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日间手术后24小时眼压变化的临床研究

2021-12-05 08:33:44李兴育马波马孟媛许晶孙娟玲张胭萍王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离院眼压白内障

李兴育,马波,马孟媛,许晶,孙娟玲,张胭萍,王瑞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中心,陕西西安 710004)

白内障日间手术方式因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近年来在国内外眼科广泛开展[1-3]。眼压波动是白内障患者术后短期极易出现的临床现象,也是白内障日间手术后观察的主要内容[4-5]。目前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近期眼压波动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2020年4月至6月行白内障日间手术的325 例患者术后24 小时内眼压波动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旨在为建立安全的白内障日间手术眼压监测模式及处理方式,提高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眼压管理效率提供依据和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至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纳入标准: ①能够配合完成手术前后眼压测量的患者;②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无法进行眼压测量的患者;②有青光眼病史或青光眼手术史的患者;③行联合手术的患者;④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⑤术前测量眼压大于21 mmHg 或小于10 mmHg 的患者。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5 例(407眼),其中男性135 例,女性190 例,平均年龄(65.34±13.11)岁。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应用喷气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所有手术切口均为透明角膜切口,术毕不缝合。术后2 h应用同一台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在30 mmHg 以下的患者安排离院;眼压超过30 mmHg 患者予以前房放液、局部及全身药物降眼压治疗。治疗后2 h 若患者眼压稳定在30 mmHg 以下则安排离院,如眼压始终无法稳定,则予以留院观察。术后24 h 复查时询问离院期间眼部、全身症状以及急诊就诊情况,再次应用同一台眼压计测量患者眼压。

1.3 分析指标

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 h 及24 h 眼压变化,术后2 h 需行降眼压治疗、治疗后留院观察、离院期间出现眼部、全身症状以及急诊就诊患者例数。比较术前、术后2 h 及24 h 眼压分布的差异,同时比较双眼手术后2 h 眼压波动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眼压变化

本组325 例患者共407 眼,术前眼压均在10~21 mmHg 范围内。术后2 h 及24 h 眼压变化具体见表1。术后2 h 仅41.28%(168 眼)眼压在10~21 mmHg 之间;15.97%(65 眼)眼压大于30 mmHg,遂行前房放液、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经处理后观察患者眼压2 h 后再次测量均在30 mmHg 以下,无留院观察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2 h 患者眼压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2,P<0.05)。

至术后24 h,共82.80%患者(337 眼)眼压在10~21 mmHg 之间,仅1.97%患者(8 眼)眼压大于30 mmHg,均予以局部降眼压治疗。13.27% 患者(54 眼)眼压大于21 mmHg,其中33.33%(18 眼)术后2 h 测量眼压低于21 mmHg。术后2 h 与术后24 h 眼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8,P<0.05)。术后24 h 患者眼压波动较术后2 h 明显减少,眼压在10~21 mmHg 之间的患者明显增多,绝大多数患者眼压小于30 mmHg。

2.2 离院期间眼部症状及全身情况

本组共16 例(16 眼) 患者离院期间出现明确的眼胀、头疼等眼部以及全身症状,其中13 例患者(13 眼)24 h 眼压测量超过21 mmHg。1 例患者因明显眼胀、头眼疼痛、恶心、呕吐至眼科急诊就诊,予以前房放液、局部及全身药物降眼压治疗,患者眼压降低、症状缓解后离院,术后24 h 测量眼压为36.7 mmHg。

2.3 双眼手术患者眼压变化

本组共82例患者分次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其中56例(68.29%)患者术后2 h 双眼压分布具有一致性(眼压均在10~21 mmHg 以内或均在此范围以外)。

表1 本组患者术后2 h 及24 h 眼压变化

3 讨 论

眼压稳定是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临床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手术管理模式的改变增加了患者出现高眼压而无法及时治疗的风险,部分患者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可能引起青光眼加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青光眼患者还可能加重视野缺损[6-9]。因此,在白内障日间手术后加强对眼压波动的密切监控有利于发现高眼压患者,提高手术安全性。

