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2021-12-04 15:35刘胡权
中小学校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资国学培训

□刘胡权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现状及问题

有研究机构针对传统文化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55.68%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专职的传统文化课教师。问卷调查显示,96.78%的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包括的内容是“经典学习和诵读教 育”,其次是“传统礼仪”(87.8%),再次是“琴棋书画等传统艺术教育”(83.09%)。可见,在教师的认知里,传统文化基本可以等同于国学经典。问卷调查显示,28.71%的教师认为,当前在学校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深厚,缺乏相关培训”。94.35%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84.98%的教师认为参加的传统文化教学培训对自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效果“非常有效”或“比较有效”。而59.40%的教师最近一年没有参加过有关传统文化教学的培训。58.25%的教师认为,学校不会有相关措施(如交通补贴、伙食补贴等)来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培训。[1]有的学校因为个别教师懂传统文化教育某方面的内容,就在全校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以表明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很多学校出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建设,由语文等人文学科教师兼任,缺乏专业性、系统性。

高中阶段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是语文教师,艺术类教师(如音乐、美术教师),学校负责德育的政教处和团委的教师,以及各班的班主任。他们的学历层次以大学本科为主,硕士生比例逐渐增多,也有少量博士。这些教师大多具有较强的高中教育学科知识,以中文专业为主,并未系统专修过国学专业。语文教师在大学里接受的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而对国学的其他方面,如传统哲学思想等并无专门的研究,专门学习国学经典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高中教师由于平时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研读传统文化经典。因此,即使高中教师的学历是基础教育中较高的,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培养。

当前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培训,一般采用省级、地方与学校三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培训采取定期集中培训、分散网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如在网上开设专门的“山东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专题专家交流坊”,上面有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资源,所培训的教师必须学习上传的教育资源,并完成相关的作业或论文,上传网络交流,得到专家的指导。同时,召开省级研讨会,会上既有专家的讲座,更有一线教师带来的精心准备的传统文化课。这两种方式都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水平提升。

各地教研室和学校按照山东省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养的安排,分别对本地和本校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实施相应培训。其他各省份也有相应的传统文化三级培养方式,不过山东省力求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其培训体系较为完善。面对当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滞后的状况,虽然各地采取了三级培养模式,但目前各种针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的培训效果也很有限,各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高等教育本应承担中小学师资培养的任务,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困难,培养的相关人才基本进入相关研究机构,少有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具体而言,高校目前的国学教学体系(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实践教学等)难以承担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国学专业、国学班规模偏小,且多定位于精英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缺少更为有效的学校政策支持。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国学还不是目录内的专业,学校会选择性地授予文学、哲学或历史学学士学位。获得这些学位的学生绝大多数会从事文、史、哲分科的学术研究,很少有人到一线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很大关系,高等学校只有立足基础教育需要、实现贯通培养,才能真正解决基础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当然,传统文化教育本身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这使得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贯通培养变得更加艰难。

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合格的师资需要有效的职前培养。然而,正如上文所言,目前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并非通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来培养,各高校也没有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专业,即便是国学专业,也是培养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而非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因此,该师资的职前培养,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是否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学科这一源头问题上作出回应和解答。对此,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当然,从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学科的角度着手破解传统文化教师职前培养机制先天不足的困境,乃是一项艰巨耗时而又牵涉甚广的系统工程,绝非唾手可得和一蹴而就。[2]有研究者认为,虽然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学科的道路比较漫长,但仍可以通过变通的方式在制度上预先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准入制度等满足其对师资的基本需求。①

当然,此种设想更多局限在对国学专业的设立与否的探讨上。无论是否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学科来加强相关的学科建设,仅就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而言,既可以作为职前培养的学习内容,又可以作为在职培训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知识体系方面,主要包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本身的知识(即文、史、哲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学科教育的知识(即在教育学层面上思考如何将学科本身的知识让学习者理解、接受);第二,精神观念方面,主要是传统学术思想、精神内涵等;第三,能力方面,主要是获得继续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3]纵观上述教育内容,有些可以在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中实现,有些需要在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实现,因此,高校如何创设这样联合培养的机制,可能是当前解决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缺乏的一种思路。[4]

