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毅臣,陈仁伟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兰州 730070)
徐英超(1900-1986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体育理论家,新中国体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徐英超一生致力于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工作。曾历次参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并首次提出“体质教育”的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体质教育思想;倡导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亲自主持开展调查研究,践行了体育教育的方法论创新;创建了我国体育统计、体育测验学科,完成了“体育统计”“体质测验和研究方法概论”课程建设;主持筹建的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前身),开了新中国高等体育学校的先河。徐英超《论体育》《体质教育研究初论》《体育统计方法》和《体质考查制度的设计和验证》《论改造体育的两个问题》等专著和论稿,不仅为其体质教育、体育改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丰富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理论、创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推动体育学科建设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了实践经验。
本文探讨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思想的核心内涵,诠释其思想的当代价值。旨在为我国当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历史镜鉴、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1.美国“新体育”观及方法论的潜意识影响,是形成其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时代担当
1936年,徐英超以中国体育考察团成员身份,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徐英超受在柏林考察期间所见所闻的影响和对国内“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1]之现状的担忧,他萌生了“体育兴国、体育强国”的想法,“发誓要通过体育事业、体育教育,提高同胞的体质,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2]31。柏林奥运会后,徐英超沿途“游学”欧洲十多个国家,对体育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考察。尔后,他漂洋过海至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另译春田学院)留学。期间,徐英超凭借既精通体育,又有良好英文才学的便利条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对当时欧洲多国和美国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体育理论与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习和思考,这奠定了他早期体育教育思想孕育和形成的理论基础。1938年,徐英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获得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教育与健康硕士学位后,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良好机会,心怀体育救国之志,历尽艰辛和磨练,追寻至抗日战火纷飞的祖国大后方,任职西北联合大学(陕西城固)体育教授。
美国体育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1)19世纪中叶,以希区柯克、沙金特和路易斯等为代表的学者以医学健康为基础,对体育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系统性反思与阐述,使美国学者对体育的认识渐成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2)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以古利克、伍德、赫瑟林顿和威廉姆斯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对体育本质的辨析,否定以“健康”为核心的体育思想体系,提出以“教育”为核心的“新体育”思想。(3)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一些学者基于系统性反思后,提出新的理念:新体质学派在肯定体育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构建了新的“wellness”健康观;学术学派把体育研究从教育引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引发了学科发展的“边缘化”趋势;竞技运动批判学说提出了重塑校际竞技运动教育价值的理念。[3]我国自19世纪末从日本引介“体育”的概念后,直至1917年前,主要借鉴日本的体育制度、教材教法创建中国的学校体育理论和课程。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转而以效仿美国的体育模式为主,此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相对先进的教育、体育思想,或理念或方法,对我国近现代体育理论的构建与学科建设、体育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体育社会功能的拓展与发挥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历经不断发展,至1950年开始向(原)苏联学习,并渐次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学校体育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呈现出空前繁荣和快速发展的景象。
追述徐英超美国留学及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60余年来的历程,研究其学术论著和论稿发现:(1)徐英超以“体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形成初期,受美国“新体育”——“体育是进行体质健康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明显。(2)徐英超创建“体育统计”“体育测验”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他教育改革思想的孕育产生,无不存有美国学术学派“把体育研究从教育引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向的影印。如,1939年,徐英超在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前身)创设了“体育统计学”课程,为我国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体育问题开了先河;又如,1981年,由徐英超主编、其子徐迪生助编出版的《体育统计方法》,是在中国体育统计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材。一位美国学者曾称赞该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价值。该书被美国巴森图书馆永久收藏。[2]139-141况且,徐英超“很早就提倡学生要‘开眼看世界’”,“深知欲发展中国之体育,必先了解世界之先进体育,对于先进的体育体制,徐英超有着一股天然的向往之情”。[2]104
综上不难看出,美国“新体育”观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论的潜意识影响,是徐英超早期体育思想孕育和形成的理论渊源。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验证了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徐英超体育思想的时代担当,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2.开展中国学校体育调查、试验研究,开启了中国体育研究的方法论先河
