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杨靖宇精神”的内涵

2021-12-04 19:12苗体君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日货杨靖宇抗联

苗体君

(广东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1]在所列举的抗日将领里面,杨靖宇位列第一位。时隔一年,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2]在所列举的抗日英烈里面,杨靖宇依然位列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还特别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这里特别强调了民族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所以研究挖掘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的精神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杨靖宇曾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1932年,被党中央派往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在白山黑水间,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长达8年之久。1940年2月23日,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了几个昼夜后,最后壮烈牺牲。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杨靖宇在东北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也孕育并形成了伟大的“杨靖宇精神”。

关于杨靖宇精神的内涵,理论界有多种说法。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杨靖宇研究所的郭渊认为,杨靖宇精神的内涵是“理想信念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舍生献身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民族团结精神”[3]。原中共驻马店地委书记、河南省驻马店市杨靖宇研究会会长刘心铭认为,杨靖宇精神的内涵是“坚持真理、忠心报国、艰苦奋战、英勇献身”[4]。中共辽宁省委原党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谭译认为,杨靖宇精神的内涵“一是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是他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一是他将困难和牺牲留给自己,将胜利和生存留给战友和同志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5]830-8312020年2月23日,是杨靖宇将军殉国80周年纪念日,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背景下,结合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笔者认为,杨靖宇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2]可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杨靖宇精神的核心,其贯穿着杨靖宇整个革命活动的全过程。杨靖宇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听母亲和长辈讲故事,尤其爱听中国古代舍生取义、杀富济贫的故事。少年杨靖宇对《三国》《水浒》《说岳》《杨家将)中的故事知道得很多,但对杨靖宇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作用的是《三国》《说岳》。一次,杨靖宇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村子附近的古城赶庙会,这个古城相传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相会的地方,古城庙里还有刘、关、张的塑像。在去古城的路上,杨靖宇就给小伙伴们讲刘关张古城喜相会、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杨靖宇讲得绘声绘色,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于《说岳》杨靖宇更是喜爱,他小时候就常听母亲讲述“岳母为儿刺字,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爱讲岳飞的故事,喜欢岳飞及其身边的王贵、汤怀、张完、牛皋等人物,仰慕他们的英雄气概,敬佩他们的爱国精神,可以说,杨靖宇“自幼就把岳母在岳飞脊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熔铸在自己心灵中”[6]6。

1920年,15岁的杨靖宇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受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入学后不久就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斗争。当时的中国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日货充斥着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的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尤其是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更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全国上下掀起抵制日货的浪潮。杨靖宇和同学们到商店检查日货,如果发现日货,就建议货主停止销售,如果货主反对,他们就立即将日货查封或销毁。确山县城有一家商店刚刚进了一批日货,店主就贿赂官吏来对抗师生的检查。当杨靖宇与同学们要求店主交出全部日货时,得到好处的官吏就出面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杨靖宇严肃地说:“以前这家店主就进过日货,他不知悔改,这次又进日货,全不把国家存亡放在心上,这日货一定得没收销毁。”[6]11恼羞成怒的官吏给确山县立高等小学发去公函,要求校长对学生严加管束。迫于压力,校长也出面阻止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并以开除学籍相威胁,逼迫杨靖宇和同学们。对此,杨靖宇不但没有退缩,还指责校长不爱国,并串联学生举行罢课。校长也慑于学潮的威力,不再干预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最后,杨靖宇和同学们查出那家店主的全部日货,并当场销毁。

1923年8月,18岁的杨靖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开封不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而且还是当时河南省政治、文化中心。在这里,杨靖宇有机会游览名胜古迹。历史上开封曾是北宋的都城,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校园内就有两处宋代古迹:点将台和藏兵洞。据传,杨家将、岳飞曾在此点将调兵,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入侵。杨靖宇经常与同学来到此处,朗诵岳飞的诗词《满江红》,以鞭策自己。多年后,杨靖宇的同班同学姚建宇回忆那段宝贵时光时说:“杨将军和我在校时,曾多次乘月明之夜,登上点将台瞭望谈天,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的丰功伟绩和抗敌气节。杨将军曾激动而慷慨地坚决表示要效法和学习民族英雄的行动和精神,做个保卫中华民族和祖国的民族新英雄。”[6]13

随着东北局势的紧张,1929年7月,受中共中央的派遣,杨靖宇来到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2]杨靖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从1929年7月到1940年2月23日,11年里,杨靖宇从领导抚顺煤矿工人罢工开始,到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与日寇顽强作战,直至血洒祖国疆土为止,杨靖宇用行动诠释着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杨靖宇精神内涵的核心。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2]确切地说,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杨靖宇精神的本质特征。

