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群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广东 东莞 523000)
新时期下为各企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这种情况下,各企业纷纷进行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中内控工作之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良好发展。不过一些企业开展具体工作时,会受到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一些不良影响,对其实际开展产生阻碍,急需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更好开展。
对于内控工作而言,主要是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是实现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也会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以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经营合法合规以及各项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企业内控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原则表示的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需要涵盖企业所有人员,且涉及业务办理全过程;第二,成本效益原则。所谓的成本效益原则其实质内涵是规定企业各项业务都要将成本效益作为主要目标;第三,重要性原则。这一原则表示的是,进行内控体系构建时,做好全面控制工作,找出可能发生较大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关注;第四,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表示的是,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企业实际作为重要的基础前提,从其发展方向出发,以企业为中心;第五,制衡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实际构建环节,应使各部门具备相互制衡性质,能够相互约束,共同促进并实现整体提升。
首先,降低风险。一方面,市场环境变化下,使得企业面临更复杂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进行内部革新,势必会发生较大的工作变动,会面临相应的内部风险。并且,在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下,相应的法制建设也逐渐完善,对于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在科学、有效的内控工作下,会约束企业自身行为,提升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其次,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内部控制工作,可促使企业供、产、销全流程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得以良好开展,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最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良好实现。内控工作下可以科学的预测分析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收益,随后实施财务预算制度,降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现存问题,研究出有效的控制手段,并且,在内部控制工作的良好开展下,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一部分企业管理中,并没有合理的内控流程,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与业务部门达到良好融合,实际工作上配合度不够,例如,业务部门只是将重点放在销售指标是否完成方面,财务部门的重点关注内容则是财务数据方面,两者并未进行数据共享[1],导致数据不具备较好的时效性及真实性,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无法详细了解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对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及预算并不能做到及时调整,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若想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目标,应将内控环境创建作为重点,现如今,存在一些企业没有将这一工作作为重点,出现了制度建立滞后等不良问题,未能对内控治理体系做出完善,只是将重点放在短期目标的实现上,缺乏长期发展目标的关注。此外,一些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治理结构,并未做到科学的权责分配,没有得到较好的运行效率[2]。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导致企业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的认同感较低,不能促使企业文化与内控制度体系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影响。
现阶段,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了内控体系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资质架构以及权责设置上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有些内控机构存在职责重叠情况。有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开展自身工作外,还要进行内控工作,涉及工作多导致精力不足,在内控工作上并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一些企业并未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缺乏内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影响到了信息的良好传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
现阶段,一些企业实际执行内控制度时,只将重点放在了监督审批上,实际监督力度不足,较多企业认为只要获得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签字,就代表内部控制环节已经执行完毕,但如果只是将签字作为内控完成的主要依据,这种不规范行为则不利于企业发展[3]。一些企业为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并未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稍显不足,这种情况下,影响到了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最终很容易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企业需要注重内控设计流程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内控设计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实际设计环节,需要使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实现良好融合,进行数据共享,通过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业务部门人员将财务预算具体落实,达到实际的预算目标,而企业财务人员也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信息做到及时地掌握、了解,详细、具体的分析下,会获得更为精准的财务数据。在这些数据信息的运用下,达到有效预防风险的目的,将内控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免企业发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出自身带头作用,将自身作为普通员工的榜样,所有工作都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以及决策的制定者,其行为会对员工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应提升自律性,对于自身要有更高的要求,遵循制度办事。第二,从整体上使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内控意识。可以说员工就是企业的血液,也是推动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关键,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良好开展,需要建立好的内控环境,将内控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中,使员工了解什么是内控制度,其为什么存在,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自身以及企业有什么样的好处等,保证具体执行更为顺利,切忌不能强行实施,否则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4],对内控制度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第三,加大人员培养。只有在高素质员工的执行及维护下,才能确保内控制度作用的良好发挥,若员工不具备较高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际的内控效果。基于此,实际工作环节,企业应基于岗位实际要求下,做好员工培养工作,使员工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满足各个岗位对于人员的基本要求;将重点放在培训提升上,为相关人员提供深造发展的机会,在不断深入学习下,其会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并且在思想上也会得到良好的提升,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提升内控制度执行效果。
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内控工作良好开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经营成效、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并且在财务报告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上具备较为积极的意义,在此方式下,使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得以良好实现。首先,企业开展内控工作时,需要与自身经营特点相结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内控体系的制定,并不断加以完善。其次,内控体系实际制定环节,应构建相应内控机构,并且,还应赋予具体职能,保证其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实现相互制约。此外,应将新型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内控工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达到较好的内控效果。
企业若想保证内控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需要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同时明确该部门的具体职能,制定出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加大对于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出详细的部门职责权限以及具体的岗位标准,确保内控监督机制的良好执行,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具体而言,监督机制的建立上,需要具备较好的全面性,不止将重点放在事后监督上,还应关注事前与事中的监督控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审计工作,严格遵守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将最终的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找出各项业务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事项,有助于各业务部门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基于全方面实现企业内控效果的提升。做到企业所有活动均在严格的监督机制下开展,使所有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监督机制的价值及意义所在,内控监督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原始数据的简单核算上。
总而言之,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有效的内容手段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这一工作不容忽略,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身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现存问题,有助于企业找准自身发展潜在风险点,对自身实际更为深入了解,更有助于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因此,需要优化内控设计流程、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通过以上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促使企业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