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

2021-12-05 09:33双海军何关银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尔市场经济攻坚

双海军,何关银,赵 静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更是乡村振兴内在发展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怎样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衔接点”在什么地方?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在这些方面都相对薄弱。为此,作者特提出“品牌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的观点,以求推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入。

1 学术界关于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代表性的观点梳理

河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刘遵峰、张春玲[1]认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有三个方面:产业、机制、治理。刘遵峰、张春玲强调,实现推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克服扶贫攻坚中存在的“短期化”、产业链条不长的问题。这个观点,从学术上论证了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2]认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是梯次展开的,关键在“转型”,即逐步建立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左婷、刘文婧等[3]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五点建议:总结扶贫攻坚经验、推进产业升级、推进金融供给、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强化对弱势群体保障。左婷、刘文婧等人在推进产业升级建议中,特别提到将扶贫攻坚中的政府主导,在“衔接”中转变成为市场主导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4]认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有三个:目标、产业、工作机制。朱永新特别强调,产业扶贫的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

根据以上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代表性的观点梳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三个认识:一是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整体处于不深入的状况。各种观点显得比较散,缺乏共同聚焦点;二是形成了一定学术共识。这个共识是,不少专家学者主张把产业作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衔接的基础;三是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本质有深入到本质的认识。比如,转型、延长产业链、机制构建、市场主导。

我们认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可以实现转型、市场主导、延长产业链、机制构建的共同载体就是品牌,因为品牌内在包涵着扶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全部本质。

2 从“海尔”品牌的特质,看品牌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能性

通过对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本质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满足实现转型、市场主导、延长产业链、机制构建的条件,就可以充当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载体。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关键。只有发展市场经济,才有产业、企业、产品转型中的发展;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提出产业链与机制在不断创新中延长或重构问题。

有没有品牌创立的过程体现了转型、延长产业链、机制构建、市场主导的典型范例呢?我们认为有,就是海尔品牌。据“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前10名”资料,海尔品牌排名第三,品牌价值4286.52亿元。海尔品牌的创立,与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我们通过对海尔品牌创立的回顾,可以看出海尔品牌内涵存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本质要素,即:转型、延长产业链、皈依于市场主导机制构建的问题。如果关于海尔的有关分析可以成立,那么,品牌也就可以成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选项。

2.1 海尔品牌经历六次转型升级

第一次转型是张瑞敏用大铁锤砸冰箱,唤醒人们的质量意识。张瑞敏用大铁锤砸冰箱,历来是经济学分析的“经典”:海尔人这一砸,砸开了计划体制的一个“从计划体制通向市场经济的‘血路’”,使海尔人拥有了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通行证”;第二次转型是实施兼并,输出理念与管理;第三次转型是创立国际品牌;第四次转型是研发、制造、销售“本土化”;第五次转型是员工变“创客”;第六次转型是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从海尔的六次转型我们可以看出,要使企业不断发展,必须不断转型,转型的标准是质量,这个质量标准本身也是变化的,从国内质量到国际质量,进而到制定国际标准即“游戏规则”,企业发展与品牌创立互相促进。目前,海尔不仅是中国家电的领军企业,而且已经占据了国际家电品牌71.2%,国际家电标准80%来自海尔。

2.2 海尔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从供应、经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海尔从1998年就进行了供应商资源整合,开始供应商网络化,形成了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供应模式;海尔的生产经营实行自主经营、人单合一、公平竞争和淘汰的经营模式;海尔物流整合了28个事业部采购、配送,实行JIT物流模式。从海尔产业链延长的实践可以看出,整体产业链向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延长,产业链延长中指向的是追求留强汰弱,竞争压力与责任总趋势呈增强态势。如果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乡村的产业链能够先后发生“海尔式”的迭代变化,何愁扶贫攻坚成果不能巩固、乡村振兴的目标不能实现。

2.3 海尔品牌创立的过程也是构建新的发展机制过程

海尔的机制主要由五个机制构成:即管理机制、培训机制、决策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增值分享机制。海尔的管理机制是OEC方法,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激励机制的组合。海尔决策主要是围绕市场需求变化、质量、价格三个问题进行。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海尔决定退出洗衣机市场,而转向电冰箱市场。围绕质量问题,海尔提出了“零缺陷”要求。围绕企业敏感的价格,在不少厂家杀价50%时,海尔宣布价格提高12%。培训、晋升、增值三个机制贯穿一个指导思想,依靠技能不断提高的员工办企业,既给员工机会与光明前景,同时也表明企业绝不养懒人、庸人。