在河南省第一工业学校读书期间,杨靖宇便开始接触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兴趣,并加入了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卅”惨案发生后,杨靖宇开始积极投身革命的洪流中,为宣传革命,他到处参加演讲,还组织罢课斗争。1926年秋,经张耀昶、姚建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杨靖宇在开封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毕业后,奉党组织的指示,回到确山、信阳等地,组织农民运动,并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1927年4月4日,领导确山农民武装举行暴动,6日,指挥农民武装攻打确山县城,从各地汇集的农民武装达四五万人。8日,占领县城。24日,建立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之后,他曾任国民革命政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委员。1927年6月,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1月1日,杨靖宇领导刘店秋收暴动,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同年12月2日,国民党调集反动武装共1500余人,向红军游击区进行猖狂“围剿”。当时红军游击队正在汝南王楼一带活动,突然遭受敌人的袭击,而且敌五倍于我,紧急时刻,杨靖宇沉着地指挥红军游击队进行反击。战斗中,杨靖宇“身先士卒,整日不离前沿阵地。战士们英勇奋战,终于打退了来犯之敌。杨靖宇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驻马店普济医院治疗”[7]。1928年,杨靖宇腿伤痊愈后,先后任中共豫南特委委员、信阳县委书记。1929年,杨靖宇先后在永城、洛阳、开封等地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其间,曾3次被捕。1929年7月,杨靖宇受中共中央派遣赴东北工作,随后,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担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同年8月30日,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遭日本警察署巡警逮捕入狱,后被辽宁省高等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期间,仍然组织难友开展斗争。1931年4月,刑满出狱,但3天后又被逮捕入狱。经组织积极营救后,1931年11月,杨靖宇出狱。从大革命时期到“九一八”事变期间,杨靖宇曾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刘店秋收起义等,在每次的斗争中,他都是冲在最前沿,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期间,杨靖宇曾5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与折磨,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严守秘密,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显示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极其残暴,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企图以屠杀和死亡让中国人民屈服。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2]。而杨靖宇就是这众多英雄中最重要的一员。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东满、北满和南满各地建立起来。1932年9月,杨靖宇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从哈尔滨来到南满抗日中心吉(吉林)海(海龙)铁路沿线的磐石县。当时,磐石游击队在日伪的军事“围剿”和地主武装、胡匪队伍的夹击下,几遭挫折,有些领导人对坚持游击战争丧失了信心,将队伍撤离磐石游击区,向东转移到邻县桦甸。正是在这一危急时刻,杨靖宇来到桦甸蜂蜜顶子深山里找到了游击队。杨靖宇传达了省委指示后,就开始深入到部队与战士促膝谈心。在一次党小组会上,杨靖宇指着燃烧的油灯说:“这灯没有油就点不着,咱们游击队没有根据地就像没有家,我们是磐石子弟兵,在那里土生土长,为什么要做没有油的灯芯!”[5]858这番话使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经杨靖宇的一番努力后,队伍在杨靖宇的率领下,又回到了磐石,在敌伪统治中心南满重新点燃了抗日斗争的熊熊烈火。

1933年9月18日,遵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决定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以游击队为骨干,并联合了其他抗日武装,独立师的师长与政委皆由杨靖宇担任。同年12月2日,杨靖宇给省委的一封信中提出,要“扩大游击区,广泛联合抗日军,造成全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冲破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满洲政府‘围剿’”[8]4。第一军独立师于阳历10月27日,“由磐石过辉发江(松花江支流)前赴桦甸、濛江、辉南、金川、通化、柳河、清源活动”[8]4。当时,辉发江以南潜伏着自发的抗日武装多达10000余人,因为没有党的领导,多半揭竿而起,后又溃散失败。为了迅速打开抗日局面,杨靖宇亲自给那些分散的抗日军首领们写信,动员他们联合抗日。经过耐心说服教育,这些首领对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有了认识,愿意接受党的联合抗日主张。1934年11月,建立了以杨靖宇为首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后来又奉命和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由杨靖宇担任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一路军成为威慑敌胆的一支劲旅。

纵览杨靖宇35岁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岁月,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杨靖宇就抱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的11年里,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与展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杨靖宇精神的本质特征。

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2]所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仅是杨靖宇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杨靖宇精神的灵魂。

早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读书期间,杨靖宇就认识到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他也是河南省研究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并最终熔铸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信念如炬,九死未悔。”[2]正是有了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杨靖宇在对敌斗争面前,有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并铸造了杨靖宇精神的灵魂。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日寇,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辽、吉两省广大山区、平原开展游击战争,打乱了日寇的侵略计划,威胁着日伪在南满的统治。为此,日寇扶植汉奸邵本良以专门对付杨靖宇的部队。邵本良原为胡子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寇,他依仗熟悉当地环境、能钻山林的土匪本领,在主子面前夸口要活捉杨靖宇,但与杨靖宇交战多次都吃了败仗。1936年夏,日寇调一个师团的日军和几股伪军,配合邵本良“围剿”杨靖宇的部队。针对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杨靖宇提出了四不打原则,就是“地形不利不打;不击中敌人要害、不能缴获武器不打;要抗联付出很大的代价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失大不打”[8]5。杨靖宇还采取“走”和“拖”的战术,也就是且战且退。就这样,杨靖宇率部“拖”着敌军“走”了一个月零三天。部队到达本溪以东赛马集山区,这里山高路险,居民稀少。这时的敌人已疲惫不堪,歼灭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后,杨靖宇巧妙地设下了伏兵。就这样,邵本良钻进了杨靖宇布下的口袋阵,抗联歼敌千余人,邵本良与日军顾问英俊志雄在战斗中丧命。