徐英超早年先后任职山西太原农业学校、北京河南中学和西北联大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受民国政府委托主持筹建四川江津体校。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的徐英超教授,于1950年8月,应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接受中央政府派遣,以正团长身份带领包括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人民解放军、各大行政区代表共12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赴苏联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考察和学习,对苏联、东欧先进的体育管理经验、“劳卫制”和运动员等级制度及体育、教育理论等做了全面考察和研习。[2]105回国后,撰写了《苏联体育的几点介绍》[4]“赴苏体育访问团对于今后开展体育工作计划的意见”等论文和调研报告。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教育部等部门的高度评价。
1952年6月,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徐英超不仅把其作为座右铭,还把对“增强体质”的独到理解,贯穿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之中,努力探究和践行“体质教育”理念与方法。特别对“体质、健康、工作和年限”4个方面的关系,在其专著《论体育》中做了深入论述。此后,为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徐英超率队进行了长期且广泛的调查研究:1972年调查了河北、山东、江苏、北京、南京等3省2市近70所学校;1977年观摩调查了山西、陕西的24所中小学;1978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的53所中小学。[5,10]“作为当时国内学校体育、体质教育方面的专家,时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的徐英超教授接到了党中央的指令,要求他在(扬州)会议召开前,成立一个‘会前调研小组’,由他担任组长,负责在(扬州)会议召开前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现实情况。”[2]1461979年3月,调研组对山东省3个城市的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历时20余天的考察调研,“调研结束后,徐英超向教育部长蒋南翔、副部长刘雪初做了相关报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徐老提出衡量学校体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体质的好坏,这个观点成为了后来意义深远的‘扬州会议’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同年5月召开的“扬州会议”上,徐英超做了题为《两亿接班人的中小学体质教育需要研究》[6]的报告,提出了“体质教育”一词。他的初衷是想把毛泽东提出的“增强体质”引入教育层面,以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会议肯定了徐英超的“体质教育”观。[2]147-148同年,徐英超在北京体育学院主持建立了“体质教育研究室”,把体质教育问题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1981年,徐英超撰写的《体质考查的实验设计和鉴定》一文,论述了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体质教育问题。1983年完成的《体质教育研究初论》一书,既总结了他从教60多年的经验教训,也为体质教育研究提供了必备参考书。[7]
从上述可见,徐英超长期的调查研究,持久的蹲点试验,丰硕的著书立说,为其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化铺垫了基础,构建了理论,探寻了方法。因此,徐英超对中国学校体育的调查、试验及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其体育教育思想渐趋成熟和体系化的实践根基,也是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然结果。
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引用马克思“未来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和毛泽东“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6]1-2更加坚定了徐英超践行“体质教育”思想的信念。另外,周恩来、贺龙、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的体育观,也是影响徐英超体育和教育改革思想与理论渐趋完善、体系更加科学、方法手段更趋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1.体育本质说——体育是体质健康的教育,是其体育教育思想核心内涵的本质和初心
徐英超基于“振兴体育”“强国强种”的初心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终身最为关切、论述最多、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是“青少年群体的体质”问题。他首创并提出且在扬州会议上得以肯定的“体质教育”观,是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做出的明方向、定目标、树理念的时代里程碑性贡献。这里从徐英超对体育概念的界定,论其体育本质说。
关于体育概念。徐英超在《论体育》中提出:“体育是教育,是体质教育,体育是在学校里设置课程,由教师运用教材和教法对学生进行体质教育,进行体质健康的教育,使学生成为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并将在学校里所受的这种教育带到社会中去形成社会文化。”[2]181此概念包含有3层意义:(1)体育是“教育”,是“体质健康”的教育;(2)体育的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3)体育具有助推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徐英超体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任务为:“(1)使学生打好体质基础;(2)向学生讲健康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知道如何保持健康;(3)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上课时朝气蓬勃,精神愉快;(4)训练学生自治自学,团结互助;(5)培养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6)培养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使大家鄙视为个人利益争先恐后损公利己的行为。”[6]2此概念所论体育之“主体”是青少年群体,体育之“类型”指向于学校体育。
关于体育本质。前文“体质”一般是指“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8]。“体质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精神状态”,体质主要是针对身体健康而言的,而健康是针对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人的整体健康而言的。[9]徐英超提出“体质教育”概念之时,我国学校体育还未从遭受“文革”近乎破坏殆尽的惨状中完全恢复过来,两亿多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极不乐观,学校体育理论发展滞后、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统领性体育教育理念缺失,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并未落到实处。更为堪忧的是当时还有部分学者和体育专业人士认为,体育就是娱乐和玩,就是练技术争奖牌,混淆了体质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甚至有学者反对把体育做为“课程”来对待和建设。这场主要以徐英超和林笑峰为代表的体育理论专家与部分体育专业人士就体质教育与竞技体育关系问题展开的大讨论,被后人称为“体育本质大讨论”。[2]177有研究认为,体育本质——“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11]说在当时及之后较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体质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作用是历史性客观存在的。
综上所述,“体育是教育,是体质健康的教育”是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他对体育本质的基本认识和价值追求,也是其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初心。
2.体育人才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体育教育思想核心内涵的精髓和价值
