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精神卫生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2021-12-05 23:16宫芳芳孙喜琢
现代医院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卫生

宫芳芳 孙喜琢 王 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国内外的大流行,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其中疫情对于公众精神状态的影响应得到重点关注。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异常心理状况普遍存在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政府采取对感染患者隔离治疗、对疑似患者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重点疫区封锁、居民出行管控等措施以有效控制传染源,人民群众不仅日常生活、工作生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新冠病毒的不确定性、对生命安全广泛而严重的威胁性以及人们对它了解的局限性,使得民众感到心理尤其紧张,从而进入高度应激状态,导致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民众异常心理状况普遍存在,例如焦虑、恐惧、敌意等,焦虑自己或亲人朋友被传染,恐惧因没有充足防控用品被感染,对限制性的措施不理解产生敌意等,如果过分关注身体反应,还可能出现疑病、失眠、冲动等行为[1]。

1.2 精神卫生干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尤其是2003年SARS的实践证实,对危机事件应激的处理施行综合性的干预方法,即躯体、精神药物、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受灾人群的心理痛苦,预防和减轻受灾人群的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2]。也就是说,精神卫生干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精神卫生干预也被纳入国家工作机制中大力推进。为减轻疫情对公众所致的心理伤害,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肺炎机制发〔2020〕8号)、《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34号)等系列通知,要求将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服务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3 精神健康是人民健康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3]。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影响,患者肇事肇祸时有发生,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根据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2011—2030年精神障碍将在全球累计导致高达16.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损失。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81万人[4]。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系列文件,将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作为15项主要举措纳入整体方案,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综上所述,加强精神卫生建设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以及对增进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 新冠肺炎疫情下罗湖医院集团主要精神卫生干预对策

2.1 完善组织建设,组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心理疏导小组

为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相关人群造成的心理伤害,罗湖医院集团在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专家组等组织外,2020年1月26日,整合集团内优质心理学专家资源,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心理疏导小组,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卫生服务,为社会大众、隔离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

2.2 线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服务

对于个体和社会公众群体来说,新冠肺炎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应激源,极易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及时获得心理支持与干预是十分关键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公众及时获得心理支持的有效途径[5],与其他干预手段相比,热线电话具有及时性、便捷性、主动性、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电话咨询可以有效避免咨询员和咨询者直接接触,降低感染、传播新冠病毒的危险[6]。罗湖医院集团心理疏导小组动员辖区学校心理老师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力量,组建了一支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共27人构成的心理咨询热线小组,其中不乏具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处置和热线服务经验的资深接线员,建立“培训上岗+专家带领+专人管理+互助合作”的团队运作模式,开设6个坐席同时接听,24 h全天候提供线上安抚疫期恐慌、心理慰藉、处理危机来电、传递防疫知识、转介相关资源等服务。为保障服务质量,建立“全流程”质控管理,从标准化问候语到电子来访录入,从后台监督管理到在线督导以及危机来电回访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除此,工作组还派驻心理医生到深圳市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拓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广度。截止2020年3月13日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心理咨询来电409例,其中因疫情造成的恐慌、焦虑、抑郁、害怕,甚至愤怒心理来电有133例,自伤自杀高风险来电12例;在深圳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累计服务225人次,其中自伤自杀高风险2人次。通过热线服务,减缓患者的病耻与压力、疏解居民的恐慌与无助、处理工作者的耗竭与焦虑,与大家一起面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难题。

2.3 线上音乐治疗服务

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7]。众多实践已经表明音乐疗法在医疗、保健以及缓解压力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罗湖医院集团面向全国开展特色音乐治疗在线心理援助服务,通过微信语音通话,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音乐治疗师开展音乐在线心理援助;音乐治疗师通过线上沟通,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爱好及特点撰写个性化放松指导语和录制的放松助眠等音频,为受疫情影响导致紧张、焦虑、失眠的群众提供线上音乐干预治疗。除此,将编制的音乐治疗音频库、应对肺炎疫情的心理科普文章和心理健康防护视频通过医院集团的互联网医院和微信公众号免费向大众开放,广受欢迎。

2.4 线下多方位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通过动员辖区社会力量,招募具备危机干预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罗湖区心理卫生联盟机构成员、社工机构、学校心理学老师和社康中心医生等,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为开展疫情防控的各项心理工作提供人员储备。

张玉桂等[8]通过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被隔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指出与普通人群相比,被隔离观察人员显示出较多的心身问题。为此,罗湖医院集团在集团的6个医学观察和隔离区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一名精神科医师和一名心理咨询师组成,为观察区的留观人员和一线医务防疫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开通观察区专属心理援助热线,发放《强制隔离人员心理服务指引》《给留观和隔离人员的一封信》,帮助被隔离人员重新调整生活节奏,提供情感支持,促进情绪稳定,对情绪异常的隔离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并主动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

