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南园模式”的经验及做法

2021-12-05 12:29:19蒋铭荃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临洮县南园示范点

蒋铭荃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近年来,临洮县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总结群众种植经验,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产出效益对比,探索出了适合临洮县种植的地膜马铃薯收后复种大白菜或大葱等蔬菜模式、马铃薯套种大蒜种植模式等14 种适宜粮粮、粮经、粮药、经经等间、套、带、复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由于采用间、套、带、复等高效种植模式,平均亩收入均在单一种植的1.5 倍以上,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临洮县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宜套粮则套粮,宜套经则套经,宜套药则套药,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合理确定各乡(镇)种植区域适用的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对于优化临洮县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农业高效种植模式中,“南园模式”由于其种植茬数多、收入高成为这些高效种植模式中的亮点。

1 “南园模式”简介

临洮县洮阳镇南园村所在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地处国道212 沿线,区内自然条件优越,灌溉方便,交通便利。主要包括洮阳镇南园、旭东、洮丰、五爱、南街、西街 6 个村,56 个社,有农户 4 201 户,17 453 人,耕地面积1.03 万hm2,人均耕地0.06 hm2。主要种植模式是地膜马铃薯间作花叶萝卜收后复种蔬菜,也被临洮人称谓“南园模式”。示范区通过发挥以点带面、以川带山的辐射带动,在几年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不但川区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且周围山坪区社和河西片的川坪区村也出现了种植典型,有效增加了区域内群众的农业收入,受到市、县的充分肯定,被县上确定为全县水川区助农增收的“南园模式”。

1.1 技术要点

马铃薯与萝卜3 月中旬同期播种,马铃薯保苗55 500 株 /hm2,行间点种萝卜,保苗 97 500 株 /hm2。马铃薯于7 月上旬收获完毕,7 月下旬播种大白菜、大葱、绿萝卜、秋菠菜等蔬菜,10 月中下旬收获。

1.2 效益分析

据调查,马铃薯平均产量30 000 kg/hm2,收入约48 000 元 /hm2;花叶萝卜产量 16 000 kg/hm2,收入约16 000 元/hm2;复种大白菜产量100 000 kg/hm2,收入60 000 元/hm2;复种大葱产量65 500 kg/hm2,收入 65 500 元 /hm2;复种绿萝卜产量 100 000 kg/hm2,收入40 000 元/hm2;复种秋菠菜产量15 500 kg/hm2,收入 15 500 元 /hm2;年均收入 79 500~129 500 元 /hm2。

1.3 适种区域

该种植模式于2006 年在洮阳镇南园村开始示范推广,主要适种区在玉井镇、洮阳镇等洮河沿岸的保灌区。

2 “南园模式”主要特点

南园模式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即“两高”“两低”。

2.1 两高

一是复种指数高。在种植马铃薯的同时点种花叶萝卜,马铃薯收获后复种蔬菜,在同一块耕地中一年种植2 茬,3 种作物。二是产出效益高。花叶萝卜于5 月中旬全部上市后,收入16 000 元/hm2;马铃薯比露地马铃薯早上市2 个月,产量30 000 kg/hm2,最早上市的马铃薯1.5~2 元/kg,7 月20 日全部收获时价格0.5~0.8 元 /kg,平均 1.6 元/kg,马铃薯平均收入可达48 000 元/hm2以上;复种大白菜、大葱、甘蓝等蔬菜平均收入15 500~65 500 元/hm2,3 项合计收入达到79 500 元/hm2以上,最高可达129 500 元/hm2。科技示范户南园一社袁心怡2020年种植地膜马铃薯间作花叶萝卜收获后复种大白菜0.27 hm2,总收入 196 500 元,平均收入 49 125 元 /hm2。

2.2 两低

一是种植技术要求相对比较低。马铃薯种植时间比露地早1 个月,主要技术是种植时起垄覆膜,开花前适时揭膜,其他管理要求与露地马铃薯种植相同,广大群众易学、易用、易于接受。二是投入成本比较低。马铃薯投入2 250 元/hm2(种子2 250 kg),地膜585 元/hm2(45 kg),化肥、农药投入 2 250 元 /hm2,农家肥及人力费用 1 800 元 /hm2,合计投入 6 885 元 /hm2,比露地马铃薯多投入585 元/hm2地膜费用。

