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玲,姬 华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2020 年,在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钉钉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线上会议、教学软件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Blending)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既传承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严谨细致,又兼顾了网络学习(E-learning)的灵活多样,二者有机结合[1],既能够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电子教学与课堂面授两种手段互补的新型教学方法。
“食品工艺学”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由畜产食品和发酵食品2个部分构成。课程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食品原料的加工,注重加工工艺原理剖析、品质分析及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强化。由于该课程具有涵盖知识点繁杂、加工机械设备多、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产生主体意识,认同感较低,此教学模式下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存在着一些课程教、授方面的不足,传统的单调授课已经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同时,将理论化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突出新工科的特色与优势也值得深思。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平台技术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因此,“食品工艺学”课程亟待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与改革。
根据“食品工艺学”的课程内容及知识模块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知识模块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纵观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性内容、概述性内容和工艺操作类内容。因此,针对不同知识体系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基础理论性内容的特点是知识点繁杂,如介绍肌肉的结构、肌肉的化学组成、原料乳的化学组成等,这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多,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推送优质的教学视频、设置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测试,在完成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理论和简单内容,课堂上教师只需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并通过课堂测试反馈教学效果;对于课程中的概述性内容,其特点是拓展性知识多,想要在课堂中进行大量知识拓展是不现实的,教师可将拓展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对线上学习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辩论等;对工艺操作类知识模块,则通过教学视频、MOOC、网易公开课等教学资源的推送,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出问题,课堂上主要针对问题进行答疑讨论。此外,可通过自主产品设计展示、工艺设计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食品工艺学”的混合式课程建设首先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任课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优质教学视频、慕课、公开课的收集和整理,并通过建设地方特色教学资源(如基本知识点视频剖析、食品企事业单位案例分析、课后练习、课后讨论等多种形式)完善教学资源的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能够促进线上线下深度结合。①基于工科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可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加深学生对肉制品加工理论的认识,如在讲授干腌肉制品加工的知识点时,可以将实验室学生腌制羊肉火腿的操作过程拍摄成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可以直观感受到操作流程,比起文字介绍,这种视觉感受印象更加深刻。②在整合课程资源时,要体现地方特色。新疆是肉制品、乳制品生产大省,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感受到新疆牛羊肉、原料乳的优质特性,了解新疆传统畜产品的品类及加工方法,弘扬地区传统文化,突出课程地域特色。③课程资源中融于特色案例教学。基于以学生为本和深度学习的理论,将理论视频+课堂讲授与企业走访、技术指导经验有机结合,既体现一定的理论高度,又包括系统性、案例式讲解,更有与时俱进地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析。通过当地企业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激发学生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科研思维的创新能力。
首先,混合式教学中的E-learning 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征相契合,满足了其积极的求知欲望。新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利用最大化,课堂上可以图文并茂地展示课程内容,同时通过动画、视频让课堂教学绘声绘色,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混合式课程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网络预习——课上重点梳理——课后疑难解答的模式,改变了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学习状态。其次,这种课前预习之后的讨论、辩论、问题回答让学生有了思考空间,只要认真预习、思考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气氛较之以前氛围更活跃,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吸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握有主动权,翻转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现状,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学者的青睐,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状态,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加融洽[3]。
在该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通过开设线下课外拓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2 个方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其一,布置实践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该教学方法从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出发,以肉制品加工理论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及科研汇报能力。其二,依托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石河子大学SRP 项目,为学习小组提供项目中待解决的与该课程密切相关、难度相当的小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整个过程。此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将学科知识与营销、经济、团队概念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4]。
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完善、课程微课的建设、课程设计内容的更新,实现了网络提交批阅作业、网上答疑及互动讨论,开发出课程习题库、测试库和教师答疑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钉钉、腾讯会议、QQ 在线课堂、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完成线下教学任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中,学生视野得到了拓展,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改善。通过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目实施,学生获得了科研能力训练、强化了团队意思、锻炼了展示能力。此外,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建立了公平公正的课程考核体系。一改传统教学的“一考定输赢”现象,本着“功夫在平时,弱化末考”的原则,通过课堂表现、网上学习、线上互动、课外作业等多方评价,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期内,课题组教师成功申报校级教研项目3 项,在相关高等教育方面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5 篇,由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各类竞赛项目获得奖项5 项,学生发表论文4 篇。
“食品工艺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学院2017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得到了学生、同行的积极反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课程建设中,可对食品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并期望对学院相关及相似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辐射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