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景涛 张保彦
安徽省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鲁南明珠”、“齐鲁灵秀”。因该湖所产大闸蟹个大、体肥、味美,具有颇高的声誉,深受群众欢迎,成为微山湖重要的渔业资源。
微山县自90年代中期开始养殖大闸蟹,目前大闸蟹生态养殖面积达10万亩,产量11912吨,产值11.9亿元。微山湖大闸蟹产业已成为微山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
(一)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1.深入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对大闸蟹养殖投入品市场的整顿规范。结合我县实际,以严格的查、严厉的罚结合兽药经营行政许可和GSP认证工作规范渔药市场。协同市县公安、渔业、畜牧等开展渔药经营联合清查行动,清查关停无证渔药经营门店,清缴违法经营渔药。二是结合省、市、县各级抽检,进一步加大大闸蟹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力度,2020年共抽检60批大闸蟹样品,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2.促进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标准化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微山湖大闸蟹》(DB37/T 1777-2011),该标准由微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起草,对微山湖大闸蟹感官要求、规格等级、理化卫生指标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加强微山湖大闸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导38家大闸蟹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办理了“济宁礼飨”食用水产品电子合格证。引导企业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建成以微山湖大闸蟹养殖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各三处。
(二)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1.自主开展大闸蟹养殖技术创新
微山县永胜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虾蟹共养新模式,主要方式是在蟹池中套养南美白对虾,每亩可净增收1000-1500元,且养殖成品品质优良,色泽、口感均很好,实现了单一品种养殖向多品种立体混养的创新。以高楼、昭阳、韩庄等乡镇为主,大闸蟹与南美白对虾混养面积达到4万亩。2012年合作社《池塘河蟹、南美白对虾生态混养技术》获得全国河蟹产业科技创新奖。
2.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
一是与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设1000亩大闸蟹良种培育基地。二是开展了河蟹网围全生态养殖试验工作。在微山湖设置500亩网围,采用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F4优质蟹种,进行生态养殖试验。三是县渔业主管部门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微山湖建立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优质蟹生态养殖基地。四是微山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创新团队签署渔业科技合作协议,与我省渔业创新团队实现整建制对接。
3.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以中国供销微山农商物流园为平台,引导零散水产品经销户、批发商在园区集中经营批发,借助中国农批的全国市场网络优势、专业运营优势、中国供销农产品市场联盟的组织优势,推动微山湖大闸蟹“爬”上更多消费者餐桌。同时,为加大水产品线上渠道布局,微山县渔业综合管理委员会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京心助农、品质生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平台上线“微山湖大闸蟹生鲜旗舰店”,开启微山湖大闸蟹网上运营新模式。针对有志于通过电商创业的渔民、返乡青年和大学毕业生举办“快递+电商”培训班,积极创建“金融+电商”等线上销售平台,激活线上线下市场供求,助力蟹农增收。
(三)品牌推介与营销
组织开展微山湖大闸蟹媒体推介会、微山湖河蟹大赛、微山湖大闸蟹文化节、微山湖全国虾蟹种苗交流会等主题推介活动,深入挖掘“蟹”元素,以节为媒、以蟹为礼,做足“蟹”文章。组织企业参加“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和全国名蟹大赛,多次获得优质奖、金奖、最佳口感奖等奖项。我县高楼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河蟹之乡”,“微山湖大闸蟹”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微山县微山湖大闸蟹产区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微山湖大闸蟹”入选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济宁礼飨”和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我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评为“中国河蟹生态养殖示范县”。
(一)资源环境优势
一是微山县特有的湖区小气候。湖水水温大于14℃的时间较长,达209天;特别是光、热、降水的时间分布与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同步,在我国北方地区实属难得的气候资源优势。二是微山县特有的地理环境。湖区多为浅水域,水流缓慢,底质肥沃、深厚,地理位置和水质条件极其优越,为微山湖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微山湖大闸蟹的品质独特性
1.感官特色。壳青色,腹面乳白色;蟹爪金色,步足刚毛和螯足绒毛金黄色;活动正常,反应敏捷;体表清洁,甲壳光泽良好;鳃丝清晰、白色或微褐色;肌肉白色,纹理清晰、有弹性;蟹黄凝固不流动,煮熟的雌蟹黄颜色呈红色,香味浓郁,雄蟹蟹膏颜色呈白色,呈凝胶状。
2.理化指标。粗蛋白:雄蟹≥15%,雌蟹≥17%;粗脂肪:雄蟹≥8.5%,雌蟹≥11.0%。
3.矿物质元素。微山湖大闸蟹的钠、镁、锰均高于全国代表值。
4.氨基酸。微山湖大闸蟹的氨基酸含量除组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外均高于全国代表值。
(一)品牌定位不清晰
品牌定位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微山湖大闸蟹”品牌定位不清晰,致使消费者对微山湖环境、微山湖大闸蟹的产品特色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知,品牌核心价值无法确立,品牌溢价较低。
(二)经营方式落后
分散式经营模式既阻碍了规模效益的发挥,也使养殖新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推广,更不利于质量管理和控制,而且在大闸蟹集中上市时容易产生无序竞争和压价竞争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县大闸蟹养殖仍处于一家一户为主的养殖模式,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养殖户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养殖方式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转型升级难度大。二是从事大闸蟹养殖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力量弱、规模小,在产业中尚无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和带动能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其运营规范化水平较低,存在着以下问题:组织化程度不高。许多合作社只能为成员提供简单的生产、信息和技术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渔民以及龙头企业的优势;管理运行机制不规范。虽然大部分合作社都设置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三个组织架构,但是民主管理的机制没有充分体现和执行。
(三)养殖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部分养殖区域供水、供电、交通等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池塘年久失修,池底淤泥较厚,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大闸蟹生长,制约了大闸蟹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养殖基地缺乏水草机械化收割、移动式机械投饵、智能水质监控等先进的机械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率低。
(一)实施品牌提升工程。一是筹划微山湖大闸蟹的品牌定位。针对新鲜、无死蟹、份量足等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因素,寻求微山湖大闸蟹品牌定位的突破。同时,要从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水北调工程中挖掘微山湖水质、生态本身独特而有消费价值的属性或特征,形成“微山湖大闸蟹”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二是实施品牌整合工程,加强产业园企业、产品品牌与区域公共品牌的整合衔接,建设一批知名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二)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家庭渔场和渔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渔业经营体制,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微山湖大闸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组建成立微山湖大闸蟹产业联盟,整合微山湖大闸蟹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资源,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三)加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大闸蟹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于渔业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同时吸引社会各界资本积极加入到大闸蟹产业园区建设中,推行“一园多主体”或“一园一主体”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二是大力提升大闸蟹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池塘养殖设施的宜机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养殖设施集成配套,大力发展精准饲喂、智能增氧、分级分拣等数字化装备,推进智能装备与智慧养殖融合发展。
(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大闸蟹养殖培训力度,通过开展远程教育、“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生产、管理、营销、市场经济知识、信息技术的综合培训,把养殖户培养成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精通生产环节、会管理、会营销、懂电子商务的新型职业渔民。二是大力推广虾蟹混养、蟹鱼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推行病害生态防控,构建病害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开展种业提升。与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结合我县的气候等本土特征进行大闸蟹优化选育,建设大闸蟹良种培育基地。四是根据微山湖本地特有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开展适合微山湖自然环境的集成养殖技术,从苗种、饲料、生产管理等方面系统优化技术方案,形成微山湖大闸蟹特有的品质与口感,实施品牌差异化战略。
(通联:1.277600,山东省微山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2.277600,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