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凤 梁金玉 周婧
关键词:新婚调;山歌;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7 — 0151 — 03
广西是歌的海洋,是山歌的故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甚至一个地方就有好几种调子,可以说处处是歌,处处有调,以歌传情、以歌代言。本地山歌有门唻歌、崃嘿调和新婚调等,本文只选取新婚调进行阐述,这个调较为简洁,运用当地土话歌唱,遇山唱山,遇水唱水、见桥唱桥,万事万物皆可入歌,乡音清新自然、淳朴亲切。
广西钟山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行政隶属于贺州市,东临近贺州,南面靠近昭平县,西接平乐县,北靠富川与湖南省江华县,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辖10个镇和2个瑶族乡。钟山处在潇(水)、贺(江)故道,是古代北方经湖南与岭南往来的通道之一。钟山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多族群、多民族的人民在此生产、生活、生息,交融出多元的文化。贺州市是全国罕见的多语言、多方言地区,汉语方言有六种,少数民族语言有三种,其中钟山县有土话、客家话、西南官话、粤语和湘语五种汉语方言,壮语和勉语两种少数民族语言〔1〕。一个村往往有几种语言或者几种汉语方言,按语言或方言(简称“言”)分,甚至存在四言村和五言村〔2〕。钟山土话人口较为集中,县内80%以上的人讲“土话”,其内部语音有差别,但相互之间能通话〔3〕,受外地语音干扰相对较小。钟山的汉族、少数民族和讲客家话的人多数都会讲钟山土话,全县大部分人都会讲一种当地称之为“桂林话”的西南官话。多元的人文背景对当地居民的音乐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族群的人们选用“土话”来歌唱生产、生活,乡音土语,散发浓厚的乡土气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积淀出独特的音乐形式。
山歌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和生活当中相互交流,结合自身体会创作而成。目之所见,心之所想,都可成歌。正如一位朴实且热爱山歌的当地村民梁荣妹(钟山罗皂村人,女,67岁)所说:“唱歌的人,是遇山唱山,见桥唱桥,歌就在心里,随口就唱出来,越唱越欢喜,唱几个小时都不累”。王秀凤(钟山燕塘镇人,女,65岁)描述,小时候作为送嫁女去对歌,送新娘到董家垌,在村口跟新郎村里的伴郎小伙子们对山歌,有时候对方太厉害了,客姑儿(送嫁女)被对面小伙子气哭了,饭也不吃就回家了。甚至有一回对歌对输了,新娘气得当场就跟客姑儿们回娘家。可见,对歌不仅言语方面要应答得上,还要得体,给对方留情面,以免歌对上了,人被气跑了。对歌都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赛歌场景非常热闹。唱得好的一方,往往能迅速接上对方抛出来的“问歌”,转眼便能组织好“答歌”,编词时间越短,“答歌”措辞越巧妙,越是水平高。通常来说,对歌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大家“平平”过不相上下即可,不一定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在对歌的过程中,会仔细观察对面的歌手,哪位机灵反应快,哪位长相比较秀丽或者英俊,是谁家的小姨子还是小舅子,回头好好打听打听。从这方面看,对歌唱歌,既是青年男女们难得的相看机会,也是对双方智商和情商的一种锻炼和考验。
唱歌讲心情,只要心情好,随时随地可唱,田间地头、歌圩、婚庆、安农打醮都少不了要唱歌。歌词有歌唱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歌唱好生活、歌唱劳作过程、表达追求和爱恋女子、表达有情人相思相恋等内容,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口语入歌,方言土语,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衬词较少,听来通俗易懂,倍觉亲切。
