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05 20:55廖小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棉铃虫致病菌茄子

廖小亮

(隆化县发展和改革局,河北隆化 068150)

茄子具有降血脂和降血压的功效,长期食用还能预防胃癌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茄子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也能提高种植效益。本文从茄子种子处理、日光消毒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来阐述茄子无公害防治方法。

1 茄子生长习性

茄子无公害种植技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有一定要求。茄子发芽期、子叶期、幼苗期、结果期适宜温度分别为28℃~30℃、18℃~20℃、20℃~22℃、23℃~25℃,温度过高会影响茄子结果,温度过低会停止生长更不利于新陈代谢,当外界温度低于5℃时,整个植株死亡;茄子喜光照,弱光不利于光合作用,光照不足不利于花芽分化,而中等强度光照可以促进茄子开花结果和果实着色、膨大,大大提升茄子产品的商品化;茄子对水分需求量较大,水分缺失容易形成短花柱,果小且缺乏光泽,但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也容易发生绵疫病;茄子需肥量高,对养分的吸收量大,在收获后期需要增施钾肥,其对土壤钾∶氮∶磷∶钙养分吸收量为5∶3∶1∶4。

2 茄子种植中常见病虫害

2.1 茄子褐斑病

病原微生物为立枯丝核菌,主要侵害植株中下部叶片和茄子果实。该致病菌喜高温高湿,当环境温度为24℃~28℃,湿度超过85%或夏季持续降雨时发病率高,且容易复发。致病菌可通过水、风进行传播,发病初期,植株叶面表面有淡褐色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变成不规则的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且中央部位有许多小黑点散生。

2.2 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其病原微生物为茄子霉菌,主要侵害茄子果实,造成果实大面积腐烂,严重降低茄子产量。该致病菌喜高温高湿,当环境温度为25℃~35℃,湿度超过85%时发病率高,大棚种植茄子更易发病。致病菌可通过雨水和灌溉进行传播。发病初期,植株叶面表面有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随后病斑上出现少量白霉,茎部病变后易折断,致病菌逐步蔓延到果实中,病果病变位置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腐蚀果肉,茄子病果易脱落。

2.3 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称黑心病,其病原微生物为大丽花轮枝孢,主要侵害茄子根、茎、分枝和叶柄,由于对茄株维管束危害较大,会严重影响茄子产量。致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9℃~25℃,温度超过28℃会抑制该致病菌。发病初期,叶缘和叶脉变黄,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上、晚上可恢复正常。后期病株萎蔫,病叶变褐脱落。随着病情发展,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2.4 棉铃虫

棉铃虫是威胁茄子生长的常见虫害之一,棉铃虫幼虫主要蛀食蕾、花、果,也会侵害茎、叶和芽。棉铃虫喜温喜湿,环境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85%左右会大量繁殖,且第2代棉铃虫危害性最大。棉铃虫蛀食花蕾时,苞叶张开,不久呈黄绿色,2~3 d就会脱落。棉铃虫蛀食茄子幼果时,果实腐烂容易脱落,会影响茄子产量。暴雨时可冲刷虫卵,对棉铃虫有抑制作用。

2.5 茶黄螨

茶黄螨主要蛀食茄子的嫩叶,但由于其体积小,不易被发现。被茶黄螨蛀食的茄子叶片僵硬,叶缘向下卷曲,叶片背面有光泽,颜色呈黑褐色。随着茶黄螨繁殖,植株的新芽也会受到侵害,果实掉落。

2.6 红蜘蛛

红蜘蛛对茄子的伤害性也较大,主要蛀食植株嫩叶,在叶背表面会有大量成螨、幼螨和若螨积聚并吸食汁液,叶面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呈黄绿色,并结成丝网,叶片无营养,茄子植株出现枯焦、早衰等病症。

3 茄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

要选择适应力强、产量高、抗病虫害强的优质茄子种子。播种前需用水浸泡3 h,再置于50℃~55℃温水中15~30 min,处理后立即置于冷水中,待种子温度恢复至水温后捞出备用[1]。也可置于10%磷酸三钠溶液20~30 min,用清水清洗再使用。

3.2 日光消毒

日光照射茄子苗床或定植田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夏季高温时深翻土壤25 cm,每0.067 hm2地施用500 kg切碎稻草+100 kg熟石灰,整地后起垄,灌水后铺上地膜,地膜密封时间20 d,可以有效杀灭土壤里的致病菌和害虫。

3.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茄子无公害种植的基础,主要通过合理的轮作、倒茬减少土壤中致病菌和虫害,从而改善土壤土质来提高茄子产品质量和产量。一般茄子轮作期限为3年或水旱轮作1年。茄子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可清除细菌、虫卵等病残体,种植时合理控制密度、苗床温度,根据土壤和环境湿度合理浇水,若土壤湿度较大,可以撒干土或施撒草木灰来降低土壤水分;温室种植的茄子需要加强通风。定植后可在茎基部位撒适量的石灰粉来预防绵疫病。茄子结果期要做好病果、病叶摘除管理。大棚种植茄子时要合理控制洒水量,肥料可选用有机肥。另外,要保持田间环境卫生,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虫害蔓延,若侵害面积大,可拔除整个病株并移到茄子田外进行处理。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次数。该防治方法是在遵循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茄子进行绿色无公害防治,通过以菌或虫防治病虫害。如茄子棉铃虫可用0.65%茴蒿素杀虫剂400倍液喷雾杀虫,茄子白粉虱或红蜘蛛可用2.5%苦参碱3 000倍液喷雾杀虫,朱砂叶螨可用10%浏阳霉素1 500倍液喷雾杀虫,茄子茶黄螨可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喷雾杀虫[2]。

3.5 生态防治

大棚种植茄子时可采用变温方式管理,晴天的上午使大棚内温度维持在30℃~33℃,当温度达到34℃后进行放风,自然降至20℃后闭棚,夜间大棚内温度维持在15℃~18℃,当棚外最低温度超16℃可进行放风排湿。

3.6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根据蔬菜和病虫害的特征进行防治,可以有效促进茄子达到无公害标准[3]。常用的方法有黄板诱杀、银膜避蚜、防虫网、高温闷杀或糖酒醋混合液诱杀。黄板诱杀利用虫害的趋黄性实施诱杀,在茄子种植田间放置黄色机油板或大棚通风口粘贴黄色黏着条来诱杀白粉虱。银膜避蚜利用蚜虫对银灰色反光膜有忌避作用,在茄子种植田间铺设银灰色塑料薄膜或在保护地周围的树干上粘贴或悬挂10~15 cm的银色塑料挂条诱杀蚜虫。在大棚或温室通风口处安置防虫网,也能降低虫害发生。将醋、糖、水、酒按4∶3∶2∶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倒入口径较大的容器内,在成虫盛发期悬挂于田间附近的树或竹竿上,容器可选择红色或黄色,若虫害较为严重时可加入适量的晶体敌百虫增强杀虫效果。

3.7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针对茄子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科学合理用药,以最低毒性的化学农药剂量来消灭病虫害,让茄子果实达到无公害水平。

4 结语

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增大,农作物无公害生产以成为今后粮食和蔬果种植的主要趋势,也对科学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茄子品质和产量,可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确保达到无公害的标准。

猜你喜欢
棉铃虫致病菌茄子
茄子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小捣蛋鬼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甜蜜的梦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