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婷婷,解金金,邝笑笑,张雪艳,孔非梦,杨晓帆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神经内科;2.康复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病,以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为主。而认知障碍做为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也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认知障碍也一直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需求。同时,躯体化在帕金森中发生率较高,而有研究证明躯体化与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之间又相互影响。以下则阐述二者相关关系以及近年研究进展。
最早的躯体化定义是所Lipowski提出,且已被应用于关于帕金森病躯体化的研究中。躯体化是指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但不能用已知的生理学或医学知识解释,是籍以躯体症状表达精神不适的一种现象。有观点认为,躯体化只是源于大脑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可能被认为是虚构的,而不是真正的症状[1];但也有观点认为,躯体化不仅是帕金森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还是一种心理改变,而且是由医学和心理性质的多种病因引起的真实躯体症状[2]。躯体化的研究因其特殊性现在也是心理疾病相关性的热点研究。而现在也较为认同采用SCL-90量表躯体化部分衡量患者躯体化程度[3]。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帕金森病痴呆。其中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达18.9%~38.2%,会由发病年龄、病程长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4]。且有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新发未伴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在5~6年内会发展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将近全部的新诊断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在诊断后存活超过10年,就会发展为痴呆[5]。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负担及健康相关费用均有不利影响。
2010年Siri等人建立了帕金森病人躯体化评分标准[6]。2012年Bugalho等人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中,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占比约为66.7%[7],同时,也有一定研究表明躯体化只占7%,笔者认为,观察到的帕金森病躯体化患病率在7%~67%之间的巨大差异实际上表明,很大程度上不确定的数据可能与所检查的研究中操作的几个混杂因素有关。2017[8]年一项研究通过关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对帕金森躯体化症状进行研究,得到结论想要了解躯体化症状在帕金森病中的现象学和影响,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应该明确地摒弃临床上不明确的躯体化概念,通过重新评估,使这种心身综合征作为一种在帕金森病神经退变过程中经常发生在帕金森病中的高度普遍和独特的附加临床症状,从而明确地将其排除在外。此外,当考虑到躯体化与降低的心理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之间的显著关联时[9],这反过来在一些医学障碍中起到保护因素的作用,检测和治疗帕金森病的躯体化可能意味着有助于促进积极的心理健康状况。2019年有研究表明,改善躯体化症状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认知功能也可以改善躯体化症状[10]。
一般帕金森病患者中,一般情况下,病情越重认知障碍也越重。2020年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更易伴发躯体化症状。帕金森病的躯体化与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最差的生活质量相关。在病情相同的入组标准下,帕金森躯体化症状愈加严重,则相对应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检查中,MoCA量表和MMSE量表得分也就越低,即认知障碍也就愈加严重。其中,可能因为帕金森躯体化症状多与精神心理相关,认知评估中MoCA量表和MMSE量表中执行功能得分相对减低,而定向功能得分较其他则多得分较正常或稍低[11]。
认知障碍和躯体化症状在病理产生过程中有相关的共同通路,二者在共同的病理通路上能够彼此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相关性。
3.1 丘脑相关通路丘脑与大脑皮质以及额叶内侧、颞叶前侧、眶额叶皮质、顶下小叶、枕叶等结构有丰富的纤维联系,各种感觉冲动都要经过丘脑核团中转再传入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当丘脑受损时,这些结构之间的联系中断,会导致各种认知及行为异常。如丘脑在记忆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丘脑前核。此区域所包含的Papez环路对记忆力尤为重要。同时Papez环路也因为参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所以也是情绪表达的神经基础[12]。同时丘脑通过与下丘脑、纹状体之间的纤维连接影响内脏和躯体效应器[13-14]。丘脑损伤,可能会出现各种感觉异常包括不能忍受的疼痛、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障碍、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情绪、人格改变等情况。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已经有研究者发现了在丘脑关于认知障碍和躯体化上有生化物质的代谢异常[15-17]。
3.2 杏仁核通路杏仁核与边缘叶、海马旁回、枕叶、距状皮层、后扣带回、前额叶连接。这些连接通路的破坏会影响认知的各项功能[18];杏仁核-楔前核功能连接通路损伤会产生躯体化症状,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伴躯体化症状患者杏仁核代谢异常[16]。同时,杏仁核和边缘系统的连接既是认识功能损伤的帕金森病生理基础,也是激活网状上行系统进而影响躯体化的病理生理基础[19]。
3.3 去甲肾上腺素素能通路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失衡可能增加躯体感觉的敏感性,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会导致躯体化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兴趣缺乏、性欲减退及睡眠障碍等。导致认知障碍的病理基础则是因为蓝斑是脑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在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蓝斑部位NE神经元的丢失甚至可能早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20]。蓝斑核向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纤维投射非常广,包括边缘系统、中脑、丘脑、基底前脑以及所有的大脑皮层。去甲肾上腺素能与杏仁核或海马中的其他递质、神经调节剂和应激激素相互作用,以促进长期记忆的形成去甲肾上腺素与杏仁核或海马体中的其他递质、神经调节因子和应激激素相互作用,促进长期记忆的形成[21]。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躯体化与认知障碍之间明确相关。我们可以猜测,躯体化越重,认知障碍就越重,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国外虽然对于帕金森病的躯体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较多,但没有明确躯体化所影响的认知域;国内对于帕金森病躯体化研究较少,与认知障碍相联系的研究则更少,期待有高强度实验证据证明该结论。我们可以合理怀疑帕金森病患者躯体化症状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可以合理假设躯体化症状与认知功能中某些方面,如执行功能,有更加特定的相关性。随着国内外对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愈发深入,对于帕金森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以逆转或恢复已成为共识。但是,若能通过改善帕金森病躯体化症状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则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心理上或生活上减少帕金森病人负担。在临床工作中也能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