也有研究者从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来源结构反思师资的培养问题。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来源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他们多是个人的积累和兴趣,或是个人的家学传承等,少有科班出身;第二类是现有的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大中小学教师,大学文、史、哲教师基本是通过高校的文、史、哲专业教育培养而成,而中小学、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基本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学科教师,他们的培养基本是通过高校或师范学校的专业教育;②第三类是有志于成为未来传统文化教师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③他们也多是通过高校的文、史、哲专业教育培养而成,少数是通过高校的国学专业培养;[5]第四类是接续中华文化根源和精髓的人士,他们的情况更为多元,要么是家学或私学传承,要么是口传相授,要么是自学成才,要么是专业教育积累。④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养一要确定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及培养方式,有一个相对可供参考的培养方案,这需要多方探讨,逐步积累提炼而成;二要在目前高校已有的专业教育体系中寻求突破或调整的可能,创新高校职前培养模式;三要允许多元探索,允许多种职前培养模式存在,从中找寻有价值的模式。

三、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

对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而言,职前培养比较薄弱,难以适应一线教育教学的需要,正如前文所言,这既与职前培养的专业教育相关,也与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相应的培养标准相关。这就更加凸显了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等相关文件也明确规定了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的要求、内容及方式,国家和地方培训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尝试,一些民间机构也基于自己的需要做了特色尝试。这些探索和尝试为我们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奠定了基础。

(一)国家和地方的培训

“国培计划”从2014 年开始,每年培训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1,000 人次以上。国培的示范引领不仅对弥补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培训方式等方面做了探索尝试。在“国培计划”的示范下,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也比较有特色,如北京海淀区的敬德书院继承书院传统,利用地域优势,与相关机构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研修、会讲、学术、读经及游学等方式,探索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体系,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重庆云阳县与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联办,将传统研习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将经典诵读与民乐体验相结合,通过互动、实践、体验等环节,让学员接受传统文化滋养与熏陶,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是山东省教育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它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未来可能包括大学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旨在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师德水平。主要课程内容分为三种:第一,专题课。专题课又大概分三种:一是形势政策课,主要是国家当前对传统文化的政策战略,包括背景意义等;二是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及基本精神,以儒家文化为主,包括诸子百家;三是专题拓展课,比如汉字书法、自然科学等。第二,现场教学课。现场教学课主要是利用曲阜及周边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比如在杏坛讲儒家的教育和学习思想,在孔府讲儒家的基本精神等,大概有十几个教学点。现场教学既能走进文物古迹进行感悟,同时还有教学的指引。第三,文化体验课。主要包括吟诵课程、书法课程、古琴和太极拳等。

国家及地方的教师培训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评价等方面做了探索尝试,有的还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总的来看,培训目标以传统文化知识补偿为主,且知识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建构,缺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设计;培训内容以国学经典为主,难以兼顾整个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培训方式以讲授、诵读为主,较少体验、践行等;培训评价以满意度为主,缺乏过程评价和跟踪调查。

有的中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方面充分发挥自主性,其实践举措也比较有特色。例如,福建石狮五小基于研训一体、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成立了国学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全校语文教师组成,校长也在其中。课题组组织教师通过校内与校外大量的阅读,以校本培训为载体,拓宽教师的视野。学校充分利用教学辅助软件组织教师自学、互学。同时,每学期派出两位教师参加国学经典教育的相关培训,返校后进行二次培训,最大限度地和其他教师分享交流。学校还用“请进来”的方式,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诸多困惑。学校邀请了相关教师作为国学课题组的顾问,定期到学校为国学教师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

