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饮食疗法研究进展*

2021-12-05 21:47:26刘苏慧唐雪莉综述且亚玲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肥胖型热量膳食

刘苏慧,周 瑜,唐雪莉 综述,且亚玲 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2.研究生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研究证明,超重和肥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甚至可以直接降低人的期望寿命,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肥胖症,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也逐步上升,导致了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低龄化发展[1]。肥胖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诱因,而“三高”反过来又诱导肥胖的发生。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发生于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的重大健康问题,因此应予以重视。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日常饮食有着密切关系。即膳食因素是代谢综合征共同危险因素,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拟对代谢综合征的饮食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旨在为广大肥胖伴代谢紊乱患者的治疗给予一定参考,为广大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1 资料收集与筛选

通过阅读文献后,排除重复文献、现况研究及不符合本文研究目的、质量差、可信度极低的文献,最终纳入合格文献32篇。其中肥胖伴糖尿病25篇,肥胖伴高血压5篇,肥胖伴高血脂2篇;2019年11篇,2018年5篇,2017年9篇,2016年5篇,2015年1篇,2012年1篇。

2 饮食疗法研究进展

2.1肥胖伴高血糖的饮食疗法 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被称为“糖尿病肥胖症”,较单独患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更大。目前,临床上较为认可的治疗糖尿病的“5驾马车”包括饮食干预、药物治疗、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其中饮食干预是基础[2]。若长期严格地执行饮食调控,不仅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改善患者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症状,还能减少服药种类和剂量[3-4],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节约社会资源。故近5年关于肥胖型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常与运动、药物等联合实施。

2.1.1热量摄入限制 有研究显示,在没有控制体重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血糖对治疗糖尿病无帮助[5],故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前提是要严格地控制体重。当前的医学指南认为,减去体重的5%即能使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均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上的健康获益。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如何控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轻体重、取得更好疗效的效果,常见方法如下。

2.1.1.1持续热量限制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法常采用的是“规律饮食干预法”,即按照患者的体质与活动量计算出患者的每日膳食摄入标准量及总热量[6]。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重,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积极作用[7]。低热量饮食也是主要干预手段之一,低热量饮食是指在确保正常营养状态下将热量的摄入减少到每日所需能量的65%左右。研究表明,短期内(<12个月)的中、低能量饮食,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效改善糖脂代谢、控制血压,全面改善代谢综合征,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并且不会产生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反应[8]。但长期执行可能会因患者的饮食欲望导致依从性较差,且存在营养不良和增加代谢紊乱风险[8]。

2.1.1.2间歇性断食 目前,全球流行的间歇性断食主要分为四大类型:隔日断食法、5∶2断食法、果蔬汁断食法和日内断食法[9]。中医也强调“不可饱食”“节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饱食致病”,博物志有言“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间歇性禁食治疗后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臀比(WHR)等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显著,还有研究显示,患者治疗后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即可不必口服降糖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可能与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有较大改善有关[11]。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性断食与持续热量限制相比,在改善患者身体形态学指标体重、血脂、血糖指标效果基本等效,但间歇性断食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同时患者依从性更高[12],更容易长期坚持;而习惯轻断食之后患者睡眠质量也有改善。特别强调的是,间歇性断食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禁忌证,某些患者不适合进行间歇性断食断食治疗,如患有某些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消耗性疾病等。故间歇性断食疗法的应用应该慎重。

2.1.1.3代餐饮食疗法 代餐是指以代替常规食物的肠内营养产品替代全天饮食中的一餐或多餐[13]。有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摄入热量、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相同的情况下,代餐组较非代餐组在体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HbA1c、腰围、身体脂肪含量(BF)、内脏脂肪面积(VAT)、减重应答率]方面改善效果要好[14]。可能与代餐产品升糖指数低、膳食纤维高有关[15]。热量控制是糖尿病和肥胖综合管理的基础,但由于传统饮食干预中热量摄入缺乏相关量化的指标及标准专业性和个体性强,评价难,患者依从性差,故推广较困难。因此用更便捷有效的代餐治疗来精准控制热量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代餐疗法操作简便,同时保证了患者的营养需求,有效避免了长期限制饮食可能发生的营养不良,耐受性良好。

还有研究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糖尿病协会均推荐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作为代餐[16]。研究表明,选用等热量的低GI食品代替一部分热量,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可以预防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7]。MA等[18]的研究表明,低GI饮食结合降糖药物能改善患者的胰岛B细胞的功能、血清C肽的水平,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采用常规的饮食干预。有研究还表明,患者服用代餐食品3个月后未发现任何肝肾功能指标异常,胃肠道不耐受或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2.1.2营养成分配置

2.1.2.1平衡膳食模式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推荐选择平衡膳食模式,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0%~15%,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有研究表明,平衡膳食模式具有减重平缓、各膳食营养素供给均衡、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易于长期坚持,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不同程度的超重或肥胖人群[19]。故国内研究将平衡膳食用于肥胖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重、血脂、血糖甚至血压相关指标[14,20]。

