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小柯勒河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2021-12-05 00:31王佰义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5期
关键词:钼矿白垩硅化

王佰义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六队,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1 成矿地质背景

小柯勒河铜钼矿区地处中亚造山带东部,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叠加区域,区域上地处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贴带中,属于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额尔古纳岛弧—环宇-新林蛇绿混杂岩带。成矿带属于额尔古纳—兴安成矿带的大兴安岭中北段铁、铜、金、银、钼、钨成矿区(带),新林成矿亚带,塔源铜、铅、锌、钼矿集区。由于区域上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造就了该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尤以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火山岩浆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岩浆活动时间长、期次多,构造运动较为复杂,导致构造叠加作用明显,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同时形成的金、银、铜、钼、铅、锌、铁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1.1 地层

矿区地层分区属额尔古纳地层区、富克山-兴华分区,属于环宇-新林蛇绿混杂岩带,主要出露古生界基底地层、中生界火山岩和新生界沉积地层,多被侵入岩及断裂构造破坏严重,连续性差,多处呈孤岛及港湾状。岀露地层主要有: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倭勒根岩群吉祥沟组,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下白垩统光华组。

古生界下奥陶-下志留统吉祥沟组地层,大面积岀露,主要岩性由长英角岩、变细砂岩、变粉砂岩、变流纹岩、石英砂岩、板岩、斑点板岩等组成,该组地层与金、银、铅、锌、钼矿体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蚀变长英角岩为钼矿的载体之一。

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呈半环状展布,被成矿斑岩体侵入,不整合覆盖在吉祥沟组地层之上,岩石组合主要为流纹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下白垩统光华组出露面积较大,与吉祥沟组地层、中石炭世正长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流纹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英安岩、凝灰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英安质熔结晶屑凝灰岩,该组地层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地表蚀变流纹岩中已发现少量铜、钼矿(化)体。

1.2 构造

矿区处在北西向大乌苏河断裂与北东东向小柯勒河断裂交汇部位,是大柯勒河火山构造隆起的北部,总体走向与区内次级构造线方向一致,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1.3 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和中东部,划分为2个时代、5种侵入体。有晚石炭世正长花岗岩、早白垩世似斑状石英二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此外还有不同时代的脉岩分布。其中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为区内主要赋矿岩体。区内脉岩也较为发育,主要岩性为细粒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

2 矿体地质

2.1 矿体特征

目前矿区共发现铜、钼矿体群39条,根据矿体的分布情况、规模、矿石质量,详细划分350条工业、低品位矿体。

地表以钼矿体为主,呈北西走向,产状北倾,赋矿岩石主要为蚀变细粒花岗闪长斑岩,少量为蚀变流纹岩,含钼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在岩石中呈星点状、集合体状出现,其次为淡黄色的钼华。围岩蚀变为强硅化、绢云母化为主。

隐伏矿体主要是由铜钼共生矿体为主,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内,赋矿岩性为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矿体数量多,且厚度大、局部品位较高,铜品位一般在0.40~2.42×10-2之间、钼品位一般在0.06~0.428×10-2,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化。

2.2 矿石类型、组分、结构构造

(1)矿石类型:矿石类型较为简单,主要分为浸染型、细脉浸染型和细脉型三种,尤以细脉浸染型为主。

(2)矿石组分: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为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

(3)矿石结构构造:由于矿区多次构造活动和成矿作用,矿石结构构造较复杂。辉钼矿以自形片状结构为主,次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次为稀疏脉状构造。黄铜矿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氧化物具皮壳状及针状结构;构造以脉状构造为主,次为细脉浸染状构造。

2.3 围岩蚀变

矿区主要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与矿体关系最为密切。按蚀变程度、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了矿区蚀变分带;由内向外大致可分为钾化(黑云母)带、黄铁绢云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其矿体主要赋存于黄铁绢云岩化带之中,可作为找矿标志。

