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晓军
日前,当教育部发布了针对我国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双减”政策,又同时大力推动艺术素质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甚至在中考阶段进行“加分”的政策倾斜,全国所有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及老师们即刻欢呼雀跃,有在此次疫情中“久旱逢春雨”般的喜悦。但艺术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与我们当下学习和未来工作是何种赋能关系?本人在此做一个个人的理解与阐述。
我想社会大众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晰地明白,以便阅读此文时更深地了解并结合自身的工作与生活中的需要。
1.感受美(参观、游览)
2.体验美(亲身体验学习、走进艺术殿堂)
3.表达美(表演)
4.向往美(创想)
艺术素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器乐表演学习、舞蹈、绘画等。艺术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艺术本质赋能的教育——情感力、创想力、审美力的教育,所谓的学习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只是其形式而已。
我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从5岁随父亲学习大提琴演奏开始,已经在音乐艺术领域学习工作了近50年。做的一些管理和音乐普及教育工作,让我对如何使艺术素质教育赋能社会大众工作生活有了一些思考与探索,2021年8月我出版了《音乐创想力》一书及完成了课程研发。尤其当下,当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双减”政策,推动艺术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时,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艺术素质教育到底赋能我们什么?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绘画、体育运动吗?这种素质教育与当下的教育,孩子们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赋能”关系呢?
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照片,屠呦呦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行云流水般地弹奏钢琴,袁隆平在乡野之间动情地表演小提琴,钱学森经常在电视采访中表达其歌唱家夫人蒋英教授的艺术修养及才华对其工作的影响……我想同志们都会知道他们都不是职业音乐家,而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但也许只能停留在羡慕他们的音乐演奏才艺上,而无法得知音乐艺术到底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二者之间是何种赋能关系。或许叹息年少时并无机会学习、掌握这样的音乐演奏技能而已。
如果我们仅仅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就是学习音乐艺术表演,而没有从感性的音乐艺术本质的赋能角度来理解什么是艺术素质教育,它就会成为一门音乐表演技能学习课而已,而不可能成为一门培养跨学科能力(艺术素质—赋能自我创想力)的艺术本质赋能课。长期以来,社会大众或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素质教育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习惯中,认为感受、学习艺术就一定要接受“专业化”的纵向化培养,就一定要学习器乐表演,就一定要技能专业化,似乎一定要理解音乐到底说了什么,一定要上台表演、考级、参赛、获奖,等等。这是对艺术素质赋能教育、音乐艺术社会化普及教育与专业化音乐艺术教育区分认识不足。
我认为正在推行的艺术素质教育并没有明确阐述艺术素质教育与我们当下学习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赋能关系”。可想而知,如果传授与学习双方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赋能关系”都还没有深刻理解的话。我们就回归到了“学了一门技术,忘了什么是艺术”的状态中。切勿在音乐学习感悟中,只重视表演技术的呈现,而不知何为艺术本质赋能的作用。因为能够改变世界未来的四大领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太空探索、清洁能源需要我们的艺术素质赋能自我创想力。因此,我想《音乐创想力》一书及相关课程,就是呼吁并引领我们的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及社会各方面去认知认可艺术本质赋能的作用,艺术素质赋能教育是可以针对跨学科的学习生活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又可以配合专业化音教训练,这是可以区分开的。我想国家从来都不需要通过此次大力推动艺术素质教育来培养出那么多“专业技能化的音乐家”,而需要借用艺术素质本质的感受培养出众多可以影响世界的未来创想家!
情感力
创想力
审美力
艺术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艺术本质赋能的教育——情感力、创想力、审美力的教育,所谓的学习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只是其形式而已。
舞蹈情感力!音乐创想力!美术审美力!放眼国内的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无论是音乐、舞蹈、戏剧还是绘画都给我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过于雷同,对艺术技能方法的传授大于用艺术本质赋能来启迪我们的情感源泉,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认知与向往。基于只有表演技术方法论的艺术素质教育,而没有借用对音乐艺术本质赋能的价值观的感性理解与认可,我们的艺术素质教育也将会是非常世俗、功利化的。
最后,我一直认为我们艺术素质教育与未来科技创新是赋能相连的关系,连接点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想象力”。艺术本身就是想象的过程,在科技领域中,人类在物理世界的任何创新也是人类的想象力所激发,最终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引用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长,也是前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怀进鹏同志曾经的讲话:“科学源自想象,艺术唤起情感,而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新,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缺少广博的智慧激荡,也难以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因此,科学与艺术满足着我们不懈的理性追求和真实的情感渴望,两者互相促进、交相辉映。