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 屠韵依
整体上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通过进一步观察、对比与分析后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较为贴近当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但这同时也对广大心理健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教师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探寻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十分必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体系,基于这一独特理论驱动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很多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纷纷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新理论的引入与应用可以为相应的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学科教育改革深化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新理论的引入与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因此,新时代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性理论十分可行。但同时也应看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引入与应用带来了阻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固有的教育问题也成为陶行知教育理论实际应用上的制约性因素。对于小学,特别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而言,需要对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中陶行知教育理论应用事宜进行更为充分的思考。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概念界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近年来,抑郁症和焦虑症在中小学生中的比例持续攀升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为此,在中小学设立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呼声逐渐强烈。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学校从教育顶层设计到具体教学操作,依旧存在着低估甚至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可有可无,常被语数外三门“主课”所占用;任课教师多为兼职状态,专业素质较弱;缺乏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学设备、档案资料严重短缺等。这样一来,心理健康课程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自然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更不可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灵活多样地思考和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改革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实践性教学占比较低,这不仅是一个典型且共性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同时也是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无论是“社会即学校”还是“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陶行知先生都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还要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然而,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在课堂教学中机械性地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机械性教学法被长时间沿用。相反,实践性教学更为复杂,实践性教学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多新的教育要求。由于实践性教学占比较低,很多学生难以对所学知识形成充分理解,同时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后,学生也无法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形成较好感知。由于实践性教学占比较低,大部分学生只能从理论层面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而无法真正运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也明显不足。久而久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新教育理论的引入以及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整也会难以跟进。
在很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程度明显不足,这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问题表现。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上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材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单纯结合教材讲解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心理健康教育同很多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以一些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农村小学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儿童的心理较为脆弱,大部分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这本应该是教师因地制宜地通过改造生活发挥教育功能的良机,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较好地联系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的代入感较低,对于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也难以形成充分了解,这会直接拉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有效性。这一问题现象若长期存在,有效性偏低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调适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沟通的问题十分普遍,这一问题客观存在且无法得到较好解决时,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整与优化也会具有很大难度。一直以来,很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过分依赖,课堂教学也成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性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成为常态,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为简单、机械性的重复。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陶行知先生的一次与犯错学生的沟通教育过程,他用奖励犯错学生三颗糖果的做法,耐心引导学生,最终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让学生得到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真心想要改变。由此可见,在充分尊重学生心理、性格、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沟通,教师难以较好地掌握学生真实的知识学习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整与优化往往也会缺乏有效参考。因此,涉及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具体引入与应用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沟通更加必不可少。教育中缺乏较好沟通时,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整体教育中的引入与应用也容易带有较大盲目性,甚至出现不该有的误解和偏差。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儿童和承认儿童是活的,首先就要能揣摩儿童的心理。”这意味生活教育的精髓在于“活的教育”,即按照学生的需要,在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育实践。陶行知教育理论曾强调教师人格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他认为在教学引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教育因素,学生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都有赖于学校顶层设计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认可和重视,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实践中,都会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应该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位置,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育人环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累和专人管理制度,跟进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配套服务等,这些都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来对待的教育策略。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最为基本的理论思想,在“知行合一”理论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提升实践教学占比,争取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同实践教学较好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坚韧意志品质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联系教材讲解基本知识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活动,在户外与学生一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各种困难就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并不复杂,对于心理健康教师而言,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分析,并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展各类专项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能更好地提升,“知行合一”理论也能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并发挥具体的应用价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十分成熟,教育生活化更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可取。例如,在农村小学内,教师可以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感恩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联系具体的生活情境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具体引导。通过不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生活化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应用,并发挥较大的价值。
在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相对较差,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为了更好引入与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频率与质量非常必要。目前,一些有志于此的心理健康教师正在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以及游戏教学等,这些都是关于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案例,结合具体案例创设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例如,创设“你怎样看待身边的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生活化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后,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教师穿插讲解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讲解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使不同的教育教学互动过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不断得到培养与提升的过程。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较好运转下,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引入与应用也能更为便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能够通过强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师在思想意识上要给予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并积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问题能否得到较好解决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能否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具体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陶行知教育理论应用程度的加深,以及固有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不断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自然能够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