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盼盼
(甘肃省通渭县农业农村局药材站,甘肃通渭743300)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海拔1 410~2 521 m,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380 mm 左右,蒸发量1 500 mm以上,境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通渭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县域内土壤清洁无污染、重金属不超标,为发展金银花等现代寒旱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银花是国家重点管理的药食兼用中药材之一,集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盛花期达20~30 年,再生能力强,栽植成活率高,抗旱保收效果好,生态作用明显,社会效益显著,且通渭所产金银花绿原酸、酚酸类和木樨草苷含量分别达到3.8%、5.0%和0.101%,分别高出《国家药典》标准1.5%、3.8%和0.05%的1~2 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2017 年开始,引进“北花一号”,调运优质种苗1 124 万株,由试验田向大田种植推广,全县金银花种植基地累计达到0.67 万hm2。3 大金银花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其中以李店、常河、榜罗等乡(镇)为主的南部园区栽植0.21 万hm2,盛花期面积达到0.17 万hm2;以平襄、襄南、碧玉、三铺、陇阳等乡(镇)为主的环县城中部园区栽植0.3 万hm2;寺子、陇川、鸡川、新景等东北部乡(镇)发展金银花庭院经济0.16 万hm2,同步建成13.33 hm2的“北花一号”种苗繁育基地。
以通渭清凉沅公司为龙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金银花绿色标准化生产及质量提升研究,与郑州太龙制药、山东广药、四川汉上至尊酒业等企业签订金银花购销合同和衍生产品开发协议,建成烘干加工车间11 个,鲜花年加工能力达到2 500 t,逐步发展形成种苗繁育、烘干加工、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发展链条。
参与种植金银花的农户全县已达到4.1 万户,涉及带动14.5 万人。2019 年产花面积达到0.2 万hm2,年产鲜花750 万kg,产量3 750 kg/hm2,鲜花交售额突破1.5 亿元,干花销售产值达到2.4 亿元,直接受益贫困户1.1 万户,其中收入在3 000 元以上的有7 900 户,5 000元以上的有2 350 户,1 万元以上的有750 户。2020 年金银花产花面积0.47 万hm2,总产量达到1 050 万kg,产值突破3.15 亿元。
通渭县已成功举办了3 届通渭金银花节,已研发金银花茶、金银花日化品及金银花酒等11 种“清凉沅品牌”衍生产品,制定了《金银花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中药材种苗金银花》《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和《金银花产地加工储藏技术规程》等4 项甘肃省地方标准,积极申报“通渭金银花”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采取“联合推介、集中宣传”的方式,通过在央视、甘肃卫视、网络平台等各个媒体集中宣传,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局面,全面打造“通渭金银花”靓丽名片。
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管理、采收贮藏、质量管控等方面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致使中药材产量、质量不够高。
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精深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低。
中药材结构性过剩,缺乏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以及存在季节性“卖难”问题,加之部分中药材价格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从事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建设、加工营销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指导服务不到位,且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难度大,科技研发能力不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金银花研究中心,培育本地金银花品种。借助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培育通渭本地金银花新品种。开展金银花工厂化育苗、采摘机械和杂草防治等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增强金银花种苗繁育能力,提高金银花采收效益产量和质量。
在对各项自然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行严格认证的基础上,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着力提质增效为目标,逐步扩大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至2025 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1 万hm2以上。立足优势产区设基地,依托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在核心区建成“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六统一分”金银花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打造“有机、绿色、道地”的“通渭金银花”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金银花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按照“种苗培育—基地种植—产品加工”的金银花全产业链模式,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金银花全产业链企业。建成通渭金银花产业园,引进金银花茶、酒、蜜、保健品、化妆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入驻园区,发挥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推进全县金银花产业发展效益由规模种植向精深加工转变,全产业从单一化运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度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需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型农业从业骨干力量,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其他培训项目,每年培育100 名种植农户,为金银花产业实现标准化发展奠定强大的人才智力基础。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完善金银花产业研发技术链和转化链为主线,以甘肃省金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加强道地金银花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金银花生产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装备和设备水平,加强金银花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整合资源,组织实施金银花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制定道地金银花生产全过程的规范技术和标准操作规程,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研究引进先进的金银花农残重金属控制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绿色金银花”生产;开展金银花饲料添加剂研发,探索金银花加工副产品和下脚料的利用途径,与特色养殖相结合,拓展金银花应用新领域。
因为金银花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且经济效益高、见效快、受益年限长,很适合通渭县半干旱山区栽植生长,充分依托温泉、榜罗红色旅游、书画艺术和农耕文化等众多旅游资源,借助金银花连片种植区的景观价值,打造一个以金银花为主,多种人文、生态旅游项目为辅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在陇川、榜罗、平襄、李店和常河等乡(镇)规划建设4~5 个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示范村镇,打造“一村一品”的升级版,带动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让群众在各个环节都有收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稳定增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通渭县的知名度和通渭金银花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