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蕾
球作为较为普及的一种体育活动器材,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也是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宝贵器材和课程资源。开展球类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在幼儿园开展球类活动,往往会出现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幼儿运动机能和心理认知水平等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挖掘“球”的资源价值,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幼儿球类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机能、心智水平以及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在球类活动中,幼儿会因好奇心的驱使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学习需求,如认知需求、选择需求、褒奖需求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心理,积极回应幼儿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认知需求尤为强烈。为此,在球类活动中,我们创设了球类主题文化环境和情境,增加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频率。如在幼儿园公共区域,设置球类主题墙,张贴各种球类运动图片;利用园所电子屏,介绍各类球星的运动故事,丰富球类知识的信息传递;在教室里,创设相应的“玩球角”, 投放各种球,让幼儿在操作中了解各种球的玩法及基本规则,丰富球类运动经验,满足其认知需求。
在球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运动诉求,改变管控策略,减少限制,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满足其自主活动的愿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我们提供种类多样的球,以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同时,开放活动空间,提升活动自由度,幼儿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玩,还可以自主决定玩伴和玩球的方式,教师则适时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十分看重和渴望来自同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在幼儿球类活动中,这种主观意愿和心理需求尤为强烈。因此,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活动辅助器材,设计一些简单的目标任务,积极回应幼儿的这一需求。如在足球“射门”游戏中,我们设置了大小不同、距离不等的球门,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射球愿望;在篮球游戏中,提供高低不等的儿童篮球架,设计了篮下投球、前进一步投篮、拍球投篮、绕障碍物投篮等环节,满足幼儿的不同运动需求。在手球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玩“滚球进洞”“球不落地”等游戏,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与体验。在各种球类活动中,幼儿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教师也及时肯定和表扬,使幼儿们都能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活动内驱力。
球是人类体育领域中的一大运动类别,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有效开发社会、家庭乃至课程中的体育文化资源,为幼儿球类活动所用,对于丰富幼儿球类活动内容和运动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幼儿园设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课程,虽有较为明确的课程分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各领域课程往往具有融合性。如在幼儿球类活动中,会有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同伴交往、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指导,这些都影响着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球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有意识地融入运用。例如,将球类活动与语言活动结合,开展“一起玩球”“小皮球”等活动;与科学活动有机结合,设计“球的滚动”探秘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生成“球偶”“球的乐园”创作活动,也可以制作“纸球”,然后上色,投“靶”,实行“体美”融合;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开展“有趣的大皮球”“我和球儿玩游戏”表演活动,或玩球时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调节幼儿的运动情绪,让他们感知节奏和乐感;将拍球与数数相结合,帮助幼儿建立数的具体概念,如此既丰富了球类活动内容,又促进了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幼儿家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具有多元且大量的文化信息储备。其中不乏热爱体育运动、喜欢打球的家长,也有一些从事体育工作或喜欢研究球类运动的家长。充分开发并利用家长的运动知识与经验,有益于促进幼儿运动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在幼儿球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球类活动,如举办亲子小足球比赛、球类小小运动会、亲子运球游戏活动等,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来园担任现场技术指导,讲解各种球的运动规则和动作要领,并且传授安全知识、防范机能、损伤注意事项等内容。增强幼儿参加球类运动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科学玩球的技能、技巧,同时,弥补教师球类运动能力的不足,提升其球类运动的指导水平。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不断改造公共设施,增设群众性运动场地。特别是社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设备的不断改善,运动条件日趋优化,这也成为幼儿球类活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只要有效组织、科学安排、安全措施到位,公共体育资源就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我们组织大班幼儿去附近社区开展球类表演活动,与社区联动举办小型亲子趣味球类活动,参观体育馆,观摩各种球类比赛活动,模仿球星的简单动作等,以激发幼儿的玩球兴趣,丰富幼儿的球类活动体验。
幼儿阶段是幼儿各项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幼儿心智情志萌芽的重要阶段。然而,成长环境的差异,使幼儿发展也具有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是教师最基本的教育伦理准则。因此,在球类活动中,教师应全方位地考虑幼儿的差异特点,制定适合的目标任务,选择有效可行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让幼儿学有所得。
通过实践观察,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天生体质较好,运动细胞发达,跑、跳、投等能力都很出众。在开展球类活动时,教师会给这部分幼儿“加餐”,拓宽运动空间,增添一些稍有难度的活动内容,或提供一些技能指标,让他们尽力去实现。如在投球活动中,可设置不同的投掷距离,让他们由近而远,逐步增加投球距离,以激发其潜能。也可以将原地拍篮球变为绕障碍拍篮球,增加控球难度,发展运球技能。在小足球射门活动中,可安排不同点位和距离,开发幼儿的足尖方向感,或设置运球绕杆,提高其运球的灵活性和技巧。在活动中,教师要有创意地设计和安排,不断创设机会,提供条件,让这些幼儿尽情施展自己的天赋和才能,释放运动潜能。与此同时,积极发挥这部分幼儿的榜样引领作用,带动弱能幼儿一起玩,在同伴互助中,逐步实现幼儿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许多体育项目都是群体项目,篮球、足球等都是数人共同参与的集体运动,而集体运动讲究的是队员之间的有效配合。虽说幼儿球类活动没有这些项目的硬性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些球类项目的运动属性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在幼儿自发性的活动中得到部分体现,这对于发展幼儿的运动智能和社会性交往技巧十分有益。其次,幼儿球类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主题和目标指向都有所不同。从活动地点看,分为户外与室内;从活动方式看,有集体与个体;从活动内容看,有专项与综合;从活动要求看,分认知与探索等。无论何种方式,开发幼儿的运动智能应该是一个重要方向。为此,在各种球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设计一些适宜性的活动,如小班以趣味性球类游戏为主,中班则适当渗透一些竞技性的球类活动元素,大班增加一些合作性和对抗性的活动内容,增加集体交互、同伴协作的频次,让幼儿在运动实践中提高化解困惑、处置矛盾和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大量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抓住黄金时期,从小对幼儿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球类活动因为其玩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及活动时间、场地、人数受限小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需求,也给幼儿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为激发幼儿创新灵感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幼儿的球类活动中,除了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外,室内(包括走廊、过道、区角等)也是开展幼儿小型球类游戏活动的主要场地。我们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创设了“玩球角”“球偶天地”“奇妙的球”等游戏区域,鼓励幼儿自选角色、自由创作、自主探究,通过与区域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助,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球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有其鲜明的特色。观照幼儿园的教育特点,立足幼儿的学习主体,遵循幼儿的活动需求,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幼儿球类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课程实践,更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