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禁忌语对比研究

2021-12-06 05:46李雯倩孙亚冲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国家文化

李雯倩,孙亚冲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禁忌语源于文化积累,是人们因为避讳禁忌而回避的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禁忌语几乎存在于每一种文化和语言之中,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禁忌语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一国家、地区或文化中人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或者试图规避什么。对于禁忌语的使用,不仅是古人非常重视,现代人亦是如此,所以自古至今一直就有所谓“出门问禁,入乡随俗”之说。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虽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人隐私、颜色选择、数字使用、年龄大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禁忌,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重点并不都是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中西方文化中的这些禁忌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是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禁忌语,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一、与隐私相关的禁忌语

隐私是指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隐秘和私人事务、活动以及信息。相对来讲,西方国家更为重视个人隐私。在他们看来,隐私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很多在其他文化相对随便的内容被视为不能被侵犯或窥探的隐私。例如,西方国家有句谚语,“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意思是家是自己的,属于隐私的一部分,非常神圣,不能被随意侵犯或打扰。英国有句俗话,“千万不要伸长你的鼻子去闻邻居家庭院里的空气”,意指对他人的私事决不能鲁莽打听[1]。这些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隐私对于西方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此的戒备。再比如,在西方国家如果我们想拜访某人,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得到对方同意方可进行拜访,否则会被认为很粗鲁。在这一方面,现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商人和政治家,在拜访别人之前也开始进行预约。但相对而言,中国人并不把这一点看得太严重。此外,向西方国家人询问其收入多少、结婚与否、年龄大小或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也是不合适的,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或事先说出来。例如以下一些常见的话题:你每个月工资多少钱?你结婚了吗?今年多大了?你的手表值多少钱?等等。然而,在中国,人们谈论别人的收入、婚姻和年龄,通常不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相反,他们可能还觉得这体现了对对方的关心,是嘘寒问暖的应有之意和关心关怀的当然之举。

二、与颜色相关的禁忌语

中西方文化在颜色方面也有一定差异,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也时常不尽相同。以白色为例,一般来说,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与纯真、纯洁、洁净、贞洁联系在一起,有着积极美好的内涵。在西方国家,新娘在婚礼上通常穿白色婚纱以显示她的纯洁和美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与白色相比,在西方国家黑色则通常代表邪恶、肮脏和污秽。而在我们中国,当谈到白色时通常意味着干净,但有时也代表软弱、冷漠和麻木,比如京剧中的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例如,在传统戏曲中,曹操就是白脸形象。至于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通常与庆祝活动或喜庆场合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快乐、幸福、好运、成功、繁荣等。春节家家户户贴红对联、长者给晚辈发红包,象征着好运、祝福;传统婚礼以红色为主要基调,挂红灯笼、点红烛、放鞭炮,新娘的穿龙凤褂或秀禾服一般也是红色的,饱含幸福、长久、吉祥等寓意。然而,红色在美国却不怎么受人欢迎。西方国家很多人不喜欢红色,因为在他们看来,红色意味着暴力、血腥、停止等,会让人产生诸如生气、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例如,“Those thieves were caught red-hand”,其中“red-hand”表示“当场”,意为小偷们被当场抓住;“Hearing the bad news,he went red”,其中“went red”表示“脸红、羞愧”,意为听到坏消息后他脸红了;“The company will be out of the red”,其中“the red”表示亏损、赤字,意为公司将摆脱亏损。从中不难发现,红色在西方国家与在我们国家所蕴含的意义差异很大。

除了白色与红色外,其他很多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大差异。比如绿色,在中国文化中有侠义、邪恶、背叛的寓意,如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古代“绿林”有时也指占山为王的盗匪。而在西方国家,绿色的象征意义除了跟草木的旺盛、茂密有很大联系外,还跟幼稚、缺乏经验,以及嫉妒有关,如“a young hand”(新手)、“green with envy”(充满嫉妒)、“with green eyes”(眼含妒忌)等。

三、与数字有关的禁忌语

在中西文化中,禁忌语除了与隐私和颜色相关外,与数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并掌握与数字有关的禁忌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同样非常重要。首先,关于奇数和偶数。对待数字方面,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的人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比较喜欢偶数“2”,常用的表达有“好事成双”“成双成对”“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等等。此外,中国人特别喜欢偶数“6”和“8”。“6”与“六六大顺”相合;“8”则是因为其发音(ba)与发财中的“发”(fa)相似,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因此,人们在选择手机或汽车牌照号码时特别希望含有这两个数字,如果是连号的车牌(如“6666”“8888”),更是受人追捧,人们甚至不惜高价购买这一类的车牌。另外,中国人也很喜欢偶数“10”,寓意“十全十美”,清朝乾隆皇帝曾自诩“十全老人”。中国人对偶数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更喜欢奇数。例如,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Virgil)曾经说过:“上帝喜欢奇数。”(The god delights in an odd number)。此外,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中,主人公福斯塔夫(Fal⁃staff)说:“好运气存在于奇数中。”(Good luck lies in odd numbers)。西方人倾向于认为,奇数会给他们带来好运、机遇等。其次,关于数字“4”。在对待数字的态度方面,一般而言,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是数字“4”和“死”这个字发音相似,在声调上分别是第四声音和第三声,听起来几乎相同。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一般不喜欢数字“4”,更不愿意这个数字出现在自己的手机号码或者汽车牌照上。此外,老年人一般不喜欢数字“73”和“84”。迷信的说法是,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2]。尽管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老年人依然比较忌讳这两个数字,而且许多老年人也会尽量避免谈论自己确切的年龄。相比较而言,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数字“4”并没有这些方面的顾虑和忌讳,原因在于数字“4”的发音在英语中是“four”,并没有过多的特别之处,不会轻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再次,关于数字“13”。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不喜欢数字“13”。《圣经》中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最后的晚餐”,在故事中出卖耶稣的犹大所坐的椅子就是第13 号。因此,“13”这个数字被普遍认为是不吉利的。这个禁忌数字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基督教国家。在这些国家,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尽可能避免使用数字13。例如,在西方国家很少有家庭门牌号标成“13”,酒店也很少有标为13 号的房间。此外,通常不建议13 个人一起吃饭,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在13 号出行。由此可见,数字“13”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影响范围很广、程度很深的禁忌语[3]。因此,当我们与西方人交流或相处时应该时刻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该数字。相比较而言,在我们国家人们对数字“13”通常没有那么强烈的避讳情绪。