目前,白内障日间手术后当日的眼压监测常常安排在术后2 小时[5,10]。本研究中眼压变化的监测时间分别安排为术后2 小时及术后24 小时,结果显示:术后2 小时仅41.28%的患者眼压在10~21 mmHg之间,11.55%的患者眼压低于10 mmHg,47.17%的患者眼压高于21 mmHg,其中15.97%的患者眼压高于30 mmHg。术后24 小时眼压变化显示82.80%的患者眼压在10~21 mmHg 之间,仅3.93%的患者眼压低于10 mmHg,13.27%的患者眼压高于21 mmHg,其中1.97%的患者眼压高于30 mmHg。与刘劲超等[5]研究结果相比,可见白内障日间手术后2 小时患者眼压波动明显,但本研究中术后2 小时高眼压患者比例明显更高,而低眼压患者相对更少,术后24 小时眼压分布具有同样的规律,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有关。临床中因为自闭角膜切口需要足够的眼压以维持关闭状态,因此本研究中手术医生更倾向于术后前房成形时形成稍高的眼压,这可能是本研究中术后高眼压患者更多的一个原因。

本研究中术后2 小时需临床处理的65 例高眼压患者,经过降眼压治疗后眼压均降至30 mmHg 以下离院,无留院观察患者,其中47 例患者术后24 小时眼压恢复正常,除夜间急诊来院的1 例患者,其他患者眼压均在30 mmHg 以下。这可能与本研究中术后2 小时眼压超过30 mmHg 的患者及时采用前房放液以及予以其他降眼压药物治疗有关,经过处理的患者,减少了持续高眼压的损害,使其眼压在术后24 h 更容易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相关研究[11-12]也证明前房放液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联合药物降眼压治疗对于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患者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优势[13]。因此,白内障日间手术后2 小时如患者眼压超过30 mmHg,即可进行前房放液联合局部及全身药物降眼压治疗,这样有利于尽快降低眼压,维持患者术后24 小时眼压稳定。

在既往的手术管理模式下,研究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3~7 小时眼压升高至峰值,并且维持24 小时[14-15]。在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下,患者病情平稳后即离院观察。本组术后24 小时监测眼压超过21 mmHg 患者中,33.3%的患者术后2 小时监测眼压低于21 mmHg。而术后24 小时监测眼压超过30 mmHg 的8 例(8 眼) 患者中,3 例在术后2 小时监测眼压正常。因此,目前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2 小时眼压监测的时间安排,存在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眼压升高情况的可能,需在患者离院后密切观察。本研究中离院期间出现眼部症状及全身症状的患者共有16 例(16 眼),其中13 例(13 眼)患者24 小时测量眼压超过21 mmHg。因此,出现眼部胀疼、头痛恶心是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异常的重要提示,应在围手术期宣教中予以强调,提醒患者及时就诊,避免持续高眼压造成眼部不可逆性损害。

本组中68.29%的双眼分期手术患者,在术后2 小时双眼眼压变化具有一致性。这可能与同一患者双眼房角功能以及同一手术医生操作具有一致性有关。因此,在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管理中,同一患者第二眼手术后2 小时眼压监测可以参考其第一眼手术时眼压的变化特点进行预判。

本研究纳入了多个手术医生的患者,存在手术医生操作差异带来的误差。同时本研究未对眼压长期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患者眼压的长期变化,以便发现白内障日间手术后患者眼压变化的完整规律。

综上所述,白内障日间手术后2 小时患者眼压波动明显,部分高眼压患者需及时进行降眼压治疗。经前房放液联合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的患者,术后24 小时眼压波动明显减少。术后2 小时监测眼压的观察模式存在无法及时发现高眼压患者的可能,离院期间出现眼胀、眼疼、头疼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双眼白内障手术患者眼压波动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同一患者第二眼手术眼压监测可以参考第一眼手术眼压变化特点进行预判。

猜你喜欢
离院眼压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自我保健(2019年1期)2019-01-12 13:26:01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益寿宝典(2018年11期)2018-01-27 17:55:03
糖尿病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步督察法” 全天候管好临时在外干警
方圆(2016年10期)2016-06-17 20:18:39
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离院后的影响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