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甫 林惜怡 韦许铭 黄玲 黄元河
摘要:目的 初步调查右江流域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以及运动习惯、作息规律和饮食营养状况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生442名作为调查对象,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和运动习惯、作息、饮食营养为调查内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442例调查者中,平和质223例、气虚质56例、阳虚质31例、湿热质63例,居前4位。不同运动习惯、作息规律和饮食营养状况的中医体质人群分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右江流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体质分布呈现特殊性,平和质群体的比例最高,高于全国其他院校;中医体质与运动习惯、作息规律和饮食营养状况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建议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中医体质;右江流域;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具备健康的体魄。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网络经济体系的不断的发展,一些大学生成沉浸于网络游戏中,作息规律紊乱;一些大学受到网络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文化的影响,导致对待生活乏味,缺乏运动,导致全国大学生身体体质健康整体性下滑[2]。医学院的大学生未来更是肩负治病救人的使命,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以右江民族医学院校为例子,通过抽样调查,对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3]进行判定,掌握右江流域,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身体、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生活习惯等现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大学生健康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从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大学生抽取442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54人,女生288人;民族来源10个民族,其中壮族最多218人,汉族176人,瑶族34人,其他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7个民族共计14人;年级分布大一145人,大二110人,大三157人;大四30人;生源地中农村最多272人,城镇109人,城市61人;专业背景医学339人,非医学103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2009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的内容,以及内饮食、作息、饮食营养情况。通过体征积分判定[5]体质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X2检验分析内容饮食、作息、运动情况与体质类型关系,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442人9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平和质223人(50.45%)最多占,其次为湿热质63人(14.26)和气虚质56人(12.67%),总体显示见表1。
2.2 不同运动习惯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人群中,平和质和湿热质类型中没有运动人群较少,占各自类型人群的5.83%和4.76 %;气郁质和血瘀质类型中没有运动的人群较高,占各自类型人群的55.56%和52.94%。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类型中偶尔运动的人群较高,占各自类型人群的63.68%、73.21%和85.71%,经常运动和每天运动的人群比例较低。4种不同运动习惯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χ2=310.161,P<0.001,表2)。
2.3 不同作息习惯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人群中,平和质类型中作息习惯非常规律的人群分布比例最高,占平和质人群的50.22%;湿热质和气虚质类型中作息习惯比较规律的人群分布比例较高,占各自类型人群的71.43%和66.07%。3种不同作息规律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χ2=67.854,P<0.001,表3)。
2.4 不同饮食营养状况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人群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类型中饮食营养偏食状况的人群分布比均大于9.0%;饮食营养较均衡体质类型分布比例较高的人群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类型,人群分布比均大于60.0%;饮食营养均衡体质类型分布比例较高的人群为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人群分布比均大于45.0%。3种不同饮食营养状况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χ2=118.328,P<0.001,表4)。
3 讨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为右江流域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的一所医学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约占60%[6]。本次调查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占60.18%,壮族占49.32%,平和体质人群占50.45%,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医学院校[7]和非医学院校的比例[8],其原因在校大学生多为医学专业,受到壮族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健康知识文化影响,保健意识较强。但依然有一半是偏颇体质,其中气虚质、湿热质两种偏颇体质的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与右江河谷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等特殊环境有关。
通过调查发现,4种不同运动习惯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大学生运动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密切关联,其中平和质偶尔和经常运动人群比例最高,而氣虚质和湿热质中没有和偶尔运动人群比例最高。气虚质是由于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偏食、厌食所致;湿热质是由先禀赋,或久居湿地、善食肥甘,或长期饮酒,火热内蕴所致[3]。不参加运动,导致体内器官代谢减慢,导致血液运行易受阻,体热无法通过汗腺排除,导致气虚质和湿热质体质加剧。体育锻炼可以顺畅气机,调和气血阴阳,增强脏腑的功能[9],因此这个两类体质人群应适度科学运动,改善体质。
大学生生活作息规律性与中医体质类型密切关联,3种不同作息规律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湿热质和气虚质类型中作息习惯比较规律的人群分布比例较高,作息习惯是否有规律将会对脏腑气血阴阳盛衰偏颇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9]。目前很多大学生生活作息较为紊乱,经常熬夜看书、上网、玩游戏等,给身体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后天饮食习惯对体质形成有重要影响[10]。食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四性五味,以及膳食习惯都会习惯影响脏腑气血,以及阴阳盛衰,导致体内代谢向偏向,长期形成一定的体质特征[11]。通过调查发现,9种体质类型大学生较为重视实物的营养均衡,由于长期受到民族医学院的医药文化影响,重视影视营养均衡。
现代体质学研究发现,人类在同类疾病症状上的差异、对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都可以归结到体质上的不同[11]。同时后天因素在体质的形成中占了很大部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饮食营养、劳欲、情志等因素[12]。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中医体质与大学生的运动习惯、生活作息、饮食营养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右江流域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建议合理分配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时间,避免经常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少吃少食辣、油腻以及过于寒凉之品。同时学校也应加强教育,为学生提供健康咨询的途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慧.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闻先涛.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视界,2016(02):128.
[3]王琦.中医体质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04):303-304.
[5]吴智惠,何春晓,曾清祥 .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芦洲地区 340 例体质辨识的体会[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6]诸葛明双,李婕.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7-8.
[7]贺生才,刘伟,梁绮婷,杨良俊,潘华山.不同性别大学生中医体质与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21,53(10):219-224.
[8]周乃润.中医体质辨识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2):151-153.
[9]袁卓珺,王琦,刘铜华.论体质辨识在運动养生中的意义及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10):945-946.
[11]沈明月.《内经》“五谷为养”思想的合理性膳食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
[12]袁冰.试论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地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