2.4 海尔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保持方向一致

市场是什么?在供不应求必然走向供大于求的规律作用下看市场,可以这样讲“谁拥有了消费者,谁就拥有了市场!”好品牌是取得消费者长期、认可的商标。正是海尔人靠一次次的产品升级、产业链重构、机制在创新中转型,使海尔品牌能30多年来屹立不倒,同时占领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海尔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影响力品牌”称号,占有国内家电市场重要份额,占据了国际家电品牌71.2%,这个数据就说明了海尔品牌被市场、特别是消费者认可的状况。

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应用海尔等工业企业的创立品牌等成功经验,最大的立论学术理论依据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由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两个基本要素的基本结构组成,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交换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不断提高,品牌是联系供应与需求、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桥梁。人类经济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都证明,与自然经济体制、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虽然存在“市场失灵”的缺陷,但是,唯有市场经济可以使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整体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伦敦的一个普通市民,生活水平超过了非洲的酋长。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的变化,归根到底最基础的原因还是在城市中率先走出了计划体制,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扶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其共同点都是在政府、城市、社会、企业等协同推动下,主要依靠市场提供的动力,使处于贫困状态地区的人们,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没有在全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根本条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是如魏后凯提出的“逐步建立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如果把扶贫攻坚看作是贫困农村同市场经济“恋爱”,那么,乡村振兴则是贫困农村同市场经济“结婚”;品牌是城市工业企业“成功者的王冠”,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在市场经济这顶“成功者的王冠”品牌的助力下,必将百年好合。

3 关于品牌是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点的基础条件分析

我们认为,运用品牌力量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国家对运用品牌力量促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早就有“顶层设计”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整合农产品品牌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实际。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指出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战略部署,各级农业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探索与创新工作。如把2017年作为“农业品牌推进年”,成立了农产品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农产品品牌化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制度与机制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以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这“新三品”为抓手,促进种养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2019年11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和影响力指数评价榜单,备受瞩目,充分彰显了中国农业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打造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

品牌其实是一个横跨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品牌经济存在。微观经济学看品牌,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宏观经济看品牌,它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在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为日后海尔、格力、海信等一大批中国工业品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又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由此可见,一大批品牌的崛起,没有政府的“顶层设计”、大力推动是不可能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了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的“顶层设计”、大力推动,这也就为品牌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2 学术界对如何运用农业品牌促进乡村振兴有一定研究基础

3.2.1 农业品牌可以助力乡村振兴

哈尔滨商业大学刘文军[5]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与提升农业品牌。刘文军认为,品牌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农业品牌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是通过三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出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三是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2.2 农业品牌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6]认为,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因而它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农业品牌,既可以通过贫困农村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在扶贫攻坚中显身手,又可以以品牌力量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在乡村振兴中再立功勋。唐珂认为,我们既要重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品牌的作用,又要强化现代营销,做强品牌本身。品牌同媒体结合、品牌同信息技术结合,都可以使品牌自身发挥比原来更大的作用。比如,一些地方采取明星公益代言、市县长推介、网络直播等形式扩大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品牌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只有从这个高度看问题,才能发挥农业品牌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朱伊凡[7]认为,扶贫攻坚阶段与乡村振兴阶段,品牌地位是不一样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品牌建设具有了战略意义。战略意义的内涵是什么?归纳朱伊凡观点,是指扶贫攻坚阶段如果运用品牌力量,至少解决“产品好卖”;乡村振兴中运用品牌力量,解决的问题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在进行农业品牌布局时,应该充分考虑区域内已有的品牌布局及其拥有的消费者,才能使自己的品牌具有竞争力。

3.2.4 农业品牌是一个体系

上海市委农办研究室主任方志权在《解放日报》撰文,他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农业品牌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的农产品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是竞争并实行优胜劣汰的地方,谁首先打响品牌,谁就能占领市场。市场就是给生产者增压、给消费者增加幸福的地方。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品牌是一个系统,农业品牌包含着良好的生态、优质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严格的标准、现代的营销等等。

通过上述对乡村振兴与品牌的关系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这种研究具有“超前性”。在乡村振兴规划作出前后、全党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脱贫攻坚的同时,就有一批学者进行了乡村振兴与品牌的关系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总体上可以成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理论支持。二是尽管上述观点各有侧重,但是,有一个共同指向:乡村振兴是让市场发挥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作用,品牌属于市场经济土壤中盛开的一簇簇鲜花,可以为品牌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起衔接作用提供具体理论支持。