徐英超终其一生服务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卓著。正如曲宗湖教授所忆:先生“爱生如子,严格管教,为培养体育科学接班人竭尽全力;深入调查研究,‘忧学忧生’,为‘体质教育’呼吁;坚持蹲点实验,老骥伏枥,为学校体育事业著书立说”。[5]16-17从徐英超倡导“体育是教育”的理念,到创建学校体育课程、明确学校体育目标任务、进行学校体育调查研究、论说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既可见先生“忧学忧生”之体育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和深情厚望,又体现了先生“老骥伏枥”之共产党员身体力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也是徐英超体育人才观的自我体现。
徐英超关于“体育是教育,是体质健康的教育”的观点,前文有论,不再赘述。这里从创建学校体育课程论说。“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为便于论述,举其一例:“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2]可见,“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内容构成、方式方法和过程载体,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亦然。徐英超基于早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凝练形成了对我国学校基础教育的基本认知;随后游学欧洲、留学美国期间的才学积累,深化了他对当时相对先进的教育、体育理论的认识,激发了审视我国体育问题的热情,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线路;广泛深入、长期扎实的学校体育调查研究,为体育课程建设准备了第一手材料;丰硕的论著论稿,汇集了他体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目标任务。如,1939年,徐英超期于体育专业学生学会用统计方法解决体育问题,首创开设了“体育测量和统计学”课程,后还撰写出版了《体育统计方法》教材。再如,徐英超在西北师范学院除了为学生开设体操、田径等传统项目训练课外,还因地制宜开设了网球、垒球、曲棍球和游泳等课程。1944年,与兰州滑翔机站合作,开办了我国最早的滑翔机训练班。又如,1981年,在已耄耋之年的徐英超倡导下,北京体育学院率先开设了“体质测验和研究方法概论”课程。为拓展体育学科、术科课程体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奠基性历史意义和作用。
确立学校体育目标任务方面。徐英超秉持体质教育理念,在深思熟虑、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趋向于时代要求,根植于我国国情,设定明确的学校体育目标,具体化达成目标的基本任务,设计完成任务的操作方案。如,(1)撰文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6个方面[6]2);(2)研究制定了3个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方案[2]155;(3)强调认为,“(学校体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教育家,用你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教育理论,去号召人们参与运动,去提高全国人民的体质。(这是我)不能改变的初衷”[2]178;(4)曾特别从8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师范大学与体质教育发展的关系”。[2]211-212其中涉猎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其独特的视角极具参考价值。
徐英超在长期的学校体育调查研究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工作中,一以贯之地践行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理念,这是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核心内涵的精髓和价值所在。
3.体育科学观——体育研究方法科学化,是其体育教育思想核心内涵的根基和升华
我国“体育科学化”的理念孕育、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主义体育观之体育科学化是其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一般来说,“体育科学化”至少包含体育学科构成体系科学化和体育方法手段科学化的内容。这里兼顾两个层面,重点讨论体育方法手段之关于研究科学化的问题。寻踪徐英超从业60余年之足迹,遍查其论著论稿,研究发现,徐英超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可概括为3个方面:(1)长期践行体育调查、实验研究;(2)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体育科学研究之中;(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笔者根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徐英超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近8年期间,对157所中小学校体育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改革,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实验论稿,为我国中小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及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定等,准备了较为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徐英超针对学习模仿美、苏、日制定的中小学“两节课和两次课外运动”制度长期未改且不知实施效果如何的状况,他说“我们始终没有具体答案,主要原因是缺少研究”。还认为:“搞学校体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时间安排、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教学效果。”[2]209显然,徐英超不仅对进行中小学体育制度改革和教学研究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而且身体力行地贯彻在其实践之中,倡导和坚持实践认识论。正如他所说:“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旧的,敢于创造新的,坚持实验。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方法。”[2]211
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体育问题的研究,具有方法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为探究体育发展规律或研判体育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量化依据。正如徐英超所论:“体育是一门学科,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体育工作者有责任进行调查研究,从实践中逐步揭示体育发展的规律。”[13]基于如此认识,徐英超从海外学成归国后,将体育统计的课程资料加以整理、完善,并于1939年在西北师范学院创设了“体育统计学”课程。他希望通过这门课让更多的体育人学会用统计方法解决体育问题。[2]139徐英超《体育统计方法》教材的出版,为我国体育统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为体育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体育锻炼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制定和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有2个方面:(1)鼓励广大儿童和青少年自觉地锻炼身体,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服务;(2)为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我国体育锻炼标准的出台,源起于1950年8月,徐英超率团对苏联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与学习期间,对苏联“劳卫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1951年,徐英超牵头率先制定了北京市“暑期体育锻炼标准”。后几经试行和发展,1975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正式颁布执行。可以说,我国现行的标准,就是根据当年徐英超教授引入的“劳卫制”而不断修订完善而来的。[2]105-108
