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强
(辽东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1)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过程中,受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不能够从多维度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而且,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过程重视不够,更多延续传统一张试卷、一份实验报告为主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体现,导致评价数据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也无法完全体现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2)评价体系不能完全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企业用人跟踪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二次培训,表明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偏差,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二次培训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指标的显现而不是结果论,对那些实践过程表现突出但可能没有完整做出结果的学生学习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多维性要求。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首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为目标,有效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体现课程思政的潜在育人功能;其次,评价体系只重视学生课上表现,而无法体现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表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尤其翻转课堂和部分翻转课堂的实施,评价体系应该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体系应该发挥反馈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通过学生学习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使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和调整,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完全反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目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对各个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作出科学完善的评价,亟待构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并配备执行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剖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按照课前、课上、课后教学活动全过程。然后,在这一明确的目标指导之下,安排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对指标的设计充分体现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以评价学生的质量为目的[1]。
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体系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以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训和实习逐步培养。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践类课程需要注意层次和深度的逐渐提高,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本专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1)确定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结构,按照指标体系的层级和重要性,突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多维性,能够体现以过程性学习评价为主。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从最低一层开始,按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过程确定评价标准,从而得出这一层级的指标数量。对每个这一层级的指标依据重要程度确定指标权重,重要程度越高,权重系数越大。
(3)确定指标体系中的标度。标度是指评定时的档次。它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它说明什么样的程度属于什么等级。本文的指标体系用分数来表示,即用数量来表示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1]。
(4)确定等级数量。指标体系中等级数量与精确度成比例,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3~5个比较合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专业准备、专业课程学习过程和学生学习结果,所占权重分别为10%、60%和30%。8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知识准备3%、能力准备6%、思想准备1%;知识获取、掌握能力10%、对专业知识见解15%、综合实践35%;就业是否专业对口5%、用人单位评价25%。采用问卷的方式向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轮的征询和汇总得出一致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接下来通过座谈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征求相关专家、授课教师以及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按照反馈结果进行问题的梳理并进行指标体系和权重的修正,构建完整、多维度的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质量指标体系。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综合的、复杂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毕业后企业反馈的学生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构建指标体系只是评价工作的基础,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便能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所具有的各方面功能,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