3.3 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带动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实际上是乡村率先振兴)的示范地区

3.3.1 寿光蔬菜品牌

2019年山东省寿光就实行了“绿色技术+智能监管+品牌提升”战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绿色技术叠加信息技术,使全市14万个蔬菜大棚、1556个经营点、1千多家蔬菜市场的种植、交易、追溯、检测实现了公开透明一体化。这样做的结果是实现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双循环’”。2019年5月,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了“山东寿光蔬菜‘良田良品’示范工程汇报会”,寿光蔬菜9类、24个蔬菜品种,受到了北京人民的好评。山东省寿光市1995年以来就抓住发展蔬菜不放手,基本做法是:引进技术与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实行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打造“农业硅谷”。2000年寿光市农村人均收入就超过了万元;2019年寿光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2484元。

3.3.2 安吉白茶品牌

浙江安吉白茶品牌创立主要是通过“茶事”评“茶王”活动来进行,从200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安吉白茶节”,邀媒体记者来安吉看茶园,品茗,然后进行广泛宣传介绍。评“茶王”,就是“在标准化面前一律平等”,倒逼种白茶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有机、绿色、高品质生产出好茶。2014年2月,评出“大山坞”“宋茗”等22个可以带“最”品牌,同时表彰了39家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安吉白茶实现了茶生产、茶科技、茶科普、茶旅游、茶文化相互联结与相互促进。浙江安吉现种植白茶17万亩、年产茶1860吨、产值25亿元人民币,直接为全县农民增收6800元。

3.3.3 乔府大院大米品牌

黑龙江省五常市出好大米的历史,直接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1999年以稻花为基础,创立“乔府大院大米”品牌,迄今有20多年历史了,2009年11月通过有关专家评估,其品牌价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乔府大院大米”品牌,是一个包融性很大的存在,它集合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科技育种、基地种植、稻米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休闲旅游。大米产业链创造价值1亿元,带动了4万农户,像农民王志学在“乔府大院大米”工作,年收入达到20-30万元人民币。

我们按照“常用、大宗、融合”标准,介绍了上述三个农产品品牌。列宁说过,任何举例都有不周全的缺点。上面介绍的农产品品牌,尽管存在着某些代表性不足的缺陷,但是,它们都是按照市场规则打造品牌、并在市场竞争中相对脱颖而出的,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4 让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点变成乡村振兴新动力

因为品牌是企业、市场经济“成功者的王冠”,所以它可以充当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点。生活中的衔接在实际当中存在很大区别,比如,水管的接头,只是充当连结作用;汽车中的离合器,除了连结功能外,还有传导动力、传导操作与控制等功能。能否把品牌打造成既发挥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作用,更让品牌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离合器般的功能?

我们认为,在乡村振兴中品牌可以发挥新动力的作用,其理论根据是经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乡村振兴的五个目标,实际上是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在农村微型化。

从微观经济学看品牌,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宏观经济看品牌,它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的标志。从博弈论观点来看,好的品牌起到强有力的正向信号传导作用,并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包括可以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动力之源。那么,品牌是怎样、通过什么路径或途径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我们认为,主要是通过以质量为中心的“传导、整合、分享”的过程。著名品牌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产品、一个行业因不断标准化和不断技术进步主动更新标准,足以代表一个区域甚至是一个国家当时最好、最持续的质量和水平。

标准化,不断更新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定标准关联着一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等,很多企业、产品甚至行业都久久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落后国家、地区、企业尤其如此),所以,品牌要创立,要认证。创立、认证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持续、稳定地对达到一定产品质量的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进行重构过程,这个过程共同特征就是“传导、整合、分享”。如果持续稳定的质量标准要求,不能在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品牌存在要素中传导、整合、分享,品牌创立将归于失败。所以,看似简单的小小的品牌,由于牵涉过程,要由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要素支撑,“水深得很”。通行的ISO9000国际认证系统,之所以在申请前要做一系列基础工作,通过则需要数年时间,原因就在此。