文中的歌词和曲谱由蒋斌(钟山县董家垌人,男,48岁)提供,其中一部分由笔者根据廖翠蓉(钟山县公安人,女,53岁)唱曲记录。
山歌的歌词中,经常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入歌,因形象生动、内容具体、特色鲜明而为人们所知,用這些来打比方,既形象又生动,明确地突出事物特点,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如:一头鸡公尾尥尥,米缸有米难煮早,冇吃又怕肚着饿,木叶煮水准一朝。第一句用一只大公鸡来比喻自己,尾尥尥是方言词,用于形容大公鸡尾巴竖起来的样子,塑造了一位单身男士无奈早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用词非常生动和形象;第二句说自家米缸有米,意为自己家经济状况还不错,难煮早餐实际隐含两层意思,一是一个人分量的早餐不太好做,二是期盼有一位姑娘愿意来给自己做媳妇为自己煮早餐;第三句不吃又怕饿肚子,讲述的是自己的期望暂时没有得到姑娘的答复,左右为难的状态;第四句表明自己节俭,宁可用树叶煮水吃,熬过一个早上,愿与姑娘一起吃白米饭做的早餐,一起过上幸福的好日子,静候姑娘佳音。整段唱词听下来,不禁让人联想到大公鸡饿瘦了的样子,难免让对面的姑娘忍俊不禁。
例如“燕子飞儿背驼驼,冇爷冇娘靠大哥。大哥还叫弟包饭,大嫂还话包得多,牛眼碗唔够吃三碗,清水泡开冇几多。”〔1〕用燕子单飞来比喻无父母可依靠,只能依靠兄长。牛眼一般说人的眼睛像牛眼那么大,形容的是大的效果。此处用牛眼来形容碗只有牛眼那么大,以大说小,意即表明了碗实在是很小,影射大嫂心眼儿实在小。
有的字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一段唱词中出现,也许蕴含了不同的意义。用方言方音说起来,有特别的味道,尤其是信手拈来,颇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姑娘们听到对面小伙子恳求姑娘来帮做早餐一起搭伙过日子的唱词后,立即“答转”(意为用歌回答)。如:冇熟唱,手捏木叶冇熟吹,冇比你熟唱,又熟吹,唱支好歌冇熟回。姑娘们在这一回合中,第一句说跟小伙子比起来,自己实在不如小伙子会唱歌;第二句说拿着树叶都吹不出调,暗喻自己比较实在,同时暗讽对面小伙煮树叶当早餐夸自己节俭,纯粹是吹牛,虽然承认对面唱得好,但是不想回应对方邀个姑娘回去做早餐的话头。“冇”意为不、没有,“熟”是会、熟练掌握的意思。第一个“吹”,是吹出声音的意思;第二个“吹”,就是吹牛、吹嘘之意了。上一首歌中第一个“朝”意为早餐,第二个“朝”意为早上,如果不了解方言词汇,很难领会其中的意境。
本地山歌歌词生动形象,妙用修辞,常常大胆运用“赋”、 “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渲染氛围,让人听来耳目一新。如:冇讲地瘦草冇长,冇讲人穷话冇香,有日热头晒屋背,瓦槽里面也出秧!“瓦槽”,是指瓦房屋顶瓦片之间凹面连接处,日晒雨淋,容易长一些杂草。词义为,别说地太瘦草不长,别说穷人说的话不中听,总有一天太阳晒到我的屋顶,瓦槽也能长出秧苗。表达了歌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虽处困境当中,仍然期待有朝一日太阳温暖的光芒会晒到自家屋子,好运气会到来,事情会有转机。
又有:“高山岭顶种桐油,桐油开花球对球,今日我想我姊妹,我邀姊妹来会头。”桐油树是山上常见的树,用处很大,可用来刷防水、刷木材等。每年3-5月,山上桐油花开,满树白花一簇簇,初夏时节白花如雪下,桐油花很美,桐油果有毒不能误食,是连小孩子们都知道的,此处颇有当下常说的“带刺的玫瑰很美”的意味。此处,用桐油花开,也点明了当时对歌的季节,正值春季桐油花开的时节。此处用桐油花儿来比喻对歌的姑娘们。“姊妹”也是指参与对唱的姑娘们,一般男女对唱,会以阿哥阿妹互相称呼。此处“球”同“求”音,意为希望对方从对面山或者寨子过来相会。“球对球”,也有成双成对的意味。
