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政企校育人机制研究

2021-12-05 00:55
职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民办高校校企

新常态经济要求职业教育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民办高校的地方属性决定其必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是必由办学之路,其应主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正在转型应用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试点过程中,其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因为制度不完善或者机制不健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导致产教融合难以顺利推进的问题很多,如果能够就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的实际,建立一套政企校三方激励相容的机制,应当是能达到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

建立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既需要建立地方政府的顶层制度与机制,又需要建立民办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更需要建立民办高校内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内涵建设、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制度与机制。政府、民办高校、区域行业企业作为产教融合制度的主体,要互动协商,构成新型的“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民办高校”创新战略共同体。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应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关注不同主体的特点。

下面主要是从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民办高校三个方面需要构建机制的角度,提出应当在那些方面考虑构建产教融合的相关机制,以期对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育人的职业教育顺利推进有所启示。

一、建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府调控机制

民办和公办是两种体制,民办高校虽能不像公办高校属于体制内要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但也是需要引导和监督使其有序发展。对于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地方政府及所属相关部门要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依据国家政策并结合区域实际,对地方的产业系统与民办高校的有效融合应考虑整体性,制定适合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的规划。同时,地方政府要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遵循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放管服”原则,建立健全的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应用型职业教育的高效调控机制,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参与产教融合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且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具体有四个方面:

1.建立转型的政策支持机制。地方政府要从制度层面明确,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地位具有平等性,确定责任部门,制定有利于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政策。由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在充分评估民办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基础上,支持符合地方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贡献力强和就业质量高的专业扩大招生。在有产教融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聘任聘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以及培养和引进等纳入与公办高校同等的相关人才支持项目。在有关产教融合的人文社科,教育、科技等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立项方面给与扶持。

2.建立转型的配套制度机制。由省教育厅牵头,会同发改委、人社厅等相关行政部门、各设市政府,以及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信息的预测,制定民办高校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评估标准,引导和推进转型的成效。制定民办高校自主设置专业权限的改革方案,支持其及时依法设置与地方企业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专业,发挥其灵活性特点的优势,加快转型发展速度。支持各地级设市政府制定校企合作的企业行业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调动企业行业参与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转型的财政支持机制。国家财政对民办高校的经费支持是有据可依的,2017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就指出“加大对民办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举办方经费投入的督查,确保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标准。”[1]应当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机制,由省教育厅牵头,会同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行政部门,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完善民办高校转型的相关财政政策。

4.建立转型的督导体制机制。202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2]一方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高校转型督导机制。另一方面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建立符合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评价体系指挥棒的功能,引导民办高校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方向发展。评估体系的指标重点是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侧关注的要素,着重考量产教融合深度、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社会和发经济展需要的契合度。

二、建立行业企业与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举措,根本目的是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应讲求产教合作双方利益均衡,互利双赢。因而,行业企业与民办高校产教融合要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是校企双方在利益上共享,建立企业与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均衡的思维方式,利益分割上要基本处于合理和双方都乐于接受的范畴,特别是还要有利于行业企业乐于参与产教融合。依据机制设计的激励相容原则,制度或规则的设计者可以在不了解所有个人信息的情况下,设定一项制度或规则,他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制定的机制能够给每个参与者一个激励,每个人自身的行为不仅使自己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可以使整体达到一个利益的最优,最终机制实施的结果是达到设计者所要实现的目标[3]。

(一)建立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产教融合有机衔接运行机制

1.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主动与民办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校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设定一个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使行业企业与民办高校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实现合作的目标中,行业企业与民办高校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精准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4],推动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2.建立常态化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利用捕捉市场需求信息灵敏的特性,及时向合作民办高校提供工艺、技术、产品等创新开发研究项目,借助民办高校的科技研发优势,获取产业转型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3.建立常态化的企业品牌提升机制。企业品牌的建设和提升,关键在于企业的内生动力,需要不断对自身注入活力。企业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在校企人员交流过程中,利用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品牌建设的人才素质,建立常态化的双方互融互通、共同提升企业品牌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各要素有机衔接,激发各要素间的主动融合,在校企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最佳效果。

(二)建立政行企校互通、互融协调的产教融合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宏观层面协调工作运行机制。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构建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民办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决策机构。加强法规、政策和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明确法规、政策执行的边界,提出地方产教融合的策略。制定产教融合的保障制度,搭建校企多方签订合作协议工作平台,对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战略问题和重大决策,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及人财物配备,沟通协调参与各方利益诉求、统筹推进,从制度上保障产教融合顺利实施。

