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灌区水权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1-12-05 12:29杨松林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机井用水计量

杨松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水利管理所,甘肃武威733000)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绿洲的中心,总面积5 081 km2,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全区辖4 个井河混灌区和3 个纯井水灌区。清源灌区属纯井水灌区,辖 6 个镇,67 个行政村,537 个村民小组,设计灌溉面积1.42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29 万 hm2,实际灌溉面积1.50 万hm2。灌区自成立以来,累计建成机电井1 483 眼,为辖区内各行业用水提供了坚实的地下水水资源保障。

1 水权管理现状

1.1 明晰水权水量分配

结合灌区实际,将凉州区人民政府配置给灌区的农业、工业、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年度总用水量,按照灌区、镇水资办、协会、用水户的4 级分配原则明晰水权,建立机井轮次取用水台账,严格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灌溉期间坚持定期、不定期对机井年度配置水量、轮次刷卡水量、水表读数进行“三对口”用水审计,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灌区水资源过程性控制及精细化管理。

1.2 发挥协会职能作用

2007 年以来,按照先推进后规范的总体部署,灌区内组建成立用水户协会65 个。协会成立初期,建立健全了保障协会运行的各类章程和规章制度,明确了协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协会财务管理、灌溉管理、工程建设等相关制度。通过“定章程、定制度、定场所、定人员”,协会在灌区水权分配落实、工程建设管理、计量设施运行以及水事纠纷矛盾调解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逐渐凸显。

1.3 配套完善计量设施

清源灌区属纯井水灌溉区,各行业用水主要以提取地下水为主。2006 年以来,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配套安装计量设施1 483 套,调试运行刷卡充水操作系统8 套,基本实现了灌区轮次水量分配、刷卡充值、取水用水“一条龙、智能化”服务,灌区以计量设施规范运行为抓手,水权分配落实逐步精准细化到村组、机井、行业、轮次、作物等,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目标基本实现。

1.4 探索开发管理系统

为了深层次挖掘计量设施水权管控潜力,灌区适时与青岛恒泽水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成清源灌区地下水计量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由实时监控、机井管理、资源配置、统计分析、用户管理、决策支持等模块构成。该系统正常启用后,不仅可直观显示机井基本信息、运行状态、瞬时取用水量、累计水表读数等,还可实现机电井远程停机操作,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远程化目标基本实现。

2 水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不突出

近年来,虽然政府大力倡导“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的产业导向和结构布局。但由于部分镇(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不大,村组在政策落实时力度和要求层层递减,产销模式陈旧,销售渠道单一,构建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产销链进展缓慢,致使种植户结构调整意愿不强,仍以种植低产低效作物为主,单方水效益不明显,经济效益发挥不佳。

2.2 协会建设及潜力挖掘力度不够

用水户协会成立以来,通过对其自身建设及服务能力的考评考核、达标晋级,晋升一类协会8 个、二类协会16 个。目前,除极少数协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备的软件硬件设施和兼职的工作人员外,其他大部分协会仍与村委会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仍然是协会发展的“主基调”。加之协会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日常管理“照方抓药,吃老本,啃经验”的现象严重,协会自身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

2.3 控制设施安装配套不统一

计量设施安装初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计量产品的认识和前期调查不足,且当时具备智能化计量产品研制开发的武汉立方、青岛恒讯、北京新水泽源、甘肃风斗沙等生产厂家正值软件开发探索试验阶段,灌区作为全流域计量设施安装试点区域,为了按期完成阶段性治理目标,安装工程标段划分多、中标企业杂、设备性能差异性大,致使大多数控制柜接触器型号选型偏低,箱体设计尺寸偏小,产品操作功能各异,导致控制柜与水泵功率不匹配,箱体散热性能差,接触器乃至箱体易烧毁,给后期设备运行管理、维修改造及远程管理系统介入带来诸多弊端。

2.4 远程管理系统利用度不高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移动、电信等数据流量,每6 s 向信息平台发送一个数据信号,每眼机电井的物联网卡流量资费为5 元/ 月,经测算年资费高达8.89 万元,系统运行资费高、开支大。灌溉高峰期用电负荷大,机井运行时间长,轮次间启停维修间隔周期短,部分机井甚至存在连续不间歇灌溉的情况,致使控制柜长期带电作业,烧毁接触器和DTU 通信模块的情况频繁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大多数种植户不愿出资重复购买DTU 通信模块,自觉维护运行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灌区远程监控出现断层区域和真空地带。

3 水权管理对策

3.1 加快流域调水,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重点治理以来,灌区内行业用水结构和取用水模式得到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问题日趋凸显,利用外流域调水置换地下水开采已迫在眉睫,加快实施“引黄济石”“引大入秦延伸”调水工程,已是灌区水务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形势所趋。建议在调水工程实施时附属修建大型调蓄连通水池群,充分利用地形自然落差、现有渠系建筑和高效节水工程,将辖区内生态灌溉和沿沙区域基本农田灌溉全部纳入调水置换范畴,大幅减少沿沙区域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恢复地下水采补平衡,从根本上打破流域和时空供用水局限,有效缓解区域供需矛盾。

3.2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契机,“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充分借鉴现有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的经验及成熟做法,以点带面、以面带域,深入推进土地租赁制、股份制、托管制和代耕制,加快整村组、整镇域土地流转进程,着力破解当前灌区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撂荒严重、节水技术与高效农业脱节的瓶颈问题。通过流转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示范引领及产业带动,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及务工收入水平,实现辖区内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业节水多赢目标。

3.3 引进社会服务,增强水权监管能力

鉴于灌区当前节水优先与吃饭优先矛盾并存,职工老龄化程度严重,计量设施及人饮工程维修任务日趋繁重,镇水管站现有工作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发展需要,探索推行水务物业化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建议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先期试点成立水务物业维修服务公司,由物业公司负责灌区人饮工程、末级渠系、计量设施的日常维修,维修费用和人员报酬从末级渠系水费中统筹解决,相关协会、镇水资办、镇水管站负责做好资金列支及维修服务监督管理,切实将有限的职工从繁杂的维修服务中解放出来,全面提升灌区水权监管水平。

3.4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水权管控水平

灌区通过健全完善水权管理制度、办法及流程,深入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水权监管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及升级改造,切实牵住并抓牢了水权监管的“牛鼻子”,灌区水权管理由起初的“零计量”逐渐过渡到“水表+计量设施”双重计量,初步实现了水权管理由“管不住”到“管的好”,由“被动管”到“接受管”,由“单一管”到“多方管”的根本转变,为了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发展进程,大幅提升灌区水权监管水平。建议将灌区智慧水务和信息化建设纳入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项目资金和科技手段为支撑,深层次研发灌区地下水智慧水务一体化管理系统,打造集灌区水权配置、刷卡充值、水费收缴、水量监控、水位监测、水权交易等为一体的监管服务平台,切实实现水资源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

猜你喜欢
机井用水计量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农用机井管理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一次性用水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