佐冬梅等[9]通过对SARS和禽流感流行期间某部队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评定研究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自评量表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存在焦虑的负性情绪。罗湖医院集团心理疏导小组以“护医护心、一路同行”为主题,在后备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增加心理减压培训课程,指导即将投身一线的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护及获取心理疏导的途径。除此,医院集团还组建了一支由10名心理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心理服务队伍,分别驻扎在辖区的十个街道,协同各社区“三位一体工作小组”收集各社区居民、一线工作者及街道所在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心理服务需要,共同为辖区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2.5 疫情期间保证精神障碍患者诊疗服务不断供

苏天勋等[10]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跟踪研究,认为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罗湖医院集团建立隔离人员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制度,确保患者在隔离期间能获得精神科方面的医疗支持,同时为避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外出就诊风险,对辖区所有在册在管的4 00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电话或视频追踪和随访,了解患者动向、病情、服药情况和心理状况,并提供线上诊疗和心理疏导服务,针对药物短缺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寄药到家服务,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避免因治疗中断而引起病情波动,截止2020年2月24日共寄出411份药物给药物短缺患者。

2.6 以人为本,重视精神康复工作

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2019年纳入罗湖医院集团管理)与区残疾人联合会按照国际会所运作模式共同打造的“深圳市蒲公英会所”,主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以精神康复、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2013年通过国际会所首次认证,成为广东省首家按照国际会所发展中心最新精神康复理念设立的精神康复机构,2020年再次通过国际会所发展中心(ICCD)的认证评审。会所实行会员制形式,并非仅为社区成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职业培训,而是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会所内的尊重与平等,通过“工作日”的运作方式,职员与会员肩并肩工作,将心理疏导、生活能力治疗、人际交往治疗和社会技能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融入其中,实现会员自我管理和康复,锻炼会员工作能力,推进会员参与辅助性就业和过渡性就业,重拾信心和自我价值,最终使精神康复患者实现独立就业,回归社会。目前蒲公英会所共有注册会员212人,每天参加康复训练的会员有40多名,已有60多名会员独立就业,成功回归社会。

3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在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罗湖医院集团一早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建心理疏导工作小组,线上服务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通过情绪疏导、认知调整、正向强化、倾听与共情、引导规律作息、运动减压、获得家人支持、进行科普宣教等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多样化举措,有效缓解和消除服务对象的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未出现自伤、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综合SARS等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明,建立有效的精神卫生干预体制有助于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公众心理恐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11]。但是就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3.1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从1985年开始启动精神卫生立法工作,2012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后于2013年5月起正式施行,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精神卫生执业医师数量不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偏低、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疾患日益增多等问题还亟需解决。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共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60.72万名,其中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构成比为1.0%,约为3.61万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生数约2.6名,数量远低于美国(10.5名)、德国(13.2名)、法国(20.9名)、日本(11.9名)等发达国家水平。黄彩英等[12]对广东省两市15家精神卫生机构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5家精神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是编制床位的144.70%,住院患者仍以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为主,编制床位不足和长期住院情况等较为突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每10万人口精神病院床位数为24.3张,而高收入国家平均有41.8张,同时远低于邻国韩国的94.2张和日本的196.6张,我国精神卫生床位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可见我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3.2 对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未来发展的建议

3.2.1 加大精神卫生领域财政投入,合理分配精神卫生资源

首先建议国家要加大对精神卫生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世界卫生组织牵头负责的一项研究对治疗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精神疾患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收益作了估计[13],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治疗投资可带来4倍回报(在扩大抑郁症和焦虑治疗方面每做出1美元投资就会在增进健康和工作能力方面获得4美元回报)。其次要合理分配资源,使精神卫生的服务可及性由省级和地市级城市向县级市和农村进行延伸,同时加强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间的协同联动作用,共同建设和完善社会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网络。范鑫等[14]对2011—2018年我国精神卫生床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趋势进行分析,认为在未来精神卫生床位资源配置中应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和面积等因素,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

3.2.2 将精神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

继续加强医联体建设,特别是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将精神病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纳入医联体成员进行统一管理,并统筹辖区内精神卫生资源,重点建设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室,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制,释放精神病医院床位紧张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社会效益,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效能。同时医联体内要加强精神类药品管理工作,以精神病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药房为中心,建立卫星药房管理模式,统一医院和社区精神类药品目录,健全精神类药品流转管理体系。另外,加强医联体建设也可促进精神卫生医师在医联体内或辖区内有序流动,使有限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发挥出更大效能,满足更多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3.2.3 其他措施

要加强高校精神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加大临床医师转岗精神科医师培训力度,同时要壮大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大力向公众普及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水平,减少和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偏见和歧视。不断创新精神康复技术和方法[15],并积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16],促进患者精神康复,维护公众心理健康。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卫生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智取红领巾
多找几个名字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