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斐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时代要求;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7 — 0016 —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于西方,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敏锐的视角和创新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国家社会的理论指导体系。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社会背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对其实施中国化的改造,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方式、方法和经验也各不相同,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務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都发挥着核心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发展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结合中国实际所做出的创造性落实,仅仅只有马克思主义,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的发展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计的会议上都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不可动摇,根据中国的发展实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和民族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人民群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科学回答这些时代性的发展问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的发展结合已经超过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在其科学指导下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反动主义,击败了日本侵略者。新中国的成立和伟大的改革开放都是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巩固。从国家取得进步来看,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成就。中国从1949年的百废待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经济、科研、教育、人均GDP全都大幅增加。这些伟大的发展成就都充分地说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先进性,并且始终处在发展和创新中,这是其保持活力、指导中国实践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另一个理解维度是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理论体系,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从最早的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探索结果〔3〕。在理论层面,同样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大众化发展也经历了特定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理论学者都在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其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就是从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不断实现中国化改造。另一方面,客观情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固守最初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是应该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理论体系,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首先,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本人在充分研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马克思深感人民群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的不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矛盾,马克思曾经在自己的一个纲要性文件中写道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4〕。基本含义是哲学的作用不仅仅是揭示规律和现象,还具有主动改造世界的功能,但前提是必须将其根植于现实世界,缺乏实践性的理论改造不可能达到足够的科学性。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发展矛盾,理论层面的创新始终在进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坚决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近百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非常曲折,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高度抽象的理论观点,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容易陷入脱离实际的理论探讨,甚至形成一种高深莫测、故弄玄虚的形态。如果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产生任何的实际意义,这样的理论只能算作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防止其变成单纯的理论研究,按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是要做到“入世”,而不是不问世事。结合中国的实践是保证其“入世”的唯一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后,从众多的理论体系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这一思想体系还起源于西方,显然,中国共产党人看重的是这些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帮助中华民族解决眼前和长远的发展困境。理论观点是抽象的,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其含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将会失去根基,只有将其融入实践活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在实践中促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才能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关于这一点,历史上存在教训和经验,典型的如王明、博古等人机械教条的照搬共产国际的模式,最终使党失去了反围剿的胜利,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脱离了当时的国内实情。毛泽东向来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先进的经验,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形成了可行性非常强的实践方法,如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路线等。中国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和澳门的管理中创造性地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模式,这就是不拘泥于理论,而是根据实践发展的需求创新理论体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最后,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物质的力量才能有效摧毁物质,人民群众本身就是非常强大的物质力量。但这种力量是分散的,借助一定的理论将这些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最终会产生非常强大的物质力量,彻底的理论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也能更好地掌握群众。这一段理论对中国的发展实际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借鉴意义。显然,其含义指的是应该尽可能的团结群众,发挥群众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从理论学者的范畴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走向大众化。但是理论体系怎样才能影响广大的人民群众,根据实践经验来看,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消除最广泛的社会矛盾,保护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这样才能确保理论对人民群众产生最大的影响力。而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是这样去执行的,并且受到了廣大人民群众的拥戴。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正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非常匮乏。因此,在当时,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好物质匮乏的问题,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而现阶段,进入“十四五”,国内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国民的物质条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经济分配的合理性成为新的矛盾,党中央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现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实际上这是平衡人民内部矛盾、削弱贫富分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可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实践工作的重点,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非常重视群众路线,抗日战争时期依靠人民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有效的抗日后勤补给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促进更多人的实现安居乐业,显然,这些措施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发展的思路。
第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具有数千年的封建帝国统治历史,并且农业文明在中国大地上长期占据主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下所产生的,其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中国共产党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危难之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会议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建党、立国、革命以及经济建设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党章、党旗以及党的管理始终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过历史百年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受住了考验,充分地证明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路径有效地满足了中国实际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综合性、全面性概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融合〔7〕。
第二,历史上的教训也在不断强调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和孔子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今天依然指导者国民的精神价值。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提出过激进的口号,那就是“打倒孔家店”,当时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敏感时期,传统思想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和批判,而“打倒孔家店”是脱离实际情况的冒进主义处理方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知识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中,虽然马克思主义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放弃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全盘西化的发展路径,应该积极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融合方式,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途径。实际上二者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8〕。国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扩大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范围。例如,马克思主义采取实践发展观,而中国的漫长历史实践为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马克思主义要具备揭示历史规律、指导现实情况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并且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促进。现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新阶段,社会发展所面临和核心矛盾整体不变,但局部已经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理论、实践、文化等方面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途径,始终坚持其主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的有效融合,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参 考 文 献〕
〔1〕陈小涛.以发展为中心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J〕.读书文摘(中),2018,(08):268-268.
〔2〕龙凌云.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J〕.党史博采:下,2019,(05):54-55.
〔3〕刘林元.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想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01):5-8.
〔4〕冯颜利.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01):178-186.
〔5〕阎树群.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21-28.
〔6〕徐骁巍,高扬.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J〕.企业文明,2020,(05):56-57.
〔7〕崔艳龙.“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法制博览,2019,(11):270-271.
〔8〕祝小茗.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8,(0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