为了巩固东北这块可以侵占全中国和进攻苏联的基地,日寇连年向东北增兵。1937年,驻东北的日军有40万,1938年为50万,1939年至1941年达70万。在敌军重兵围攻下,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孤军奋战、处境艰难。但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一年多时间内,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历经数十次战斗,歼敌20000余人,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配合了全国抗战。但随着抗联的发展壮大,日寇也开始把抗联视为心腹大患。在进行“篦梳山林”扫荡的同时,大力推行“归屯并户”“保甲连坐”的毒辣手段,严密管制人民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也不准外运,企图割断抗联同群众的联系,梦想困死饿死抗日联军。抗联进入了一个极端艰难的时期,他们不仅要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而且还得经受东北高寒山区严冬的考验。每年冰冻季节长达半年,气温最低达零下40摄氏度。积雪齐腰,朔风刺骨,连大树都冻得啪啪直响。为保存革命实力,杨靖宇率领部队活动在人烟稀少、野兽聚居的深山密林,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杨靖宇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们在剥取树皮代食充饥之后,还在树上刻下了“大团结大联合打倒日帝!”“抗日救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天职!”“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用血和生命写成的树标语。所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杨靖宇精神的灵魂之所在。

四、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仅是杨靖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杨靖宇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大开杀戒,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原大地,不少共产党员为了活命,有的变节投敌,有的脱党,而杨靖宇正是在这个时间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靖宇上有年迈母亲,下有妻子儿女,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1928年3月27日,与家人匆匆见一面后,杨靖宇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确山县李湾村。随后,杨靖宇被派往东北,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他将自己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和人民。1929年秋,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遭抚顺日本警察署抓捕。翻阅当时的审讯记录,杨靖宇从始至终都没承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而是一口咬定自己是个“生意人”。为了让杨靖宇招供,日本人用尽了所有的刑具,“老虎凳”“辣椒水”“压杠子”“烙铁”等等,“被折磨了五六个昼夜,杨靖宇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吐露半点党的机密”[5]494-495。充分展示其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抗联时期,杨靖宇更是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抗联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可以说鱼龙混杂。他们中有溃散的东北军,有占山为王的山林队,有杀富济贫的勇士,也有战场倒戈的伪警察。当时的抗联将士,大多数人懂得为正义、为祖国而战的,但其中也有些人当兵为了吃饭,一旦部队物资断绝,食不果腹,这些人就会发生动摇。还有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关键时刻思想会发生裂变而投降敌人。因为当时战斗频繁,部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改编和休整。首先是抗联一师师长程斌的叛变,程斌不仅带走了104人,而且还带领日军“讨伐队”抄了杨靖宇的后路,把杨靖宇的抗联部队逼上了绝路。其次就是杨靖宇身边的人,向敌人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1940年2月上旬,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了。据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当时到处是敌人的岗哨,漫山遍野是敌人燃起的篝火。在这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杨靖宇沉着地对同志们说:“就是我们都死了,还会有人继续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要成功的。”[9]后来,又有4名战士相继负伤。杨靖宇决定让他们设法突围出去,找个可靠的地方,住下养伤。战士们说啥也不愿意离开他们的杨司令,杨靖宇亲切而又坚定地对战士们说:“咱们分开走是为了革命,死在一块对革命有什么好处呢?”[9]杨靖宇与4名战士分开时,理智地对他们4人说:“我们要坚持革命到底,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泄露秘密。”[9]随后,黄生发等4个负伤的战土按照杨靖宇指定的方向转移,在大雪覆盖的森林里爬了6天6夜,终于突出重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仅剩的2名战士,去找群众买干粮、衣服时,与敌军遭遇,激战中牺牲,这时只剩下杨靖宇一个人了。这时的杨靖宇几天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了,只是拿草根和从棉衣上撕下的棉絮来充饥。饥寒、疲劳、伤病中的杨靖宇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斗争。2月23日下午4时,敌人发现了杨靖宇,并把他包围在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敌人要他投降,杨靖宇隐藏在河沿的一块巨石边,沉着应战。敌人逼近了,杨靖宇边打边走。后来,他立在一棵大树旁,手提双枪,射击敌人。激战近半小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杨靖宇的左腕,手枪落地。杨靖宇继续用右手还击,最后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近代以后,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2]可以说,杨靖宇就是中华民族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最杰出的代表,在抗联最艰苦困难的岁月里,杨靖宇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任何敌人、任何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充分展现了他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杨靖宇精神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杨靖宇精神,是东北抗战时期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军民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杨靖宇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杨靖宇精神深刻的理论内涵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可以说,“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要大力予以传承和弘扬。”[10]杨靖宇精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大力进行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日货杨靖宇抗联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抵制日货,韩国女性更积极
日货的爱与恨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血拼日货图什么?
吴芳吉:第一个用诗歌抵制日货的爱国诗人
英雄杨靖宇之死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