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均,潘小平,杨刚兰
(1.湖南省中方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中方418005;2.中方县中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中方41800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疫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高死亡率[1]。该病多发于酷热夏天及早晚温差变化剧烈的季节,以母猪多发,并以猝死病例多见,流行形式以场内散发为主[2]。该病感染途径是呼吸道,通过咳嗽、喷嚏产生的分泌物和渗出物而传播,接触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临床上急性型出现呼吸道症状,该病的危害呈现高死亡率,治疗费用增加,饲料利用率降低,日增重减少,严重引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中方县某猪场2021年初存栏生猪约700头,其中土杂经产母猪82头,后备母猪20头。2021年4月20日开始发病咳嗽,食欲减少,精神不振,起初猪场场主怀疑是感冒没引起重视,直到发病3天后,发病数开始增加,发病猪病情加重并出现死亡,畜主开始重视并进行治疗,并未见明显好转,截止到27日,已死亡4头,其中育肥猪2头,后备母猪2头,死亡猪体重35~55kg。27日下午笔者应邀前往猪场诊疗。
病猪精神不振,厌食,体温40.5℃~41℃,呼吸困难,伴有腹式呼吸,有时呈犬坐姿势,有时呆立,皮肤发红,咽喉未见肿胀,病情重的口、鼻及四肢皮肤发绀,鼻腔有少量血样液体流出。病程3~7天。
对死亡猪剖检,可见胸腔血样积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肝脾肿大,两侧肺部发炎、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宽。喉头、气管有血样黏液,其它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无菌抽取临死病猪血液,进行非洲猪瘟筛查,结果为阴性,初步排除非洲猪瘟的可能。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将发病猪与健康猪进行隔离,并对发病猪舍进行消毒。
头孢噻肟注射液,一日一次,每千克体重0.08~0.12mL,肌肉注射,连用5天。
同栏猪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止咳散(用法:20%氟苯尼考粉100g拌料100kg,止咳散100g拌料50kg),一日2次,混匀,连用3~5天。建议养殖场每年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对5~8周龄猪进行首免,2周后进行二免巩固;母猪产前4周接种。保持猪舍干爽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和通风换气。
6.1 本病应注意与猪肺疫、猪气喘病进行鉴别诊断。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常局限于肺和胸腔。猪肺疫的病原体是为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而猪肺疫的病原体为小球杆状的放线杆菌。猪气喘病患猪体温不升高,病程长,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病变,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包裹[1]。在本病例中,患猪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病程短,未见咽喉部肿胀,肝脾肿大,胸膜粗糙。
6.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近几年发病呈增多趋势。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染,其中6周龄~6月龄的猪较多发生,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该猪场发病时间4月20日,正值多雨天,已连续下雨1周,偶尔天晴,早晚温差大,猪舍潮湿。通过对发病猪的解剖和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季节及环境状况,初步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进行对症治疗及同栏猪群饲料拌药预防,对症治疗采用头孢噻肟注射液肌肉注射,连用5天。5天后回诊,猪群发病减少,发病猪咳嗽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恢复70%,精神状态良好,无病猪死亡,无猪继发。
预防此类疫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场卫生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增强猪自身抵抗力。对发生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猪场每年对仔猪和种猪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