2.1.2.2低糖餐 低糖餐营养物质热量占比大致为糖类20%~30% 、蛋白质20% 、脂肪50%。标准化的低糖饮食设计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波动、体重、BMI、腰围[2],并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1]。但低糖餐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脂肪代谢容易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产物,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代谢废物等,容易对脏器产生严重负担;此外,还容易导致微量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18]。故低糖餐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只适用于平衡膳食效果不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9]。

2.1.2.3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又称为高蛋白膳食或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以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脂肪高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适当比例的配方饮食,模拟人体的饥饿状态[22],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降低并维持血糖稳定、减轻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23]。且生酮饮食理论认为,将能够转化为脂肪从而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碳水化合物降低到一定水平(即在这个水平时血糖不会显著转化为脂肪),就可以改善甚至治愈胰岛素抵抗。故生酮饮食并不需要终身坚持,一旦达到目标体重,就可以适当增加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比例。但生酮饮食会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和低血糖的风险。幼儿运用生酮饮食,短期会诱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出现,长期应用甚至可能影响机体的骨代谢,使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24]。但其只适合短期应用,长期单独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受到质疑[25]。

2.1.2.4碳水化合物 有研究报道,采用了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即根据计算出的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及碳水化合物量,运用碳水化合物交换表对每餐碳水化合物进食份数进行合理、固定的分配[26]。此种方法只控制了碳水化合物量及总热量,没有对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素的比例进行严格限制,但与同样进行热量摄入限制的普通饮食干预对照组相比,3个月后患者的BMI、血脂、血糖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餐后2 h血糖;治疗后糖尿病及其他疾病药物的用量也可以相应减少[27]。

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近年来,有学者将之运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有研究[14,16,28-30]在患者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作为辅助治疗;有研究以膳食纤维作为代餐,经干预后患者无需服用降糖药物或者仅需服用1种降糖药物加运动干预即可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或得到控制[4]。通过饮食调整膳食纤维摄入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均有重要意义,不仅对通便、防治便秘和结肠癌有一定作用,还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和内皮功能,从而降低血压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31]。我国学者范美球等[32]认为,膳食纤维的降糖机制可能与减慢胃排空,减轻细胞、组织的氧化损害,缓解细胞糖代谢功能损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缓解糖脂代谢紊乱有关。目前,国内关于膳食纤维在肥胖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对于其作用机制研究、用量及疗效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也因此未被广泛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2.2肥胖伴高血压的饮食治疗 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及首要危险因素,有多项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5%,高血压的风险便增加20%~30%[33];同时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的可能性也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4]。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越来越常见,其与单纯性高血压有所不同,后果更严重、发生机制更复杂,但目前在治疗方面依然以用降压药处理为主,对肥胖的控制并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学者认为,在肥胖伴高血压的防治中,合理膳食干预应贯穿全程[35],多种方法联用疗效更好。目前国内虽对肥胖病伴代谢综合征有报道,但合理营养干预对肥胖病伴高血压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较少。

在肥胖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减轻体重是基础,而减少卡路里摄入和增加能耗是减轻体重的第一步。有研究采用“三师共管”和三阶段疗法,热量控制是其核心内容,第一阶段给予极低热量饮食,第二阶段给予低热量饮食,第三阶段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36-37]。治疗结果显示,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血压、BMI等各项指标,体重管理对肥胖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膳食成分比例也不可忽视。有关于肥胖型高血压的饮食治疗研究将膳食成分配比定为蛋白质30%左右,脂肪30%左右,碳水化合物40%左右,饮食结构以高纤维、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38]。采用BMI和血压作为观察对比指标,结果均显示指标有所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项研究的干预时间都不明确,不能给出合适治疗周期的参照。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增加饱腹感,消耗更多体内能量[39],但比例不当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因此,治疗过程中对于合理膳食结构的选择需谨慎。

2.3肥胖伴高血脂的饮食治疗 近年来,高血脂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众所周知,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此外,其还极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严重后果。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肥胖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合并后使治疗更为困难。降脂西药、减肥西药由于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被接受,急需寻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此类人群的方式[40]。

合理控制总热量必不可少,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戒烟限酒、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41]。

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合理控制也很重要,一项研究给出的合适比例为蛋白质15%、油脂类20%~30%、碳水化合物55%~65%[40]。这与我国人群以高糖为特点的膳食一致,但有学者认为进食糖的比例过高将导致血糖升高[42]。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将低脂餐、低糖餐等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好的进食糖比例。

此外,三餐供能比在肥胖伴高血脂治疗中的作用也被关注[40-41],目前,大多数支持的用餐比例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这个民间俗语不无道理。晚餐饱食可能会使热量堆积,为疾病发生埋下隐患。确保饥饱适度,坚决杜绝饥饿治疗法,避免暴饮暴食也应注意的方面[41]。

3 结语与展望

饮食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实惠、操作简便等优点,且相对于药物疗法来说,不良反应更少,改善的生活习惯更利于“治本”,还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但国内对代谢综合征饮食疗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应对此方法高度重视。在医院里,医务人员了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增强代谢综合征的饮食治疗宣教。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加大力度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知识传播,提倡健康膳食、治疗膳食,促使人民群众自发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肥胖型热量膳食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04
揿针联合化痰逐瘀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剧烈运动的热量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热量计算知多少
秋天膳食九字诀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6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随访护理对肥胖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评价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