“高山岭顶种片姜,片片姜叶同個靓。片片姜花同個香,唔头愿做我头新妇娘。高山岭顶种片姜,片片姜叶同個长。头头靓妹同样好,唔知谁头做我新妇娘(新娘)”。姜叶为互生,排成2列,也蕴含偶数成双之意。姜叶嫩绿细长,向上伸展,用来比喻姑娘们身形挺拔秀美。姜叶块茎可食可入药,全身都是宝,也是比喻姑娘“如珠似宝”,只是“如珠似宝”形容过于华美,姜、姜叶、姑娘,是日常餐饮必不可少的配菜佐料,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源自于乡村,更显朴实、可亲、可爱。“头头”,是方言量词,意为“个个”,可用于人、物、动物等,使用范围非常广。“新妇娘”为方言词汇,意为新娘、新媳妇。歌者铺陈直叙,用几个排比句连续夸赞对面的姑娘身形如同姜叶一样颀长秀美,如同姜花一般馨香,希望其中一位姑娘愿意跟随歌者共结良缘,把内心的期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言语中把铺陈、排比、比喻相结合,相得益彰。
钟山土话中有丰富的形容词重叠形式,有名词+叠音音节,有由象声词或不能单用的形容词词素加“者”构成,有由象声词或不能单用的语素重叠再加动词构成,表示某种状态。
如“日头落岭落西西,有吃冇吃冇问题,今日我到阿妹处,吃点豆腐当吃鸡。”“落西西”是太阳落山时候的将落未落的状态。“一领白衫白茸茸,四个衫角四头龙。风吹龙角像会动,唱你新手来做工。”“一领白衫白丝丝,三层里头有画眉。画眉熟喊又熟叫,诱你新手唱歌词。”这几段歌词当中,“白丝丝”、“白茸茸”都是形容白衫白的样子。
在日常用语和山歌当中,有丰富的形容词重叠式。如A是单音形容词,X为叠音,叠音大多作为一个音节没有具体的意义,重叠后表示A的状态,叠音起到加强A的程度的作用,如淡淡黄、墨墨暗、烘烘热、敞敞阔、巴巴烂、点点轻等。有的是AABB式,由AB构成,如:稳稳正正、混混沌沌、神神经经、淡淡定定等。有的是“A里AB式”,例如:神里神经、淡里淡定、混里混沌。有的由有象聲词或不能单用的形容词词素重叠,加“者”字构成,表示是因为或者某件事情的某种状态。例如:睐睐者、软软者。有的由象声词或者不能单用的语素重叠再加上动词构成。例如呵呵笑、咕咕笑、漫漫去等。有的是状态形容词的叠音,由名词后加叠音音节构成,表示事物或者某个动作处于某种状态。同一个名词或者同一个动作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叠音音节,分别表示不同的状态。例如:眼眯眯、眼盲盲、眼扭扭、眼鼓鼓、眼瞥瞥。一些叠音是钟山土话当中特有的,用作歌词唱出来,特别能体现歌者所思所想,也能激发起听者的共鸣。
至今为止,钟山县城的广场歌会,仍然有很多中老年人对歌。红花、两安、花山等瑶族群众较多的乡镇,仍然保留着较好的歌唱传统。尤其是红花的门唻歌,已经纳入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正式的传承人,逢年过节仍然会举行歌会。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使得年轻人们对山歌这种歌唱形式不太感兴趣,对歌活动往往是老年人参与得比较积极一些,鲜少年轻人参与。如果以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代际传承可能会出现问题。山歌是一种特殊的情怀,也是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是当地语言文化的载体,如何更好地把方言山歌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邓玉荣.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钟山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2〕杨璧菀,邓玉荣.贺州市的语言种类及地理分布〔J〕.贺州学院学报,2018,34(01).
〔3〕邓玉荣.广西钟山土话的粤语系属〔C〕.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会议论文(香港),2005.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