在一些组织比如淋巴结中,如果给易感动物喂食这类组织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或者携带ASFV的死猪或猪肉产品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易感动物接触到这些病毒,那么又将重新引发非洲猪瘟新的流行周期[5-7]。同时,ASFV在高温环境下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即使是暴露在60℃的温度下,该病毒也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被灭活[8]。
ASFV可以通过已感染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比如受感染猪的血液、粪便,尿液或唾液等;也可以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载体间接传播,比如衣服、鞋底、食品、运输车辆等都有可能是传染源[9-11]。
野猪在非洲猪瘟疫情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长期携带病毒,通过移动不断地向外环境排毒,从而使易感动物受感染[12]。
泔水喂猪、从不明来源处购买生猪等不负责任的人类活动也会带来潜在的疫情爆发风险[13-15]。
基层乡镇生猪养殖规模多以中小型养殖场为主,数量多,分布散,主要沿用传统养殖方式来饲养生猪。养殖户大部分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不足,养殖观念较为落后,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生产投入资金有限,养殖场所功能比较单一,生物安全和管理措施欠缺,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加脆弱。这些隐患不仅增加了基层乡镇ASFV传播的风险,更是加大了非洲猪瘟管控难度。
小部分养殖户为了经济利益,在设施极其简陋、脏乱的环境下进行泔水喂猪;有的还会利用四通八达的乡间小路将低价倾销的生猪及产品非法调入基层乡镇。这些行为都在给ASFV的传播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使得这个病毒传播途径更加复杂,给基层乡镇预防非洲猪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目前,基层乡镇仍有很有中小型养殖场所的养殖主体对非洲猪瘟疫情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够,有些主体对动物防疫人员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对私屠乱宰、违规调运、泔水喂猪等情况仍抱有侥幸心理。
基层现有的中小型养殖场所基本仍沿用传统的养猪模式,养殖场所选址不够合理,且大部分都是围绕生活居住区建设。养殖场所的饲养条件较差,通风性不好,没有区分生产区、保育区、育肥区、消毒区和隔离区等。缺乏专业的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流于形式、不彻底,甚至不重视消毒这一关键环节。
动物防疫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动物防疫体系如果不够健全,不仅会给行业带来损失,也会给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现阶段,基层兽医防疫人才资源储备明显不足,呈现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的趋势;动物防疫人员被社会认可度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些都极大增加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落实、落细属地责任,推动养殖网格化管理。以产地检疫监管为重点,严格要求检疫申报点工作人员按照动物检疫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全面实行临栏检疫;同时加强主要高速出口处非洲猪瘟防控哨卡检查,严防带病生猪及其产品调入;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增设流动检查站,不定期对重点乡道、县道开展巡查、排查,严防违规调运生猪的现象发生;指导辖区内相关人员做好生猪车辆备案工作。
针对重点环节,特别是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冷库储存、餐饮单位等应加大非洲猪瘟防控巡查、排查力度,一旦发现可疑疫情或收到疫情报告,要立即安排核查,采样监测。对监测阳性的应立即按照技术要求严格落实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追溯等措施,拨点除根。引用互联网+无害化处理监管模式,实现养殖户申报、收集点收集、中心转运、处理进出库、车辆运输轨迹、收集冷库和处理中心视频监控等全流程的可视、可追溯、现场和远程监管相结合的互联网+动物卫生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调运、私屠滥宰、泔水喂猪、死猪乱弃等行为的,对养殖责任人、承运人应依法依规给予处罚。
制定常规性、大规模的“大清洗、大消毒”方案。抓住不同季节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边排查病原边消毒灭源,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疫情高风险区、定点屠宰场、冷库等重点区域应彻底清洗大消毒。针对不同环境采取合适浓度、种类的消毒剂及消毒方式,确保消毒措施有效。
加强对违法违规调运、乱丢乱弃病死猪、贩卖病死动物及产品、私屠滥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贸市场猪肉销售摊点、超市、餐饮店等场所的检查力度,依法打击白板肉,一经查处,立即销毁。
坚持疫情、舆情两手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手册、自媒体推送等多种方式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宣传工作,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提升养殖主体生物安全意识;积极举办养殖培训班,科普先进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结合科技特派员下乡入户,指导养殖主体合理优化养殖环境;同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科学引导舆论,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
做好春、秋两季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积极调拨储备疫苗和消毒药品,以保障防控物资供应。鼓励农户购买生猪保险,既有利于降低养殖风险系数,也能有效保障大环境的和谐稳定。
深入了解动物防疫体系的工作特点和具体事务,结合发展实际做好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管理。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壮大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一方面加大招录比例或定向培养,增加岗位设置,提升工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防控是一项长久的、常态化的工作,基层应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进来。只有各方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全面落实、落细各项防控要求,才能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为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