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发现式”阅读教学措施探讨

2021-12-04 07:23康艺慧
考试周刊 2021年8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说,阅读始终贯穿小学的教学活动。确保阅读教学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准上,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加契合小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意义。对此,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规划,认为“发现式”阅读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也就是说,随着素质教育实践,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应用“发现式”阅读教学策略,优化小学生阅读教学存在的学习弊端,转变教学状态,激励小学生展开更加广泛的阅读学习,积累众多语文知识,强化小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现式;阅读教学;案例探讨

一、 引言

作为语文学科来说,知识框架中教学内容之间联系密切,表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假设教师不能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中过于分散的话,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反向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难以寻找语文学习的切入点。特别是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表现出的制约限制更加明显。对于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实践,教师注重教学指引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选用科学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且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展开语文知识层面的深度探索。由此,进一步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当然,借助问题为指引的教学规划,优化阅读教学形式,创设系统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 小学语文高段“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教师并没有充分认知“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

依据现阶段所规划的教育发展方向,已经投入运用的教学方法,还不能立刻看到成效,展现实质性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展现教师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完成准备工作,深入且细致地研究教学任务,从而通过长时间的运用,更好地了解教学方式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更好地完成教学磨合。当然,对于全新且高效的“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关注度越来越高,被很多教师予以采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规划当中。但是,通过实际的运用环节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地予以渗透。随着现阶段教师课业任务较重,课堂中进行该教学模式运用,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进行课业准备,同时,在课上教学时间被明显压缩。在教育机制的影响下,教师承担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不能协调好教学创新与教学任务两者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发现式”阅读模式的本质,教学效率依旧停滞不前。

(二)阅读教学活动规划太注重形式主义

专注于教学形式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全面地满足当下的教育活动开展的要求,是十分基本的条件内容。在核心素养概念被广泛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完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成果,已经逐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延伸的主要趋势。由此,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顺应教育主流趋势,在日常教学互动中,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教学形式创新,主动尝试多种教学模式,也在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隐含的问题。具体分析“发现式”阅读教学,教师容易表现出形式主义,过于关注形式层面的实际运用,对于本质主体方面有所忽视,缺乏深入的了解,实践重视程度也不够,最终结果就使得“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很浅显,不能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建立联系,融合效果较差。还有就是教师对于管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时,没有进行明确,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学习主动性不高,对具有较强运用效果的“发现式”阅读教学产生限制。

(三)对教学目标定位出现认知偏差

教师本身没有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的观念,依旧采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此影响下,认为教学策略的优化仍然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存在错误的认知,单纯认为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形式,最终目的也是表现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即“发现式”阅读,也只能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工具。对于年轻教师來说,教学理念很前卫,愿意并接受现代教学目标,可是具有长期执教经验的教师,随着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教学风格已经形成,并且构建适宜自身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体系,对于此类教师,很难直接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融合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整合小学语文教学本质,出现该情形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正确认知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设定,存在教学任务层面的理解偏差。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将直接决定教学目标,因此,单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的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教师会对“发现式”阅读模式的运用产生排斥心理,抵触并且不愿意使用该教学模式。

三、 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促进知识与能力共同培育

对比全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予以运用,认为培养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技能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都是应当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广泛地积累语文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在教育要求不断发展变化中,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环节,广泛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师应当秉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应当增添必要的能力训练成果,知晓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并重的教学前提,并且认定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更好地展开教学实践。知识和能力两者之间本具有关联性,较多的知识积累可以更好地培养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方能推动学生进行更加广阔的知识学习。所以,老师在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时,需要促进知识和能力共同培育效果,并将两者相结合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上来说,增强学习能力,获取相应的知识,最终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在考试中获取优异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自身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都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进行知识讲解,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教育占据大部分,同时,教学理念没有转变,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引,教学内容还是考试所要求的部分。而考试没有涉及的问题,虽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密切联系,教师也不会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的关注度也由此下降。当然,“发现式”阅读作为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中的产物,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背景,是具有积极应用效果的全新教学形式。老师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充分渗透“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关联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从而在强化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全面感知理论知识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质量。

四、 “发现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高段中的应用策略

(一)专注于阅读教学环境营造

当人类从事全身心活动时,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外界带来的影响,同样的,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也是如此。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鼓励,也可能是班级内其他同学的激励,所以,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的教学问题,更好地推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展现出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语文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指引,创设自由且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进度规划,主动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同时,组织更多的活动,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创设适宜的机会,让学生展开学习策略互动,彼此交换学习心得,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类问题。教师需要秉持鼓励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错误给予包容,带领学生共同探寻问题解决办法,不应当过多地责备,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其提出的问题,摒弃原有的教学认知,冲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陶校长的演讲》阅读课中,结合问题主线,教师通过预先准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自主性探寻问题答案,更好地培育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促使其完成主动性的阅读课程学习成果。

(二)充分关注语文阅读教学实质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更好推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育机制的创新变革,都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教学指引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是不可替代也是不能缺少的。“发现式”阅读依据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由此而诞生。假设教师依旧坚持陈旧的教学观念,没有进行自我约束,依旧仰仗过往的教学积累,终将不利于理解和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较差。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从提高自身素质为入手点,提升教学能力,结合创新性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教学实践活动,采用积极的教学态度,完成自身的教育认知更新,全面理解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扩展教育方式选择,保障“发现式”阅读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应用成果。还有就是,教师应对心理教育有所了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帮助其解决问题,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学习和互动。

(三)明确学生所独有的个体化差异

小学生本身年龄和学习特点,促使其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性特点。具体而言,由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程度不同,在接受新知识时,理解速度和认知范围宽度也大不相同,个体化差异十分明显。教师需要对所教授学生有清晰的认知,提升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程度,在增加知识量或是讲解重难点问题时,学生能力不同,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差距,如果不能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协调,学生的层级差距将会拉大。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将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丧失学习信心,出现消极的负面情绪。教师通过“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坚守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并且肯定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展现出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管理的学习办法,降低课堂教学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彰显出教学积极性。“发现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习《凡卡》时,让学生预先进行阅读,了解文本的大致含义,随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理解,续写文章结局。通过优秀作品阅读,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探究文本背后的含义,拓宽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程,讲解相关语文知识时,教师坚持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发现式”阅读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彰显出素质教育改革的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陶秀花.小学语文发现式阅读教学策略管窥——以《螳螂捕蝉》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7).

[2]张艳玲.小学语文高段“发现式”阅读教学的案例探讨[J].学周刊A版,2020(7).

[3]任振敏.谈小学语文高段发现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則——以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为例[J].学周刊A版,2019(31).

作者简介:康艺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南苑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