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萍
什么是布展?简言之,就是布置展览。创意布展,即学生作为布展的主角,按照自己的审美主张,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加工手段,对作品进行创意布置。其中,学生是创意布展的主体,布展是对话方式。它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次艺术创作过程。有创意的布展会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使单纯的课堂作业变成更富有意义的美术作品。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美术教研组以创意布展为核心,结合银城小学的校本课程“指尖上的时尚”,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策展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布展主题,主题的确立是布展的基础。充满个性的布展主题不仅给观赏者以强烈的第一印象,而且便于学生明确对话内容,尽快进入作品表现的特定情境中。
策展式对话样态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和三个维度。一个原则,即与学科教材相结合的原则;三个维度,即结合时令、结合学科教学、结合校本课程。
例如,苏少版《美术》三上中原有的20课教学内容,相互交错穿插,缺乏单元式的主题脉络。经过与学生的讨论,我们紧密联系有共性的教学内容,将教材划分成色彩、动物、生活、游戏、传统和人物六大主题单元,并赋予其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主题名称:“色彩迷宫”“可爱萌宠”“生活IDEA”“ART游艺馆”“温故·知新”“HI,你好!”。鲜明的布展主题不仅展现了学生异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而且凸显出对童趣的追求。
再如,我们还结合时令,展开了“二十四节气小挂件”“小叮当过大年”;结合学科教学,展开了“遇见大师”“包装水果”;结合校本课程,展开了“纸偶佳衣”“手绘T恤”等主题布展。在不同时节和不同课程中穿插不同的主题布展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
由于进行策展式对话的是学生,所以要避免展览的规模过大或者主题过于复杂,“小而精”更容易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学生更有效地与作品对话。
根据策展的计划,在明确了布展主题后,即可进行创作式对话。在引导学生绘制布展作品时,我们的关注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图。构图是艺术设计的骨架,是一幅作品的骨骼和结构。作品构图的关键在于内容的布局,可以是单个作品的构思,也可以是一组作品的设计;可以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也可以从面到点、从整体架构设计到局部框架搭建。构图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材质。在材料的运用方面,除了常规的纸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质,如铁、木、丝、布、草、棉等,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属性、质地各异的材质在拓宽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释放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色彩。红色、橙色、黄色,个性奔放、热烈、温暖;蓝色、绿色、紫色,个性宁静、和谐、稳重……恰当的色彩运用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出创作者的情绪感受。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色彩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创作中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作品主题确定色调。
学生在进行创作式对话时,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加指导,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创新思维寻找新的创作方法,丰富与作品对话的形式,让对话成为一种常态的探究交流活动。
有了创作式对话产生的作品后,作品自然不能简单“堆砌”、平淡“摆放”,学生首先要将作品按类别收集、整理,接着在同一类别的作品里进行优选,最后将其设计整合成一个系列。这其中,作品展示的类别不同,其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1.绘画类作品。在校园里,作品展示的区域多为白墙,但直接在墙上贴作品容易造成墙面的损坏,所以应尽量多安装软木板,用工字钉在软木板上固定绘画类作品,这样既可以保留原作,又方便作品内容的更新。
2.手工类作品。泡沫板具有质量轻、易加工、便于携带和组装的特点。手工类作品放在立体成型的泡沫板上展示,能营造更为灵活、多变的展示场景,而且用双面胶、白色乳胶即可粘牢,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
3.综合类作品。综合类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多样,为了便于学生随时展示作品,可以定制一些可移动的钢丝网展架以及多用途立体展示架,便于摆放或夹、挂作品,从而体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空间感。
筛选作品时,不仅要考虑每件作品的特性,还要考虑到布展的风格和整体效果。对作品类别进行筛选的同时,学生还要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与考量、对比与欣赏、排列与组合,以及最后的调整、修饰和完善。
筛选式对话是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统筹归类能力,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艺术是一种建构,作品展示空间或者展示方式的不同,都会对作品的立意产生很大影响。建构式对话主要在两个场域展开:一是校园内,主要以学校的大型活动为主;二是课堂内,主要以课堂内的教学为主。
首先,我们着眼于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空间——教室。综合运用教室内外的合理空间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学生目之所及皆是美,收获愉悦身心的沉浸式体验。
例如,教室板报展示——教室板报是作品展示最持久的区域,学生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教室外墙展示——教室外墙是班级风采的展示窗,学生则喜欢用色彩斑斓又充满童趣的作品,让这里充满艺术气息;教室窗户展示——窗户不仅是教室的眼睛,更是学生创作的“新天地”,利用几片剪纸或校园里拾到的绿叶就能将其装饰得美轮美奂。
其次,拓宽建构式对话的活动范围。以每学年的“美术叮当月月乐”活动为主线,延伸到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丰富多彩的展示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他们情感表达的需求。
总之,布展的空间虽有限,但是创意无限。实时关注建构形式,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创设展区情境,就能有效地增强视觉冲击力,呈现出布展的形式美、意境美,活跃与作品对话的气氛。
展品完成后,学生如何在观展过程中获得最佳体验?需要学生学会欣赏并合理规划参观动线。学会欣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尊重。无论参观何种类型的展览,学会尊重是观展的第一步。一件常规的物品,一旦在特定的空间被展示,便摆脱了作为物品本身的一般价值,而成为独特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展品,不要因为第一眼“看不懂”就放弃或批评。
二是理解。观展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比,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进而发现每一件作品的独特之处。
三是表达。在尊重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表明观点,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上三个层次,在设计参观动线时应引导学生注意遵循“不回头、不重复、不交叉”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参观动线可以协调观赏节奏,让学生感到劳逸适中、张弛有度,保持视觉新鲜感,避免与作品内容对话的疏漏与重复。
创意布展,不仅是教学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从创作者到布展者、从赏析者到导览者,由幕后走向台前、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创造,在多维对话中绽放精彩,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达到育美童年、创意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