我们认为,品牌创立的“传导、整合、分享”共同特征,在乡村振兴目标中广泛适用,并且可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在产业振兴方面,通过扶贫攻坚兴起了不少特色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存在“小、雷同、品质不一甚至差”等问题,亟需在乡村振兴中以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重建,这个过程就是质量标准、规范要求在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传导、整合、分享。如果这个方面能够实现产业(产品)-品牌再飞跃,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品牌的质量标准、规范要求“传导、整合、分享”共同特征,要通过人才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也是在组织、生态、文化中最重要、最活跃因素来实现。人才振兴,是渗透、结合在产业、组织、生态、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的。

有了人才振兴这个组织、生态、文化振兴的共同的最活跃因素,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的动力就都容易解决了。各类人才会从实际出发去解决产业、品牌的各种要求同生态、组织、文化的适应性,各自按照自身建设特点与规律在传导、整合、分享中“更上一层楼”。

5 关于发挥品牌的衔接、新动力作用的几点建议

品牌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逻辑上讲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促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连结”,第二步发挥品牌在乡村振兴中的新动力作用。为此,操作性的建议也按照“两步走”的逻辑关系,分为两个方面:

5.1 促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连结”的两点建议

5.1.1 用品牌力量启动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连结”的内生动力

广西民族大学李松有[8]把扶贫攻坚概括为“嵌入式扶贫实践”,基本内容是政府主导下有社会、企业参与的扶贫模式。扶贫攻坚是政府主导,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实质是发展主导、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问题,品牌属于市场,自然可以充当“衔接点”作用。这还不够,还要找到扶贫攻坚中形成的实现衔接的内生动力主体,让这个主体与品牌连接起来,共同组成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连结”的内生动力。这个内生主体就是参与扶贫攻坚的企业,无论是像万达集团那样“包县企业”、还是龙头企业、或者是扶贫攻坚发展产业中新生的企业,要让这些企业与品牌发生各种关联。至于具体操作技术,是实践创造问题,不是学术研究可以解决的。

5.1.2 开展、组建认证工作,以认证推动和倒逼农业品牌建设

包括立法、操作程序与规范、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以认证促品牌建设,是中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可以移植到农业中。没有中国工业企业争相通过ISO9000国际认证、没有中国在注册商标基础上的品牌认证制度与体系的建立,不可能有海尔、格力、腾讯等一大批民族品牌的崛起。当然农业品牌的认证有特殊性,主要是特色优质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地域性与权威性、统一性的关系如何处理,是个大问题。可以尝试用结合办法解决。

5.2 发挥品牌在乡村振兴中的新动力作用的三点建议

5.2.1 建立农业品牌按市场经济原则可进、可退制度

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不确定性最强的经济。因为优胜劣汰的不确定性,才永远既有机会、也永远有压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的诗句来形容市场经济的品牌命运是很贴切的。曾名噪一时的“阿里斯顿冰箱”“红岩彩色电视”“诺基亚手机”今天在哪里?可能只存在于记忆中。农业农村部将农业品牌划分为区域、企业、产品三个等级,这是对的;还应该增设国家级等级并建立品牌晋升与退出机制。也就是质量持续好、并随技术进步不断自觉持续提高质量的,可以晋升为区域级、国家级品牌;反之亦然,直至取消品牌称号(消费者意见要占相当权重)。

5.2.2 应用农业品牌整合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中国农产品多因无品牌统率显乱。茶叶就是典型代表,中国茶叶生产有3千年以上的历史,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310.13公顷,茶叶产量达255.7万吨,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中心报告,中国茶叶生产企业6.7万家,有企业品牌128个,平均品牌价值为2.92亿元。可见,相当多的中国茶叶处于“不入品”状况。茶叶生产状况可能是农业生产状况的缩影,在乡村振兴中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个既大又难的问题。

5.2.3 开展城乡共建农业品牌

城里供销社系统,可以利用自己连通城乡的优势,参与农业品牌创立。比如,山西省榆林市供销系统积极利用自己优势,帮助农民创品牌,实现销售额3千多万元,签订农产品协议330份。河北承德引进了北京山天大蓄知识产权公司为创立农产品品牌的合作伙伴,新增河北省著名商标110个。重庆大学把农产品品牌创立作为大学生创业内容。5个大学生创立了“东方锄禾”农产品品牌,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6 结束语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正契合了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向市场主导的乡村振兴转换需要,所以,品牌可以成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由于著名品牌是市场经济的“成功者的王冠”,所以,品牌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政策的支持。这种政策支持可以细分为促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项政策与促进品牌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的三项政策。

猜你喜欢
海尔市场经济攻坚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