3 经验及做法

3.1 典型引路,行政推动

该点由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洮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抓点试验0.02 hm2,成功后从技术上及时进行了总结,示范引导,之后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支部通过村、社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示范种植,逐步形成了“套种加复种,1 茬变2 茬,收入翻1 番”的模式,使传统的冬种(播种冬小麦)夏收变为春种夏收、夏种冬收,收入由过去“吨粮田”(地膜玉米套种小麦)的18 000 元/hm2增到了48 000 元/hm2以上。为了带动辐射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事此模式的种植,镇党委、镇政府将南园村确定为示范基地,主要是从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采取宣传观摩、与示范区各村签订责任书、村和农户签订种植计划等行政推动手段,使示范面积迅速扩大,从2000 年的0.04 万hm2发展到2019 年的0.33 万hm2。2020 年6 月份镇上组织人大代表、村干部对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进行了观摩,秋播时镇上及时安排布置,制订了该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和农户签订了示范面积,使全年的面积扩大到0.41 万hm2。

3.2 科技培训,信息服务

洮阳镇政府和县农业技术部门都加大了“南园模式”高效种植模式的宣传培训力度。采取广播电视,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南园模式”高效种植模式对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意义,力争使“南园模式”示范基地每户农户家中都有一个能掌握“南园模式”高效种植模式技术的“技术员”,县农业部门和镇上组织南园示范区驻村干部、镇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种植前对示范区6 个村农户举办了无公害马铃薯、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6 期,从茬口选择到种子选种、拌种、配方施肥、种植技术、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培训人员1 600 多人(次),发放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资料3 000 余份。从引种、种植到收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采集传递多种致富和销售信息。

3.3 科技入户,示范带动

县农业部门指派1 名农业技术部门分管领导协助镇上搞好“南园模式”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县派、镇派科技特派员、镇上农技站农技人员每人负责10 户以上的农户,承担技术咨询指导的有关事宜,帮助种植户出点子、想办法,帮助种植户寻找增加单位面积土地收入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指派专人负责示范点技术指导,每个乡(镇)领导都负责1 个百亩以上的高效种植模式推广示范点,将示范点变成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普及推广的重要转化形式,通过辐射带动,提高农户种植“南园模式”的积极性,以增加当农民群众收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以行政推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推广,通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做具体细致的服务工作,政策引导、算账对比,使适合示范区的高效种植模式尽快在示范区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

3.4 政府搭台,协会唱戏

按照洮阳镇的总体部署,示范区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统一了思想,各个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扎扎实实推进“南园模式”高效种植模式的开展。同时,示范区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信息、技术服务为纽带,建立了南园马铃薯协会、旭东马铃薯协会等专业协会,发展会员100 多人,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签订马铃薯、蔬菜订单,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2019 年“南园模式”高效种植示范区签订马铃薯订单1 500 万kg,各种蔬菜订单 300 hm2,1 300 万 kg。

3.5 靠实责任,严格奖罚

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工作涉及示范区全家万户,推广工作的结果直接关系示范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乡(镇)政府包地块,负责落实种植面积;农业技术部门包技术,负责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信贷部门包资金,负责落实资金”的原则,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将责任靠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和驻队干部的身上。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农技人员都有自己负责的示范点,农技人员在播前对农户进行入户宣传培训,在具体种植过程中采用巡回指导的方法进行技术服务,在自己抓的示范点上蹲点指导,力求使技术具体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人。示范点建设的好坏将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通报批评,并进行处罚。

猜你喜欢
临洮县南园示范点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打造双融合示范点
歼敌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20:18
陆上丝绸之路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20:14
星火燎原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20:10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上海工运(2021年6期)2021-08-16 00:37:46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临洮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美丽嘉善全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35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