四、与宗教有关的禁忌语

“宗教禁忌是禁忌语的一个重要领域。”[4]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国家、每种文化中都有自己的禁忌语。在许多西方国家,很多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所以他们的文化中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在许多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人们有很强的宗教意识[5]。当提及与宗教有关的名字或词语时,人们往往会表达得含蓄委婉,以表示对于神灵的尊重。例如,在英语中上帝“God”有大量的代用词,如“Gosh”“Golly”“the Creator”“the Maker”“the Su⁃preme Being”“Holy One”“the Saviors”“Lord of lords”“the Light of the world”“Our Fa⁃ther”等。

同时,还有一些禁忌语是因为其在宗教中有特定的含义而生成。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将星期五与禁忌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星期五一直被西方人认为是一周中不吉利的一天,通常的说法有“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为什么星期五会与禁忌联系在一起呢?原因可能归结于两个方面:其一,西方人普遍认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因而对周五有所忌讳;其二,在西方历史上,星期五一直是执行死刑的日子,通常被称为“刽子手之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相比较而言,在我们国家人们对星期五并不会有什么反感;相反,很多人比较喜欢星期五,并盼望着星期五早点到来,特别是学生和上班族,因为星期五预示着辛苦学习、辛勤劳作的一周即将结束,马上要迎来周末,可以好好放松休息了。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也有很多相似的禁忌语。比如在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中国东北的一些村庄,当人们谈到老虎时,往往不直接说老虎,而是用“大虫”一词来代替。这是因为人们迷信地认为直接提“老虎”二字,可能会把真的老虎引来,故用“大虫”一词来代替。另外,人们在谈及黄鼠狼时,往往也会用“黄大仙”来代替,以示尊重和敬畏,避免因对神灵不敬而遭到惩罚或交上霉运。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有的直接与宗教相关,反映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渴望得到神灵的庇护,同时又尽可能避免因对于神灵的不敬而遭到神灵的降罪或惩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禁忌语与宗教之间呈现为一种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它们因宗教而获得了特殊的寓意。

五、禁忌语比较的语用意义

禁忌语可以折射出特定文化社会理念与价值观,反映了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习惯和心理习俗,是人类文明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6]。一方面,禁忌语记录着人类原始的心理、美好的愿望和纯真的幻想;另一方面,禁忌语也反映着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与精神生活创新。禁忌语的形成原因多样,有的是为了体现对神圣的崇拜和畏惧、有的是为了体现对欲望的克制与限定,或者是为了体现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还有的是为了体现对教训的总结和吸取。

尽管在不同文化生态中,各地的禁忌语指代的文化内容不尽相同,但内在的形成与塑造逻辑体现高度的相似性。通过分析禁忌语的内在形成与流行机理,可以进一步探索禁忌语比较的语用意义。首先,通过对比中西方禁忌语的来龙去脉,比如类似于本文所采取的从隐私、颜色、数字、以及宗教有关的禁忌语方面入手,研究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差异,可以加深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认识,更好地规避文化冲突,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7]。其次,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禁忌语还会相互影响,激发相似的文化塑造作用。例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或单位也会有意识地避免使用数字“13”,如部分商场的电梯不标“13”层而标为“12B”。再次,在中西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了解英语禁忌语文化,适当地加以文化转化,有助于更好推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促进对方国家人民对观点的理解和认可[8]。如果一个人在交流中有意识的注意到当地文化中禁忌语,规范自己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反之,往往会遭人嫌弃,甚至招来事非。最后,通过禁忌语的比较,有助于在文化交流中进一步谨言慎行。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语言使用都非常谨慎,也从侧面揭示了禁忌语在某一地区或文化中的重要影响。例如,中国有句古话,“祸从口出”。在古代一些迷信的人看来,幸运或不幸是语言本身带来的。因此,往往会创造禁忌语来限制人们随意使用语言。

综上所述,从隐私、颜色、数字以及宗教这四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主要分布及其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颇具意义,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知道它们是什么,有哪些分类,还可以了解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互动机制,通过厘清其中的同与不同,透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因素。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禁忌语有是文化中极为微妙的一部分,虽非常重要但又比较容易遭到忽视。因此,在日常交流、商务活动或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有效避免因不了解诱发误解乃至冲突,同时努力钻研如何顺势而为,巧妙的借助文化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开展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中西方禁忌语的认识,避免冲突,还可以通过因势利导、促成交往过程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数字国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答数字
把国家“租”出去
数字看G20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