总之,徐英超在体育实验与调研中所获之经验,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科学研究之思考,亲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之制定,奠定了他体育研究必须科学化的基本论断和现实路径,是其体育教育思想核心内涵的根基和升华。
1.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人才观,丰富当代体育教育内涵,凸现时代主导价值
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体育是体质健康的教育”内含2层意义:(1)主张体育具有教育之属性;(2)认为增强体质是体育之本。上述无疑已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但当下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普通中小学为例,表现为:(1)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重智轻体”导致的“学生体质下降、意志薄弱、精神不振、合作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实践能力较差”的现实令人担忧;(2)在体育教学中,过分重视单个技术教学,而学生却不会一项运动技能的状况仍然存在;(3)“过分重视体质测试,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0多年来持续下降未有根本性好转的状况”还在延续;(4)“过分重视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教条性的教学常规、课堂上教师长时间的说教等,而学生却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厌恶体育课”的状况并不鲜见;(5)“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三无’体育课教学”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对体育本质功能的实现。[14]5导致上述现象或问题长期存在且未能较好地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硬件方面: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不配套、或不充分、或分布不均。特别在县域以下学校,体育馆室设施、高科技体育设备普遍缺少。我国“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开展的瓶颈,严重阻滞着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15](2)软件方面:体育师资人员配备不足、或非专业化、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校本、地方课程开设不足,即学校储备的学生可自选趣味性运动形式(项目)极为有限。即使一线城市上海被调研的某区,也在“师资队伍方面面临着高中学科专业不对口、初中项目不平衡、小学数量不足的严峻问题”。[16]概而言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或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上述现状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因过分追求高“升学率”,导致“唯分数论”,尽管存在硬、软件不完善的现状,但更为要紧的是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力。从前文所述可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徐英超为代表的体育教育家就提出体育是“进行体质健康的教育”学说,且形成了较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体质教育”思想。它强调体育增强体质的功能,认为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质健康是体育之本。历时50年后,重新研讨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结合当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4]7)的理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针对长期存在的问题、却知而不解的现状,更加凸现了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当代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概括为:(1)依据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课程主要目标,学校必须制定既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与规范,又能体现地方体育传统文化特色的明晰、具体、可操作的学校体育分阶段课程目标,且要努力落到实处;(2)课程内容的安排,在体现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系统性、延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要兼顾学生体育兴趣、课外锻炼习惯的培养和激发,打下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3)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新常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鼓励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4)完善和拓展教与学绩效评价体系和结构,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和发挥过程监控与评价的重要作用;(5)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成长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体育“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独特功能,着力培养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改革学校体育,内修品质外化行为,是当代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赋有时代精神
从徐英超对“体育是教育”的认知和论说,到他终其一生身体力行的行为和踪迹,可以看出,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立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更多倾向于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群体。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是其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英超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论述和实践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我国学位制度、学分制度、学年制和教授分级制、聘请制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2]184-190其洞见在当代亦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2)通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基于对学校体育“培养体育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教育家”[2]178的认识,推动和践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3)在早期欧美和后期苏联、东欧等国先进的教育、体育理论及制度、方法等的引界和中国化改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如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假说:“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以社会精神气质(ethos)为表现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17]徐英超的教育改革思想,源于他在新旧中国社会生活的艰辛历练,以及坚守的“振兴体育”“强国强种”的初心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徐英超极为强调体育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服务,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和体育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为之努力的精神品质,也是徐英超爱国主义深厚情愫的具体表现。启示我们体育必须内修品质、外化行为。
