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
“十四五”规划纲要概述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其中专门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回首过去一年我国靓绝全球的发展成绩单,内需消费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让全世界艳羡。
数字蕴含着发展的信心。每天,超2亿件快递跨越祖国的山和水,交到天南海北的顾客手上;每小时,超2800 辆新车驶下生产线,更有同等数量的车主喜提车钥;每分钟,超600部智能手机售出激活,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天量数据……涌动的数字背后,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步步登高,更是我们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心所在。内需是经济的活力,是投资的动力,更是对全球要素无比巨大的引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新发展格局必将行稳致远。
内需揭示了发展的密码。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大国,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消费层次提高、消费需求升级、比较优势转变,都要求发展方式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转向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内涵式增长。同时,内需拉动能够有效减轻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各项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尤其是江苏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奠定了经济大省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两头在外”急需“落地生根”。而江苏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启示我们,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是“生根”所需的“土壤”。
国内市场优势,基础在“大”,关键在“强”。让国内市场更加强大,说到底还是要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们一件件关于提高收入、促进消费的议案建议,说在了扩大内需的点子上。如果说消费市场是奔腾的河流,那么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就是引来“源头活水”,提高市场的供给水平则是进行“疏浚通流”。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开源”与“通流”缺一不可。“开源”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以促进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抓手,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通流”则需要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发挥供给侧改革和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江苏是经济大省,在“开源”与“通流”上都走在了前列:仅去年上半年,全省共发放27亿元消费券,出台八大举措提振消费,撬动消费达到300 亿元。擦亮“夜经济”招牌、开展“无接触”配送、鼓励二手车发展……务实举措释放了市场潜能,推动了经济发展。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历史经验表明,我们面对一次次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让强大的国内市场成为“压舱石”和“稳定器”,在新发展格局中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