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现状与分析

2021-12-04 21:29黄俭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民办高校

黄俭平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共收集有效辅导员调查问卷49份,有效学生调查问卷815份,经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整體进展值得肯定,多数辅导员都对“全程育人”理念有所了解,也认识到了贯彻“全程育人”理念的重要性。但是,民办高校在全程育人工作的理念认知和践行实践层面存在“落差”,虽然认识到了全程育人的重要性,也对“全程育人”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理念践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入学适应阶段职业规划教育不到位、成长关键阶段成长成才教育待强化以及毕业就业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充分等问题,后续开展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时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全程育人;民办高校;现状调查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民办高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不但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民办高校正在从起步阶段的外延型发展逐渐向着兴起阶段的内涵型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型,既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民办高校保持健康、良性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其中,完善育人体系,提高育人成效,更是重中之重。而民办高校学生一方面有着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朝气蓬勃、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同时也有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性,例如: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整体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佳、自律意识不强等等。而全程育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提高育人质量,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全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对全程育人的理念、现状、方法和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本文就是针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现状进行的调研,希望通过调研对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实施状况、现存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全程育人工作的全面、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为了能够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现状做出全面、客观地分析,参考国内比较成熟的专业院校的三全育人方面的经验设计问卷,编制了《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现状辅导员调查问卷》和《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现状学生调查问卷》。问卷编制完成并经过了信效度检验之后,采用线上的方式,分别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湘潭理工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辅导员问卷通过线上发放,发放50份,有效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为98%;学生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发放1000份,有效回收815份,有效回收率81.5%。

三、结果与分析

3.1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整体状况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整体看来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实施情况,还是值得肯定的。自“三全育人”的理念提出之后,多数民办高校都尝试开展了有关“全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积极调动学校各方面资源进行“全程育人”理念宣传和模式构建,注意总结“全程育人”工作的特点、规律和经验,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全程育人”的认知,端正了他们的育人观念和态度。

针对有效回收的49份辅导员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有15人表示对“全程育人”理念“非常了解”,占到了调查民办高校辅导员总数的30.61%;同时还有29人表示对“全程育人”理念“比较了解”,占到了调查民办高校辅导员总数的59.18%;仅有5人表示对“全程育人”的理念“不太了解”,仅占调查民办高校辅导员总数的10.20%。也就是说,接近90%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对已经对“全程育人”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在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对“全程育人”理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而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全程育人”重要性认知程度进行的统计结果则表明:认为在民办高校贯彻“全程育人”理念“非常重要”的辅导员有21人,在调查辅导员中占比42.86%;认为在民办高校贯彻“全程育人”理念“比较重要”的辅导员有25人,占调查辅导员人数的51.02%。也就是说,当前已经意识到“全程育人”理念重要性的辅导员已经超过了90%。综合民办高校辅导员“全程育人”理念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可知,民办高校辅导员“全程育人”理念的认知情况整体较好,态度也比较端正,这为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然而,虽然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整体进展值得肯定,但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民办高校在全程育人工作的理念认知和践行实践层面存在“落差”,即:虽然认识到了全程育人的重要性,也对“全程育人”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理念践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工作成效和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

3.2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大学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从学校走入社会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全程育人”理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至关重要。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育人工作没有抓住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不强、契合度不高,是现阶段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2.1入学适应阶段职业规划教育不到位

入学适应阶段,主要指的是大一刚刚入学的学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进入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他们既会因为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而憧憬兴奋,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了学习奋斗的目标而迷茫懈怠,如果这种情绪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干预,有些学生就可能会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甚至引发心理问题。为了帮助新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多数民办高校都会在新生入学之后,针对他们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心理,理想信念教育则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因此,对于入学适应阶段的大学新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相较于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却很少有民办高校会针对入学适应阶段的新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个别民办高校甚至将职业规划教育列为大三、大四阶段的教育内容,却忽略了针对入学适应阶段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49名民办高校辅导员,只有11人选择了会在入学适应阶段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仅占调查辅导员总数的22.45%;有17名辅导员选择了会针对入学适应阶段的学生“偶尔”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占调查辅导员总数的34.69%;同时还有21名辅导员选择了在入学适应阶段“从未”对学生进行过职业规划教育,在调查辅导员总人数中的占比为42.86%。可知,会定期针对入学适应阶段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辅导员人数占比偏低。但实际上,针对入学适应阶段的新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入学伊始就科学、理智地进行职业规划,还能够帮助他们明晰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树立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从而避免出现因为骤然失去学习奋斗目标而迷茫懈怠、空虚焦虑的情况。由此可知,如果忽略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错失了全程育人的一个重要时机。

3.2.2成长关键阶段成长成才教育待强化

大二、大三的学生,基本都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进入了成長成才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初入大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适应基本都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三观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升、心理素质的强化、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成长成才教育的内容。

然而,在进入大二、大三之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逐渐全面展开,学校为了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重视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会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实操能力、发展专业技能。这样一来,部分民办高校就因为过度关注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发展,而忽视了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三观的养成;一味追求学生实操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味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所占的比重明显偏少。殊不知,成长成才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大二、大三学生成长关键阶段的成长成才教育更是全程育人的重中之重,如果将其形式化必然会影响育人工作成效。

3.2.3毕业就业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充分

毕业就业阶段的学生,主要指的是大四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已经逐步进入了收尾阶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基本已经形成,需要做的是寻找工作机会,为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然而,由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大多数学生在寻找工作机会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被拒绝、被否定、被淘汰等情况,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的情绪心理受到影响往往在所难免的。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各种就业机会以及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成为了全程育人工作的关键。

很多民办高校会针对别业就业阶段的学生开展就业教育,通过就业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就业态度、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业到就业的完美对接。部分民办高校也会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对《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现状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之后发现,在有效回收的815份学生问卷中,大四学生问卷共有201份,而在这201份问卷中,仅有42人表示在大四阶段“定期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占比20.90%;有76人表示在大四阶段会“偶尔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占比37.81%;与此同时,还有83人选择了在大四阶段“从未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部分学生占到了调查大四学生总人数的41.29%。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民办高校针对毕业就业阶段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显不到位、不充分。据分析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经常会因为外出实习或者是寻找工作等原因离校,所以,很多时候学校教师和辅导员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也没有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下去,以致于毕业就业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充分,成为了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的典型薄弱点。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全文分析可知,民办高校全程育人的整体进展值得肯定,多数辅导员都对“全程育人”理念有所了解,也认识到了贯彻“全程育人”理念的重要性。但是,民办高校在全程育人工作的理念认知和践行实践层面存在“落差”,即:虽然认识到了全程育人的重要性,也对“全程育人”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理念践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种情况在学生的入学适应阶段、成长关键阶段和毕业就业阶段均有所表现,并对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的成效造成了影响。因此,后续开展民办高校全程育人工作时,应基于当前现状,在发挥经验和优势的同时,注意有针对性地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构建覆盖大学四年的全程育人计划,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工作方式,将全程育人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参考文献:

[1]张子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

[2]岳修峰,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刘瑞,周海亮.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

[4]刘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

[5]朱平.辅导员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与定位——兼论“育人”的特点与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

[6]赵耀,王建新.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共同体”的内涵与建构——基于利益趋同、价值共同和行动协同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课题: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发展全周期培养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