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

2021-12-05 16:12:07刘扬李贵斌王春燕孙文静
天津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钩针结扎术脐部

刘扬 李贵斌 王春燕 孙文静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IH)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该症自愈率低,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做为一种微创术式,可规避传统术式的多种弊端,具有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特别是对于同时合并有对侧鞘突管未闭的患儿可一并手术,有效的避免了对侧异时疝的发生。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也不断向着单孔、隐瘢痕的方向发展[1],并逐渐演化为不做疝囊解剖、不遗留缝隙的完全腹膜外结扎术[2]。现就我院小儿外科完成的27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y extraperitoneal closure,TSLEC)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73例,男237例,女36例,年龄8月~7岁。单侧疝206例,双侧疝或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67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28 min,平均(14.6±4.3)min,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4例患儿出现肩背部酸痛,考虑为腹腔残存CO2刺激膈肌所致,给予低流量吸氧处理,均于24 h内症状消失。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阴囊水肿、伤口感染等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60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对侧异时疝、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中远期并发症。

2 手术方法

患儿气管插管全麻,术区消毒铺无菌单,脐部刺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后置入3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镜头探查腹腔、两侧内环及腹股沟疝情况,于内环体表腹横纹处用尖刀刺破皮肤,疝钩针钩挂对折2-0丝线后经皮肤穿刺孔穿刺腹壁达内环口前壁腹膜外,先沿内环口内侧紧贴腹膜外分离潜行,拨离输精管(女性则为子宫圆韧带)与前面腹膜分开越过,必要时可注水辅助分离,在输精管与精索血管间穿透后腹膜入腹6~8 cm,推出针芯使钩挂丝线与疝钩针脱离,将折叠线暂留在腹内,将疝钩针缓慢退至内环前壁腹膜外,随即再将疝钩针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潜行,剥离精索血管紧贴腹膜越过,从后腹膜预置结扎线穿刺点进入腹腔,推出钩针芯,钩挂住预置线环回缩卡牢,将腹内预置双线回到腹膜外间隙、经前腹壁穿刺通道带出体外结扎关闭内环,线结埋置于腹壁肌层下、内环口前壁腹膜外间隙,完全腹膜外结扎疝囊。查无出血后,撤除气腹和套管,脐部穿刺孔做皮内缝合,生物胶粘合表皮。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访视:术前1 d医护共同访视患儿,关注术前化验检查结果回报,排查手术禁忌证。医护共同对家长进行手术宣教,向其详细交代IH的病因、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了解TSLEC手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减轻患儿和家长的顾虑,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治疗;②心理护理:术前医护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抚触、拥抱、聊天及玩耍等多种方式,尽快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对于认知能力差的患儿,手术当日可由家长陪伴完成麻醉前镇静,避免患儿剧烈哭闹;③患儿准备:术前1 d护士取静脉血化验,操作时做到快而准,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取血完毕,如有疝囊突出需医生及时复位。术前1 d护士清洁患儿腹部、腹股沟区及会阴部皮肤,尤其是清洁脐窝内积垢,先用生理盐水浸泡脐窝5~10 min,棉签清洁后再用75%乙醇消毒,注意轻柔操作,避免用力摩擦。并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水的重要性,患儿术前禁食6 h、禁水4 h,避免麻醉及术中出现呕吐及误吸。术前2 h上肢静脉处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点滴5%葡萄糖溶液防止患儿低血糖。术前30 min嘱患儿家长协助患儿排尽尿便。术前三方核对;④术间设备及器械准备:术前30 min手术室护士将术间温度调节至26~28℃,术中维持在24℃,湿度保持在50%~60%,同时准备腹腔镜专用监视器、二氧化碳气腹机、冷光源、导光束、多媒体系统及小儿腹腔镜器械,其中腹腔镜器械包括3 mm腹腔镜镜头(KARL STORZ)1支、气腹针及3 mm Trocar各1枚、可注水式双钩疝钩针[3]1支。

3.2 术中配合

3.2.1 巡回护士配合 术前配合麻醉医生气管插管麻醉;麻醉后约束带固定患儿身体及四肢防止坠床,注意松紧适宜,同时注意保护患儿隐私。为患儿摆放体位时,先取平卧位,待建立气腹后调整为头低足高位(约15°);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建立CO2气腹,压力控制在6~8 mmHg(1 mmHg=0.133 kPa),流速保持在1~2 L/min,充气时先慢后快,从1 L/min开始,以免CO2蓄积。术中注意观察气腹机输出流量,并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面色,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2 器械护士配合 提前20 min洗手上台,连接各项仪器设备并检测功能是否正常,按序摆放手术器械。递尖刀于术者做切口,递气腹针缓慢建立气腹,待气腹压控制在6~8 mmHg时,递3 mm Trocar穿孔,递腹腔镜协助术者探查腹腔,待术者明确诊断后,递钩挂对折2-0丝线的疝钩针结扎疝囊,如需注水辅助分离,递吸好生理盐水10 mL去针头注射器。配合术者采用“一探、二拉、三挤”的三步探查法明确对侧鞘突管闭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一探”是指术者将腹腔镜镜头深入需探查的鞘突口处,通过挑拨、旋转镜头多角度观察鞘突管开口;“二拉”是指在腹腔镜近距离监视下,由器械护士协助轻轻牵引需探查侧睾丸,通过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的移动表现,探查鞘突管是否完全闭合;“三挤”是指由器械护士双手握住需探查侧的阴囊缓慢挤压,腹腔镜监视内环口处有无溢液及气泡冒出。术毕排净气腹,递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脐部穿刺孔,递生物胶粘合表皮,术后用无菌敷贴覆盖。

