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优化研究

2021-12-06 05:43王卓如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政政治

王卓如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61)

一、引言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1]为主力军保驾护航,筑梦、托梦、圆梦,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需要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需要马克思主义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结合熏陶出来的人民教师。而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肩负着为莘莘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因此,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切入就抓住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急切而紧迫

时至今日,帝国主义的各种渗透和“颜色”革命从没停止过。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出现了像王晓炜、梁艳萍、王小妮挺“台独”“港独”,为精日分子摇旗呐喊的教师队伍中的败类,也出现了像中央党校退休教师蔡霞等思想严重西化,发表有严重政治问题和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词的民族奸贼。这些言词和行为如果不及时干涉和纠正,就会传染和蔓延,因此,要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把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思潮遏制在萌芽状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

—段时期以来,高校建设重“量”轻“质”,重科研、论文,轻教学、育人,在这个“指挥棒”引领下,高校青年教师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抓课题,搞科研,立项目,牵扯了大部分的精力,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淡化和弱化;其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的自由思想和没落文化传到高校,意志力薄弱的老师和出国访学的老师最先接触,因此心志不太成熟和缺乏批判思想,囫囵吞枣的师生先受其害;其三,在应试教育中突围出来的青年教师,其本领重在“应试”,而在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境界等方面参差不齐,其道德的底蕴,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红色基因的传承等诸多方面还不够深厚,有待于强化和提高;最后,培养强国济世人才,需要正确的引路人和领航人。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义深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是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靠老师。要实现这个重任,老师不能简单的是传播知识的教师,而是“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师,才能担当使命。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高校青年教师要满怀民族大义、爱国情怀,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点亮一盏盏明灯,激励青年人去孕育智慧,去创造人生,创造未来。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的现象、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1.对人性和自由的过度表达。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留学归来和出国访学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在带来先进学术、科技文化,打开视野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人性”和“自由”带回国,把自由的边际无限夸大,稍微有点不顺、受约束,就会片面夸大社会阴暗面,而不是结合中国国情、社情、民情,客观实际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人比例虽然不是主流,但影响较大,有一定市场。

2.把高学历和高素质划等号,认为高素质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素养、觉悟就高人一等。

诚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但高学历、高智商就必然带来高素质、高境界吗?未必,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于象牙塔,其所学来自书本居多,而在与实践结合、参与社会历练等方面还远远不够。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水平并没有随着高校层次和职称的高低表现出相关性”;“理工农类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整体表现高于人文社科类教师”。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是“教育和经验”的结合,共同影响思想政治素养和 境界。

3.“知行合一”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我们今天推崇王阳明“诚心正意”“知行合 一”,但是“知”与做到之间隔着一条鸿沟,有些教授、研究道德哲学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得更有道德,缺乏思想政治的引领、感化,理论和实践难以真正融为一体,产生生命力。

4.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

社会评价导向和高校学术评价导向共同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抬头,职业自豪感、奉献意识不足。高校青年教师发生“两极”分化,一部分削光脑袋搞科研,以实现名利双收,另一部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闻、不问,不争、不要,佛系做派。

(二)源头和原因

1.根基不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当今的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一代,“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唯分数线,唯成绩,而后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没有对红色政权诞生由来的深刻记忆,没有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自觉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没有那种对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辉煌文明的挚爱情怀。基础不牢,建筑在其上的理想、信仰、情怀、奉献等都无从谈起。

2.系统性教育没有跟上。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无暇接受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印象和知识储备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场景,像散落的珍珠一样,缺乏一股主线连结,形成的知识片段之间没有形成内在的逻辑体系和历史联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对历史的思考,无法形成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信仰情怀那样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价值体系和理论系统。

3.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许多方面形式化较重,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为大学办学资源获取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科学和系统的思想政治评价机制和体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共青团齐抓共管,但没有形成合力或活力不足;二是突击性工作、阶段性工作代替持之以恒和常抓不懈;三是缺乏一支热爱政工工作,善于研究政工工作,坚守政工岗位的专家人才队伍;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迈向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道路上缺乏创新和探索。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优化

(一)强基固本,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1.厚德载物,从加强师德师风做起。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教师为本、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蓬勃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最高指示和最严要求。“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具体要求。推而广之,这也应当成为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安身立命、教书育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操守和理想追求。

2.学史明志,以史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从基础教育开始,一是对国史、党史、军史的学习和了解;二是对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学习和传承;三是通过社会劳动和实践的强化和验证。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5]心中有理想,行动就有方向,人生就有了目标。就会明白,“我从哪里来”,是谁养育了我,“我要到哪里去”。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四个自信”。

有了道德的铺垫,理想信念的教育还需要价值观的凝练、引领和支撑。“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要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6]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才不会犹豫彷徨,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坚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就更有底气、更有朝气、更有定力。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更基本更深沉的力量源泉。

(二)人文关怀,因势利导,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境界

1.尊师重教,营造清新悦目的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增强仪式感,过好教师节,表彰“四有”好老师和“最美”教师,展现职业尊严和职业自豪感;二是体现成就感,高校教育组织和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千里马”,善于识才、用才、成才,换来的一定是奉献和炽热的情怀;三是增强幸福感,大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待遇,幸福感的提高无疑可以更加激发青年人才的干劲和后劲。

2.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解决“急难愁盼”实际困难。

一是设立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一入校,就指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扶引路,对教学、科研倾心尽责,让高校青年教师不走弯路,少走弯路,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团队中来,不断增强归属感;二是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性格特点,专业兴趣,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教学、科研各有侧重,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高校要善于倾听来自青年教师的心理诉求,利益诉求和公平公正诉求,畅通沟通渠道,鼓励他们讲真话讲实话,专门制定青年教师健康计划,有条件逐步实施,保障青年教师基本的健康素质。

(三)同频共振,正本溯源,努力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新格局

1.学习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大事,把读经典原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成一种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灌输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要履行立德树人、教育兴国的使命和责任,要时刻把握国家发展脉搏,关注国际风云变化,把国家荣誉、民族兴衰当作第一要务时刻铭记于心。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找寻立国、兴国、强国之源,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沉淀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素养。[7]

2.建立大思政格局,实施“双师”工程和“网格化”管理。

建立大思政格局突出两点:一是高校所有领域全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即实施校长(书记)思政、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鼓励支持校长走进思政课堂,为青年教师放好样子,做好表率,引领全校思政建设高潮;二是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教师“一岗双责”“双肩挑”,一头讲好专业课程,一头讲好思政建设,二者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网格化”管理在这次抗疫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问题的源头进行全领域的监控,很好地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也可以引入这一管理方法,对高校思政出现问题的领域、范围、专业、人群进行细化,明确关键部门的责任和要求;发现问题苗头,及时跟进,打造风清气正,政治清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思政环境。

3.打造全媒体融合主阵地,补“钙”、补“课”,凝聚精、气、神。

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媒体融合中来,全方位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介,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传统媒体宣传要创新,新媒体要规范。要采取广大师生比较喜欢的小视频抖音形式,浓缩思政精华,讲好中国故事,把没有上好的课补全,把没有学过的课补上。

4.建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长效机制。

一是要真正落实高校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并形成合力,于小处着眼,在细微处落脚,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二是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经典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经常讲、反复讲,讲透、讲深、讲明;四是培育典型,向典型学习,对优秀典型的中青年教师在访学、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与倾斜,发挥模范带头和典型引路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蝴蝶效应”。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