3 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分析

3.1 控矿因素

3.1.1 地层控矿因素

矿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下奥陶-下志留统吉祥沟组变质岩及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光华组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当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侵入时,火山岩对其起到了很好的封堵作用。从二者均具相类似的蚀变与矿化特征上看,与成矿有关的黄铁绢英岩化,既作用于岩体,又对火山岩地层产生一定影响。

3.1.2 构造控矿因素

区内位于北东东向小柯勒河断裂与北西向大乌苏河断裂两个断裂的交汇处,为导岩、导矿构造,次一级断裂构造直接控制了多金属矿体的形成,为容矿构造,也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和成矿元素的富集、沉淀空间。其中以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及后期脆性断裂对该区影响最大,成矿作用与火山构造关系较为密切。火山热液通过环形及放射状断裂对火山碎屑物组份的影响使有益元素得到迁移和富集,而酸性火山岩为成矿元素的载体,也是赋矿围岩。

3.1.3 岩浆岩控矿因素

区内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花岗闪长斑岩岩体本身即为赋矿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该岩体侵位过程中,含矿岩浆和热液对围岩及岩体本身发生作用,形成各类蚀变及矿化,其中绿帘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均与成矿关系密切。

3.2 成矿规律

3.2.1 控矿地质条件

小柯勒河铜矿区按时间从早到晚顺序发育中-细粒花岗闪长斑岩、斑状细粒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流纹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等脉岩。

铜、钼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岩体内,火山热液通过环形及放射状断裂对有益元素得到了迁移和富集,岩浆活动中心的空间位置受北北东、北西两组裂隙控制,进而产生了富含Cu、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岩浆结晶晚期释放大量气水热液,Cu、Mo等元素进入到热液中,同时热液上升过程中萃取部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至浅部物化条件发生显著改变,流体卸载了携带的巨量金属物质,导致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的发生。

矿区主矿体赋存于南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少量矿体赋存于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外接触带内,东部变质地层受含矿岩体的热液作用为金、银矿体的赋矿部位。

3.2.2 矿化蚀变

与矿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化,其次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等,硅化多呈弥漫状、脉状分布,辉钼矿多呈薄膜状、星点状、细脉状分布。

小柯勒河矿区蚀变期次与矿化关系如下:蚀变期次为钠化→钾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硅化→青盘岩化。蚀变类型与矿化之间关系:与钾化相关的矿化为铜、钼矿化且以钼矿化为主,与绿泥石化叠加钾化相关的矿化为铜矿化,钾化、绿泥石化叠加钾化出现的矿化多呈浸染状分布,与绢英岩化相关的矿化为铜、钼矿化,呈脉状分布,与硅化相关的矿化为脉状钼矿化,青盘岩化北部岩体不发育,但出现位置见有少量的钼矿化。

矿化的空间分带性和蚀变带有一定的关系,早期的钾长石—黑云母蚀变(钾硅化带)见铜、钼金属硫化物,以钼矿体为主;钾长石+绿泥石化(钾硅化带)以铜金属硫化物矿为主;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带)以脉状铜、钼金属硫化物矿为主;矿区青盘岩化带不发育,仅见少量钼矿(化)体。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柯勒河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斑岩体,赋矿载体主要为黄铁绢云岩化花岗闪长斑岩,矿体厚大、品位不高,具斑岩型蚀变分带特征。富矿赋存于黄铁绢云岩化之下,钾化带之上地段;极少数钼矿(化)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地层的外接触带上,赋矿载体为黄铁绢云岩化角岩及流纹岩中,蚀变特征明显,与围岩呈渐变关系,说明岩体沿构造侵位过程中,含矿岩浆和热液对围岩及岩体本身发生作用,产生不同的矿化蚀变分带,致使有益元素在黄铁绢云岩化带内富集成矿。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现已初具中-大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猜你喜欢
钼矿白垩硅化
牙釉质白垩斑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粉笔里的化
激发极化法在河北兴隆县太阳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物化探技术在大兴安岭大南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全球十大钼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本草纲目》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