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敏
(南平市建阳区气象局,福建 南平 354200)
茶树对生存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土壤、地形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偏酸性土壤更适合茶树的生长,如果土壤中的酸性过高,也会影响茶树的质量。茶树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微量元素,在茶叶中形成氨基酸和茶多酚的物质。我国的茶树分布范围广泛,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茶树品种也存在差异性,有些茶树适合在高海拔的地区生长,有些茶树适合在低海拔的地区生长。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质,对人体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血压。长期饮茶能够预防心脑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疾病,有些茶叶还具有减肥和刮油脂的功效。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茶叶产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方茶区的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茶叶的品质好,经济效益高。亚热带茶区的茶叶生产季节会适当的延长,开采期提前,有利于提高名优茶的产量,但是有些气象灾害,如倒春寒也容易出现。
气候变化对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从有利因素来看,气温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的升高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提高茶叶的产量。但是如果出现极端天气,如高温干旱和低温冻害等会造成茶叶的减产,同时也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出现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虽然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会对茶树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可能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调查研究显示,短期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茶树增产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如果二氧化碳浓度的时间延长,对茶叶产量的实际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在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每年的降水量的变化不大,对茶叶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但是如果出现干旱性天气,或者出现洪涝灾害的天气,会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导致茶叶的产量降低。气候变化也可能增加病虫害的出现,如果气温升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代数,导致病虫害的数量增多,有些害虫直接过冬,提高成活率。在极端的天气下,很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并且很难控制。气候变化也会对茶园的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物质的合成与积累,而较高的温度适合茶多酚的积累。温度升高的越快,茶多酚的积累越多,而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尤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适量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够短期内促进茶叶内各种成分的合成,从长期来看,可以增加茶树体内代谢产物的含量。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和灌溉系统、防护林和遮阴树、园区道路和相应的电力系统等。在茶园灌溉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而喷灌技术的利用效率比较高,不仅可以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同时能够抗旱和预防倒春寒。
低碳茶叶生产技术就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并且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以此来建设生态茶园,提高茶园应对极端气候天气的能力。提高茶园中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茶园病虫害天敌的数量,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应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够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需要试用氮肥,该时期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明显增加。如果土壤的pH值比较低,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明显增加。为此,可以适当的降低茶园内氮量,并且控制好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对应对气候变化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为此,在茶树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和抗性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抵御高温和干旱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光合能力强以及养分利用率高的品种,能够应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为了加强对茶园的建设,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应该重视对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如果在我国的南方茶区,可以在茶园内适当的种植遮阴的树木。如果在我国的北方茶区,可以在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
气候变化对茶叶的生产是渐进性的,应该加大对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重视对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也能提高茶树应对期以后变化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许多先进的技术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明显。为此,应该开发和推广茶园极端天气保险业务,一旦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减少茶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的保健功能比较显著,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然而茶叶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为此,茶农应该明确各类气象变化因素,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