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梅
(景德镇市第六小学,江西景德镇 33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还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将二者充分整合,以更好地完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包括:其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效性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依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其二,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方面的研究不足,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会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小学教师才开始慢慢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时,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学效果不佳。
想要更好地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充分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具体包括:其一,各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发展不均衡。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主要经历了呼吁、起步、发展和提高等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看,发展较好的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发展欠佳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缺乏实效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学效果。其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的理解不深。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保证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但当前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基本概念、内涵、理论研究、外延等认识不足,也没有真正地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三,相应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中小学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多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专业教师,部分学校甚至直接让其他科目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课上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整合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笔者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一,创建情境生态教育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智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在创设生态教育模式时引入一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轻松、真实地表达自我。其次,教师需要让教学情境富有暗示性,一方面能够打动学生,让学生有所顿悟并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具体的道德形象与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场景后,能立刻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实现教育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人与自然”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敬畏自然、感叹自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二,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二者的整合,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更具目的性。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十分重要。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整合,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二者的整合,找出二者的相似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心理结构、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人格特质,因材施教,更好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共同教学目标。其三,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二者的整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方法的整合。首先,教师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改为“双向输出”的模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可以主动渗透德育的内容,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心理辅导、心理测验等活动引入课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具趣味,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通过创建情境生态教育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地整合起来,更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