3.3 术后护理 患儿术后6 h内去枕平卧,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心电、血氧、血压监护,间断鼻导管吸氧(流量2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嘱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患儿手术当日静脉补液,术后2~3 h督促患儿自解小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术后禁食水6 h后如无恶心、呕吐可试进流食,第2日半流质饮食,如无不适则逐渐转为普通饮食。术后随时注意脐部和腹股沟部穿刺孔伤口,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手术伤口隔日消毒换药,伤口结痂脱落后方可洗澡。医护人员术后需反复向患儿及家长宣教避免患儿出现剧烈活动、哭闹、咳嗽、便秘等可能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防止疝复发。术后患儿需卧床静养1周,期间嘱家长协助患儿排尿排便,避免尿湿伤口敷料。

4 体会

自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出现以来,其因操作简单,结扎确切,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而广受医患的欢迎[4-6]。近年来对该类手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手术器械的改良,腹腔镜穿刺孔也逐渐由两孔演变为经脐单孔技术[7],达到无瘢痕的手术效果,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8]。目前,经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TSLEC)已被写入2017版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9]。我院小儿外科通过医护之间的不断沟通合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围手术期医护配合流程,保障了该项手术的顺利开展。

4.1 重视脐部护理 该手术的主要切口位于脐部,因脐部皱褶多,常有污垢和细菌存在,术前护士备皮时需要重点清洁脐部,但因其较敏感,许多患儿术前不能配合护士清洁,因此在术中给予麻醉后医生还需着重再次清理脐窝内污垢,确保术区清洁干净。术后医护仍要着重观察脐部切口有无渗出及感染征象。对于合并脐疝患儿,脐部皮肤更加菲薄,脐疝疝囊内可能有肠管等内容物,故术前清洁操作更需轻柔,但因脐部膨出其内存留污垢也相对较少,术前仅需冲洗消毒即可。本组6例患儿合并脐疝,脐部均较清洁,术前冲洗消毒即可达到备皮标准,无需用力擦拭。

4.2 充分显露术野 儿童腹腔空间较小,肠壁纤薄,如果术野显露不清,钩针可能会意外刺破肠管,造成严重的副损伤。因此在围手术期中特别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利于术野显露:①术前当日避免患儿剧烈哭闹,防止吞咽空气造成肠管积气扩张;②术前30 min协助患儿排尽尿便,防止胀大的肠管及膀胱遮挡术野,即降低了术中副损伤风险,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全麻术后尿潴留的痛苦;③术中体位设定为头低足高位(约15°),目的是使患儿腹内肠管积聚于中上腹部,扩大手术操作空间;④术中疝钩针在腹膜外层潜行拨离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时,器械护士协助向足端牵拉术侧睾丸,使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绷紧,扩大术野纵深,利于手术剥离。本组8例患儿麻醉插管后腹胀明显,考虑肠管扩张,可能影响手术操作,与术前哭闹及麻醉诱导时消化道充气有关,均予以按摩腹部、刺激肛门排气后腹胀得以缓解;另有3例患儿术中发现膀胱充盈,遮挡术野,予以导尿处理。

4.3 “三步探查法”探查对侧鞘突管TSLEC术中常需探查对侧鞘突管是否完全闭合,但有时因未闭鞘突管开口较小或局部腹膜皱褶遮挡影响探查效果。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采用“三步探查法”,由器械护士配合术者采用“一探、二拉、三挤”的方法明确对侧鞘突管是否完全闭合,该方法探查效果确实可靠。本组术前诊断单侧疝的260例患儿术中发现54例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其中4例鞘突管开口较小,镜下观察开口不明显,仅在牵拉睾丸时才显露出一小开口,挤压阴囊可见有少许溢液,予以一并手术,避免了对侧异时疝的发生。

4.4 术后加强宣教 术后患儿可能因手术区疼痛出现剧烈哭闹,或因麻醉插管刺激出现咳嗽等,这些都是可能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不利于结扎疝囊创面的愈合。本组27例患儿术后6 h内剧烈哭闹,均为3岁以下幼儿,在由医生排除器质性病因后先由医护及家长试行安抚。其中安抚有效16例,无效11例,对安抚无效患儿予以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镇静处理。6 h后所有患儿均未再出现剧烈哭闹。对于术后有明显刺激性咳嗽患儿予以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由于患儿天性活泼好动,术后着重宣教需卧床静养1周,并在术后1月内避免患儿剧烈活动及跑跳,防止疝复发。另外患儿便秘时用力排便也能使腹压明显升高,术后也应尽量避免,如遇排便费力可使用开塞露润肠助便。

在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医、护工作虽然分工有异,权责不同,但始终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补充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医护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反复复习配合流程,熟练配合,才能保障TSLEC手术顺利安全的开展。

猜你喜欢
钩针结扎术脐部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06-01 06:10:50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钩针编织的发展与创新
——评《钩针编织基础》
印染助剂(2019年2期)2019-02-26 11:40:30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折入边装置钩针驱动机构的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