2.建立中观层面互通工作运行机制。参与产教融合的民办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需要构建民办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科研机构、民办高校联系起来,成立产教融合相关联的合作共同体。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科研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和民办高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常态化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发展趋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及专业课程。

3.建立微观层面互融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整合行业、企业的资源和民办高校的资源,组成职业教育集团,实现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形成完整有序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的关键,民办高校要建立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学校教学,民办高校派教师去企业挂职实岗锻炼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结对互助机制,形成产教一体的工作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强化产教融合教学实效。利用企业优势,建立集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学校优势,建立集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的校内理实一体教学场所。

三、构建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特色品牌的发展机制

民办高校构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品牌的发展机制,主要是对现行的旧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具有产教融合内涵的办学力度,创新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做到学校内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制度机制与地方产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培养需求实现对接。

1.建立强化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动力机制。民办高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一要准确定位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向,实现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二要围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调整专业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落实学校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三要教学内容产教对接,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要体现开放办学,扩大对外合作,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服务附加值。并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制定激励制度,以促进教职员工在进行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相融合,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实践育人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使之成为推动产教融合的驱动力。

2.建立适应产教融合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复杂、过程多变。一是要有行使管理职能的组织架构,决定产教融合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相关活动及相互关系,要对转型的调研、决策、实施、反馈等环节进行管控。二是要有调控职能的运行制度规范,影响产教融合关系中的各种因素,让这些因素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产教融合实施的条件、方法、手段、进程进行调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施的运行效率。内部治理机制要使产教融合制度常规化形成驱动性与保障性,监督与引导形成促进产教融合行为与过程规范,以使评估、诊改与反思等环节形成内部驱动力。通过具体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与服务平台,推动和保障常态性的产教融合有效实施,提升产教融合的水平。

3.建立适应转型产教融合的条件保障机制。民办高校转型具有区域特色应用型高校,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对民办高校而言,是一次大的教育综合性的改革过程,需要政策制度、软硬环境、改革经费、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作为条件保障,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条件保障机制保驾护航,条件保障机制是产教融合的条件与基础。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度必须是具有刚性、持续性和全局性的,能够体现学校改革的精神和力量,统领产教融合的整体行为与发展过程。软硬环境就是为产教融合搭建包容性的人文环境,营造理性的改革氛围,改善产教融合的硬件条件。转型经费保障要求结合产教融合需要的实际情况,拓展合作办学、集团合作机制,实现教育产业的融资功能来获取资源,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经费投入目标,保证经费的合理、精准、及时和高效使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转型发展实施及成效的关键,转型发展具有持久性,一要破解民办高校人才流动快的难题,形成人才洼地;二要能够稳定人心,留住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发挥人才的作用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三要补齐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短板,多层次、多专业地引进。

4.建立适应转型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机制。民办高校转型走应用型的产教融合办学是创新之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完备的理论给予指导,必须要有一个创新驱动的适应机制来因应。创新驱动适应机制的功能包括解构、重构和创新。因为民办高校发展了三十多年,很多办学传统框架都已形成思维定势,容易成为转型应用型产教融合发展的干扰,要使转型顺利推进,首先要解构传统定势的干扰,去除阻碍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合时宜的因素。重构是解构后突破传统框架,创新适合应用型产教融合的办学格局,构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发展驱动机制。创新是应对转型过程中环境与条件的千变万化,经常性地进行适应产教融合的机制创新,不断激活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活力,释放产教融合新机制运行的动力。

5.构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内涵的品牌机制。民办高校要建立职业教育特色口牌,应当构建谋划决策机制,从品牌是体现学校核心力的高度,分析自身的实力与资源,认清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掌握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总体发展目标与人才需求趋势,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发展办专业,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调整专业设置[5],对品牌战略目标进行全局性谋划和决策,确定和设计能够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创立品牌的关键,重点在于品牌谋划。品牌的谋划,就是对品牌进行定位。首先通过人才需求趋势调研,找到可以进入的对应目标行业企业;然后针对目标行业企业、确定应设置什么品牌专业去满足需求,个性鲜明的品牌专业核心要素是什么,核心价值的感染力;最后决定培养人才具有的专业特色差异性和特有性,应给行业企业什么样的独特感觉,并引起共鸣,产生认同。品牌决策是把品牌战略转化为具体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手段和管理,教材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模式等。

四、结语

健全机制对于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转型的成败,在民办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套好的机制。民办高校转型机制建立了,转型就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和程序,转型产教融合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到事半功倍。同时,设计一套好的机制,还可以使转型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和愿景,战略目标也清晰了,工作策略也明确了,转型目标就容易达成。各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设计一套符合校情的转型机制,使转型产教融合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产教民办高校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