在坚持立德树人,强调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背景下,这里内修品质的蕴意,更为强调的是通过体育培养人的体育精神。体育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多以体育运动竞技成绩(名次)为表现形式。体育竞技成绩或名次的获得具有偶然性,但其中融会的体育精神和拥有的体育品质是永恒的。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18]体育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学校体育是主要途径,体育教育教学是主要手段和方式。从时间段来说,中小学阶段是体育精神培养和形成的主要时期。目前,我国各类学生群体的构成以独生子女为主,他(她)们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以小家庭为主的环境中,部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价值观,表现为体质亚健康现象明显,普遍缺乏团结拼搏的精神、协作互助的意识不强、集体荣誉感淡漠、对公正公平的判断不清、存在审美情趣低俗化倾向等。培养体育精神,提升体育品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一终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外化行为意在将感悟到的体育精神,以恰当有效的体育行为给予展示或表达,强调的是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主体性、行为动机、行为实施和行为结果等方面存在的异化现象,[19]影响着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有研究认为,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1)个体的体育行为的养成是可习得的,与先天性条件无显著相关性;(2)个体对体育行为的功能、价值的认知是积极的;(3)这种积极认知通过个体主动发生体育行为来表现;(4)个体的体育行为一旦养成,这种行为习惯非常稳定。[20]由此推论,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养成具有直接作用。因为体育行为的习得、形成对体育行为的积极认知、养成主动的体育行为习惯,应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因此学校体育改革应全面分析导致学生体育行为异化的深层原因,突破体育工具性理念的束缚、克服主客体分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着力推进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培养和形成。
徐英超教育改革思想启迪我们,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作用,肯定体育在激发爱国忧民情怀、培育团结拼搏精神、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磨练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学校体育是使青少年群体获得体质健康知识、形成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过程,也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重视学校体育,关注体育教育,当属教育家的基本职责。简而言之,以养育体育精神为“质”笃行内修品质,以形成体育运动习惯为“本”外化体育行为,是徐英超学校体育改革思想的当代价值和蕴涵诠释。
3.创新体育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量化研究体育问题,是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极具方法创新价值
徐英超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一是广泛调查、蹲点实(试)验;二是把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体育问题的研究。调查、实验研究,侧重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统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性与关联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已不仅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了,体育现象日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社会性、文化性。因此,体育问题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体育现象的表现形态与价值体现、体育行为的方式方法与过程途径等,也在发生着结构功能性拓展、多学科交叉理论支撑、传统与现代方式手段互补等方面的变化。要适应和跟进如此发展动态,体育学界及体育工作者不仅要拥有新常态下全新的体育理念,更要从理论到实践做到与时俱进,研究“真”问题,“正”解大问题。
调查、实(试)验研究是发现和解决体育实践中的“真”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现有关于体育问题的调查、实验类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体育相关法规、制度、决策的制定和学校体育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理论依据和第一手资料。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部分研究成果多于现状描述或宏观叙事,对隐含在现象中的深层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不全面或不准确;有的研究调研对象极为有限,但分析讨论领域较为宽广,有以点概面之嫌;有的调研设计科学性不强,调研结果的信效度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的实验研究对非因变量的干扰控制不严格,致因分析主观性明显,等等。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研究者学术积累不够、科研能力不强外,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重要内因之一。徐英超先生信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真理观,做到了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这种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弘扬和倡导。
统计方法运用于体育问题的研究,极大扩展了“量化”研究的应用范围。“量化研究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主要运用调查、实(试)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收集和分析资料。关注的是有关现象的总体情况、一般规律和相关关系,研究需要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21]徐英超先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期,首创开设了“体育测量和统计学”及相关课程,继而出版了《体育统计方法》教材,为我国体育测量、体育测验、体育统计课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该类课程已作为体育类本科生专业课程和研究生“科研方法”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各大院校普遍开设,这与以徐英超为代表的先辈们的奠基性贡献不无关系。
总之,徐英超运用调查、实(试)验方法和借鉴统计学理论研究体育问题的创造性贡献,当今仍然赋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徐英超首创并提出的“体质教育”思想,主要渊源于他早期受美国“新体育”观及方法论的潜意识影响,后期在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广泛调查、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提出促进“体质健康教育”,培养教育家型“全面发展人才”的体质和体育教育思想,其思想的形成基本遵循理论构建(体质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创新)—体育育人(全面发展)[22]这一主线。其核心蕴涵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为目标,内修品质外化行为,形成“正”解体育“真”问题的体育科学研究新路径。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先河,对我国当代体育教育创新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