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宏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景泰730400)
灌区渠道工程不仅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灌区渠道工程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护规划,确保灌区渠道工程得到妥善管理和养护,使其功能能够正常发挥。
目前在灌区渠道工程管理维护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护机制,导致出现管护模式不能及时更新、管护制度执行不彻底、管理责任混乱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管护效果;后期维护保养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推诿现象严重,容易引起灌区工程管理出现诸多问题[1]。
当前对渠道工程后期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很多灌区工程建设时间久远,水工建筑物的性能等受到严重损坏,维护资金需求和消耗比较多,增加了管护成本。
日常维护管理对于灌区渠道工程性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但是在日常管护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在工程出现问题后进行被动的补修工作;缺乏经费和专业人员,导致日常维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只能对关键部分进行检查和整修;缺乏连续性维护,部分渠道被占用,容易引起水灾等问题;受到损坏的水工建筑物不能得到及时修补,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扰乱用水秩序[2]。
田间工程管理是影响灌区渠道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运行还存在很大问题,存在群众参与主动性较低、组织结构不严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对以往不完善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创新经营模式,构建新型的灌区工程运行、水费征收和水资源调配机制;完善渠道工程管理运行模式,进行细致化管理运行,制定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完善承包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促进渠道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职责,强化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办事,实现灌区渠道工程的法制化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明确岗位责任,确保岗位责任职能的有效发挥,将考核结果和绩效津贴相挂钩[3]。
要加大对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资金支持,保障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对养护资金和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力度,促进专款专用,保障灌区渠道工程能够得到及时的修缮和维护;加大宣传,提升人们的养护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共同维护和管理;拓展渠道营收能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和补贴;以工程养工程的模式,承揽中小水利工程,获取经费等[4]。
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观测和日常养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修缮措施,保障渠道工程得到妥善保管。依照“防修并重、以防为主”的原则,安排专业养护人员对渠道工程进行日常管理,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结合渠道工程的实际问题,并参照工程管护年度规划,对工程管护工作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每天的管理工作进度,并严格执行;对相关建筑物要实施定期的检查和观测,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修缮和维护;在渠道工程运行期间,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巡查,确保用水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渠道水利用效率。另外,要注重对灌区渠道工程机电设备等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养,确保灌区渠道工程整体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水利工程的部分问题实施及时的修补,及时消除工程隐患问题,充分发挥灌区水利工程的作用[5]。
要遵循“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基层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强化职责意识;构建完善的用水者协会,对田间工程进行系统性管理,保障用水者能够及时用水,并对灌区的相关工程进行全面的维护。此外,可以积极鼓励用户直接参与工程管理和监督,提升灌区工程监管的透明化,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鼓励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提升农村水利管理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用水协会制度建设,保障协会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对灌区渠道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灌区工程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提升灌区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灌排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灌区的资源进行即时共享,形成量化指标,为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的数据保障。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提升管护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积极推行岗位培训,强化集中培训,实现灌区工程管护知识的普及,提升整体管护队伍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
强化灌区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结合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优化管理模式,增加资金支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灌区渠道工程运行管理养护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能,为群众带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