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德行
茶炭疽病病斑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常沿叶脉蔓延扩大,逐渐成为褐色或红褐色大型枯斑,至后期叶片组织完全枯死,病斑呈灰白色。病斑形状大小不一,常引起叶片扭曲。大型红褐色枯斑有时可蔓及叶片的一半以上,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全部分界限明显。病斑正面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的突出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茶炭疽病危害后的病叶质脆,易破碎,也易脱落。在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茶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随气温上升,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雨水飞溅分散传播。病菌多从嫩叶侵入,潜育期较长,从分生孢子附着到形成大型红褐色病斑一般需15 ~30天。分生孢子入侵和菌丝在茶叶中生长扩展均与环境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茶树本身的生长状态和抗性程度息息相关。
降雨是影响茶炭疽病最重要的气象因素。降雨和孢子形成、传播以及萌芽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梅雨期和盛夏过后雨量较多时,茶炭疽病发生较重。温度也是影响茶炭疽病的重要因素。茶炭疽病菌在20 ~30℃均可生育,一般春夏之交及秋季均具备这个温度条件,因此这两个时期茶炭疽病在茶树上发展极其迅速,容易蔓延成灾。
在我国,茶炭疽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每年有2 个发生高峰,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5 ~6 月梅雨期和秋季多雨期,尤其以秋季发生最多。据调查,在杭州龙井茶区,5 月和9 月为该病不断侵染扩张的主要时期,也是病害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病叶高峰分别出现在6 月和11 ~12 月,以秋冬季的病叶数量最多。一般秋季发病严重的茶园,第二年春或夏季也发病较重。
防治茶炭疽病须讲究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特别重要的是提高茶树生长势,通过合理施肥等管理,使茶树有一个强健的树体。其次,充分运用农艺措施防治病害,如有效剪除病叶,及时清理茶园病叶,可减少翌年病原菌的来源。发展新茶园时,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除上述措施之外,可选择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乳油或悬浮剂1000 ~1500 倍 液,或10% 苯 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或99%矿物油乳油100 倍液等,防治时期应掌握在发病初期或发病前。
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有两个,一是在春茶结束后至夏茶萌芽期间,二是夏季干旱结束后至秋茶雨季开始前,在杭州地区即为4 月底5 月初和8 月底9 月初。在这个时期适时喷药是药剂防治取得良好防效的关键。此外,秋冬季节如采用矿物油或石硫合剂封园,对抑制来年病害的发展也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