(二)民间机构的培训

相比国家和地方的教师培训,民间机构开展的教师培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与有效性强。各机构从自身需求出发,同时面向市场设计自己的培训方案,而且能够及时调控方案。相比国家和地方,民间机构的教师培训不需要考虑诸多外在因素,只需要考虑如何培养适应本机构需要的师资即可。例如,某机构对于教师培训细化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如集体教学中的个人化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角色,教师怎么提问,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多样,有远程、微课、现场报告会等。

二是比较个性化。各机构基本是基于本机构的培养理念开展师资培训,这就使得民间机构的师资培训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某机构每年都举办国学教师研修班,其宗旨是“传承经典智慧,学习圣贤之道,分享教学经验,推动国学发展”。基于此,他们认为国学教师应具备礼仪、文化素养、教学素养、身心修学、幼教专业基础五个方面的基本素养。根据教师应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开展系列主题培训课程。又如,某机构强调教师的自修,即修心、修德、修为。据此,他们为教师配备了教师自修手册,介绍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师学习的相关资源。该手册源于实践,能够对进入该机构培训的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辛庄师范⑤以孔子的教学实践为参照,从习农工、习功夫、习礼乐、学经典、学诗歌、学春秋六个方面进行全日制进修,学制分为三个月与三年。三个月的进修主要解决“信”的问题,三年的进修帮助学生初步达到“小成”,走向“大成”。

三是行业组织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各机构之间的交流融通。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在行业引领方面体现了自己独有的价值。⑥从行业内的师资培训实践来看,大家基本以精读“四书”为主,既有专家学者的精讲,又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分享,借鉴了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把读书与教学生活紧密结合,每个教师参与其中,通过辩论、答疑等相互提升。

由此可见,民间机构在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方面以其独有的灵活性创造了诸多有价值的培训模式,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行业乃至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需要。然而,民间机构的培训探索仍需要进一步开放,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需要加强研发力度,进一步推进教师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专业化。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需要把握几个特点:一是成人教育的特点,要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培训内容要联系现实,培训方式要注重体验、互动,在做中学;二是基础教育的特点,即教师培训后要面向中小学生,教师学习所得要能够引领中小学生亲近、认同、热爱传统文化,进而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三是教师教育的特点,即教师职后培训要考虑教师职前培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计,职前、职后一体化统筹考虑,引领教师反思与实践。

注释:

①我国实际上已经有了国学教育资格证,但并不是作为教师资格证存在,而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也就是说,这种国学教育资格证没有被纳入国家教师资格证体系中。与设立专门的国学教育专业相比,设立国学教师资格证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操作上可以包含在校生、往届毕业生和各级学校教师在内的各类人员,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②他们当前所从事的教学研究或多或少会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联系,因此,只需要做一下转型和微调,就可以相对轻松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大潮之中,并在各种层级的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这是未来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在这一群体中,最先受益的可能是国学院的毕业生以及综合性大学文、史、哲专业的毕业生。但这类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等同于传统文化教育,因此,他们需要完成将所学内容“课程与教学化”的创造过程。这就使得教师教育需要承担重要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教学化的任务,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设立并不断加强培养能胜任未来传统文化教育者的课程。

④如专家学者、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博场馆专业人员等。这些人士并非被完整地保留在学院体制内,相反,在民间和社会文化圈中,甚至在偏远的山林古迹之中,可能也有掌握中华文化精髓的人士。

⑤辛庄师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由黄明雨先生创办,2014 年招收第一届学生。辛庄师范是有别于一般的师范院校的教学机构,旨在帮助人们从人类经典教育思想中得到启发,从而促使个人在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并借此更好地参与到外部世界中。

⑥中心于2009 年4 月成立,是专职、专业、专注的中华经典教育机构,以弘扬传统文化、服务教学实践、传承中华经典、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以实现传统文化的课程化、体验化、常识化为使命。

猜你喜欢
师资国学培训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垂”改成“掉”,好不好?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